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10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7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 3.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 (最懒惰的)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是 A.以德治国的文化人学派 B.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C.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D.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4.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这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5.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 7.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8.《墨子》一书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 A.非攻 B.尚贤 C.非乐 D.节用 9.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 10.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12.《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道家辩证法思想 B.汉武帝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C.西汉初年,黄老“无为”学说 D.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13.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14.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 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 C. 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 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16.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17.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8.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19.史学家侯外庐等认为,中国启蒙思想开始于十六七世纪之间(明清之际),这正是“天崩地解”的时代。当时出现“思想启蒙”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衰落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市民工商业阶层扩大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2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君主专制 22.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23.“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24.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5.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否定君主专制 D.提倡法治和众治 26.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7.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8.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评价中国古代某作品时说,该作品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这部作品应该是 A.《诗经》 B.《离骚》 C.《子虚赋》 D.《三国演义》 29.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应该填的是 A.诗经 B.楚辞 C.唐诗 D.宋词 30.南宋时期,词体渐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文学的主导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教育的发展,民众素养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诗词受到重视 C.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D.印刷技术进步,文化广泛传播 31.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作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 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32.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3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34.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35.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三个大题,共50分) 3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8分) 37.(18分)“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的。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的,有不好的。欲之好的,如我欲仁之类;不好的,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的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 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2分)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6分) (3) 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4分) (4) 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6分) 3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6分) (2) 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8分)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6分) 2018年九月高二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1-5 DCCCD 6-10 CBBBD 11-15 CBCDC 16-20 BCCDD 21-25 DCDDC 26-30 ACABC 31-35 DADAB 36.(12分) (1)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4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目的: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8分) 37(18分) (1)办法:减少欲望(2分) (2)不同:欲望有度。 侧重:材料一侧重修身;材料二侧重维护专制统治(6分) (3)标准:是否符合封建伦理道德。 特点:把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起来 (4分) (4)人欲观:自私自利是自然的人欲 见解:人要对社会尽义务,社会也要给人权利(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分) 38.(20分) (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6分)(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8分)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