-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课件(39张)
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外交 总纲目录 主干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主干点 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命题猜想 直击高考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政治不 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 2.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 论基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 决台湾问题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3.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日内瓦会 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 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 展新型区域合作。 主干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2018课标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 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 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C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从材料信息 看,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提出健全法制。结合中共八大召开的 时代背景可知,随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即将展开,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时代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行,故选C项。A项错在“开始”和“制度 化”;1956年时,新政权已经巩固,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 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题干时间明显不符,D项错误。 2. (2018课标Ⅰ,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 伟大创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 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 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 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答案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解析 (3)分析材料三,可以从乡村治理的创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 考点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新中国的 政治建设 (1)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建立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主法制遭到破坏: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民主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1)一个中国是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 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2)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 湾还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 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一国 两制” 与祖国 统一 (1)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1. (2019湖北八市3月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 C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全国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C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 府”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C项。1954年,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故A项 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强调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 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 2. (2019河北唐山二模)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 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 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 题。由此可见 ( C ) A.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 B.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 C.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D.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 答案 C 根据材料“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香 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对香港的政 策,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排除B项;根据 材料“能不能买到粮”可知并不是推动粮食出口,排除D项。 3. (2019福建泉州一模)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 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金门。据此可知 ( A ) A.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国和平统一 B.中美达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 C.中国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D.美国外交政策决定两岸关系走向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同时,《告台湾同胞 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由此可见,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 国和平统一,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中美达成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故B项错 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C项错误;D项中的“决 定”表述错误,排除。 主干点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2016课标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 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B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 B 1965年与1957年相比,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 加。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 果,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 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 符。 2. (2018北京文综,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 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 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 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 A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在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苏联提议包 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抗美援朝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A项符合题意。1951年正值冷战时期,排除B 项;此时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尚未恢复,排除C项;朝鲜半岛至今尚未统 一,排除D项。 时期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外交奠基 (1949— 1956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 美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是美国推行反 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 权政策。其间,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内 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 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 而紧张,时而缓和 外交突破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交辉煌 (1978年 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 (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七)《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说:“是中国人民 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 …… 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 己的大使送行。”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 A ) A.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B.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 答案 A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派外交使节出国。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双方互派大使,“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 送行”,故选A项。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 立外交关系;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B、C、D三项均与材料所述背景 不符,排除。 2. [2019湖北七市(州)3月]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资企业,采取按国 籍、系统、行业等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先后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 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 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 C ) 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分别先后缓急给予正当 处理,实质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在华特权利益,为与这 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故答案为C项。这些措施 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B项;这些措施针对的是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不能 说明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排除D项。 3. (2019安徽名校联考)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 该法案表示遵从卡特政府在与北京的谈判中接受的原则,即将来与台湾的关 系是一种非官方关系,并规定在台湾建立一个民间性代表机构——美国在台 协会,由它来处理美台关系。由此可以推知的结论是( C ) A.这表明中美关系已完全正常化 B.台湾认可中美关系的改善 C.美国并未放弃台湾,仍干涉中国内政 D.美国只从事中国政府认可的与台湾相关的外交事务 答案 C 通过题干中“将来(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是一种非官方关系”以及 “在台湾建立一个民间性代表机构——美国在台协会,由它来处理美台关 系”可知,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国并没有放弃台湾,仍旧试图干涉中国内 政,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之后,已经实 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台湾对美国国会通过《与台 湾关系法》的态度,排除B项;通过题干不能看出美国国会通过《与台湾关系 法》之后,中国政府是否认可其规定,排除D项。 1. (2019天津河东区一模)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 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 ( C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 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三民主义提出于1924年,故①排除;公私合营 出现于1953年至1956年,故②符合题意;红军存在于1927年至1937年,故③排 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故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 2. (2019江西南昌一模)“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 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 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 D )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答案 D 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 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说明宪法强调保障人民的合 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 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是 过渡性质的宪法,排除C项。 3. (2019山西六校联考)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船 舶的协议,而且规定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只悬挂各自的公司 旗,开通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C )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C 材料中的现象与“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 中的现象主要是台湾问题而非香港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达成使用两 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船舶的协议,而且规定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 旗,只悬挂各自的公司旗,开通两地直航航线”可知,这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 往来协议,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故D 项错误。 4. (2019山西百日冲刺)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某次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 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宣布“殖民主义 在其一切表现中都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提出了支持各国在 互利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等12项主张和建议。这次会议 ( B )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间的联系 C.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D.使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答案 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会议主要内容可以推断出该会议为万 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 间的联系,故B项正确;A项为日内瓦会议的结果,排除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标 志着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国家登 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 5. (2018陕西西安调研)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 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 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 B )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 答案 B 20世纪70年代我国综合国力虽有所提升,但不是外交取得突破性 进展的关键因素,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随后 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故B项正确;中国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 持下重返联合国的,不是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故C项错误;此时中 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 6. (2018湖北八校联考)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 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 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美国是当今世界超级大国 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的需要 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答案 C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01年至2006年,正值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 时期,中外之间的联系加强,我们需要加强和世界之间的联系,中美之间的关 系只是这一时期中外研究的一个方面,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国内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