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15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15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第15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 ‎④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⑤‎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2)经过 ‎ (3)影响 ‎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催生了新世界。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 ‎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联盟 ‎①成立:1919年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②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③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④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3)《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③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 ‎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经过 ‎①战争的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②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③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3)影响 ‎①大战规模空前,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 ‎②引起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由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冷战局面的形成 ‎①原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②表现 ‎③影响: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局部战争不断,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动荡。‎ ‎(2)美苏争霸 ‎ (3)联合国: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局部战争 ‎6.和平与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推动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促进和平。‎ ‎(3)21世纪,战争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 ‎1.[2017·全国卷Ⅰ]材料 ‎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解析 本题围绕开罗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归纳以及阐释历史的能力。第(1)问,回答内容时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回答即可,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 ‎2.[2017·全国卷Ⅱ]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答案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后的欧洲局势。第(1)问,根据材料“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归纳出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性;联系所学可知,《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设想与现实的关系、法德关系、各国利益诉求、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3.[2014·全国卷Ⅰ]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赞成对4票反对、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案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解析 第(1)问从联合国1576号决议的局限性、有核国家增多等方面说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联合国的推动、核武器的危害性、美苏的态度及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等方面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第二小问“作用”从降低核危害及对美苏、对世界影响三个方面分析。‎ ‎1.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积极: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2)危害 ‎①‎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制,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 ‎②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③由于该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而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该体系的基础。‎ ‎2.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在二战中互相协作的表现 ‎(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 ‎①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②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③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④‎ 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3.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激烈斗争。‎ ‎②都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③都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 ‎⑤都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军事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战争目的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因而对世界人民来说,他们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③影响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留给后人的思考和教训 ‎(1)思考 ‎①‎ 应该设法避免战争的发生,追求和平、进步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途。‎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③必须加强国家间合作。当侵略势力扩张时,正义的力量应该尽早团结起来,形成抵抗侵略势力的统一战线,使其无机可乘。‎ ‎(2)教训 ‎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③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④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 ‎6.全面理解当前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及认识 ‎(1)特点 ‎①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战争的目的最终不是完全依靠军事行动来达成,而是配合以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军事行动成为直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 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局部战争的目的往往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目标上;战争规模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兵力;战争的时间力争避免旷日持久;战争的空间多发生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区。‎ ‎③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挑起战争的一方,往往以突然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造成既成事实以及有利于自己的局面。‎ ‎④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使战争强度和消耗越来越大,高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 ‎(2)认识 ‎①与世界大战相对而言,局部战争往往只波及世界的某一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②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由于世界上许多社会基本矛盾尚未解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仍然是发生战争的根源。‎ ‎③在长时期内世界大战没有爆发的情况下,局部战争仍将是主要的战争形态并将长期存在。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世界大战。在未来,有的局部战争可能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1.[2017·武汉模拟]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开始后,各国都把全国经济转到战争的轨道。政府设置机构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英国1915年,议会通过了国防法令,授予政府管制国民经济的全权。英国内阁成立了以劳合·乔治为主席的军火生产供应委员会,旋即升格为权力极大的军需部,专门颁布了军需法案……英国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将铁路收归国有,在实行军需法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管制了2000家企业,直接投资新建了389个军事企业。……在战争的头五个月中,英国损失了25万吨商船,使工业原料、军需物资和粮食的供给陷入困境,政府逐步采取了一套严格的控制措施。大幅度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向市场借款、税收收入为战争总支出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来源。价格控制也一步步地实行,控制的范围逐步扩大。如食品价格的控制,先是限价,英国最终实行了全面的强行配给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归纳一战期间英国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原因。‎ 答案 (1)设置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的专门机构;实行“国有化”;采取计划和财政手段管控经济。‎ ‎(2)垄断组织的出现;战时传统市场经济的运行失范;战争的消耗与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期间英国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第(1)问,在归纳一战期间英国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主要措施时,可据材料信息“政府设置机构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英国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将铁路收归国有,在实行军需法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管制了2000家企业,直接投资新建了389个军事企业”“大幅度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向市场借款、税收收入为战争总支出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来源。价格控制也一步步地实行,控制的范围逐步扩大”等回答。第(2)问,在分析一战期间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原因时,可据材料信息“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在战争的头五个月中,英国损失了25万吨商船,使工业原料、军需物资和粮食的供给陷入困境,政府逐步采取了一套严格的控制措施”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回答。‎ ‎2.[2017·江西重点中学二联]材料 中国军民自1937年起就不屈不挠地与装备上远为优越的敌人英勇斗争,牵制和吸引了包括关东军在内的180万以上的日军。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数之首。‎ 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在艰苦的条件下不屈不挠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8月,朝鲜人民革命军在苏军帮助下解放了朝鲜北部,日本帝国主义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越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八月革命”,‎‎9月2日 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东南亚各国有大量华人和华侨,他们在抗日斗争中为所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马来西亚人民抗日军举起了象征马、华、印三个主要民族团结的三星旗坚持武装斗争,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粉碎了日军多次围剿和诱降,缅甸和印尼的抗日解放斗争在共产党的参与下秘密组建了反法西斯组织,以地下或合法形式进行反日斗争。‎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洲各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洲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答案 (1)都有华人的参与;共产党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或多或少都有外在力量的帮助。‎ ‎(2)亚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势力;通过反法西斯战争,亚洲部分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解析 第(1)问,从题目提供的材料看,第一,共产党在其中作用明显;第二,华人在其中作用明显;第三,基本都有外援。第(2)问,分析意义时从对日本、对亚洲各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多方面去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