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莆田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2.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据此可以判断汉代 ( ) 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 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 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 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4.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 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5.北朝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如独孤信、长孙俭。这一行为( ) A.有助于民族文化认同 B.反映少数民族文化落后 C.促进了儒学开始兴起 D.加速少数民族文明衰落 6.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 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这表明当时( ) A.理学深刻影响士人言行 B.中央监察机构名存实亡 C.废丞相致权力运行失控 D.君臣之间权力斗争激烈 7.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9.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 ) 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 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 10.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A. 对外奉行投降政策 B. 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C. 有效抵抗外来侵略 D. 竭力维护天朝体面 11.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首创于清道光时期,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主要反映出( ) A. 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C. 列强入侵严重破坏中国经济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12.史料载:“旅顺陷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史料认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是( ) A.巨炮轰击 B.部下掣肘 C.隐匿不战 D.敌强我弱 13. 清朝前期至清末民初,今京津冀均属直隶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1903年,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主要原因是天津( ) A.作为“卫所”的军事职能强大 B.作为直隶首府的政治功能上升 C.开埠通商提高了城市整体实力 D.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 14.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 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15.当自然常常被古老的民族看作是混沌、神秘、变化无常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人却 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 表明古希腊哲学( ) A. 蕴含着理性思维 B. 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C. 否定了上帝权威 D. 转向自然科学研究 16.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 17.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B.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 C.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是文艺复兴促进的结果 18.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 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基督教 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 义” (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C.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19.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 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 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圣经》( ) A.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推动了德意志通用语言的形成 C.与原版《圣经》有较大出入 D.践行“因行称义”的改革主张 20.英国殖民者罗得斯在1877年说:“可惜我们不能到达夜间在我的头顶闪烁的星星那里, 如果可能,我就要吞并那星星。我经常想到这件事,我看到它们那样亮却又那么远,只觉得心 中难受”。这句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世界已经被西方国家瓜分完毕 B.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空前的灾难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市场需求的狂热 21.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 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 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2.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 (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 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23.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 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 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C.“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24.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 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 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25.法国大革命是启蒙运动黑暗面的一部分---包括其创造性和破坏者两者。它肇始于崇高的呼吁——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公民权。它终结于病态的尖叫,构成了法兰西民族的国歌《马赛曲》的最后一句,号召用贵族、叛徒和外国人的“脏”血填满沟壑。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革命呈现出双重意义 B.革命实质是破坏人权 C.革命背离了理想主义 D.革命实践了启蒙思想 26. 俾斯麦说:“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边是我效忠这一王朝的传统。”他创建的国家福利, 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这揭示出俾斯麦( ) A.保障经济发展秩序 B.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 D.意在实现社会公平 27.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托洛茨基意在说明( ) A.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二月革命导致俄国社会动荡不安 C.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 D.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 28.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29. 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 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 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0.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31.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曾定义某一文学流派:“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等待戈多》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2.《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二、非选择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33.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认同体系 “把文化——帝国独特的文化和儒家正统——看作一种界定群体的标准。群体中的成员身份取决于是否接受象征着效忠于中国观念和价值的礼制”。“一个人只要他熟习经书并能照此办理,他的肤色和语言是无关紧要的。”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认为四周“蛮夷”与中原群体(“华夏”)同属一个“天下”且可能被“教化”的前提,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观念,明确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材料二 在晚清知识分子的认识中,民族主义的基本要旨,简单而言,便是要建立一个强固的民族国家,以便有效回应外在情势的严峻挑战,完成救亡图存的最终目标。1903年,蒋方震指出:“合同种异种,以建一民族的国家,是曰民族主义。”他指出,唯有民族的国家,才能发挥其本族的特性,才能“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此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这一简明有力的口号不胫而走,喧腾众口,蔚为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阶层阐述群体认同时最为常见的修辞策略。 ——摘编自沈松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6分)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与古代相比在国家观念上的变化(3分),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历史观是看待历史的观点。(12分) 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 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指导,评析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74 年发生日本侵台事件后,鉴于台湾防务的重要性,实施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即开辟台湾东部山区的道路;“抚番”,即对番族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1885年至1891年即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是“开山抚番”政策全面施行的阶段,成效最为显著。刘铭传“念民番皆朝廷赤子”,要求部属“步步稳慎,妥商办理,不求近功”,抚番时“先令译人入社劝导,如肯就抚,即无须用兵”。…… 为使番地得以顺利开发,1885年11月,刘铭传令其侄孙、提督刘朝祜开辟台北至宜兰的道路。1886年至1887年间共同开辟了从东到西、长达182公里的横贯中央山脉的道路。从此,东西海岸通过陆路连接起来。……刘铭传还大力兴办和整顿樟脑业、硫磺业、茶业、蔗糖业、盐业等各种实业,台湾贸易“出入足以相抵,且有溢过,故能百事俱举,民户殷庶”……刘铭传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加强番学堂建设,从受抚的番社中招收各部落头目的子弟上学,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与之衣食,教以语言,俾令粗识字义”。由于刘铭传办理得法,到1889年3月, 刘铭传取得“全台生番归化”的功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7分) 莆田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ACBBA 6—10:ADBAD 11—15:BBCCA 16—20:BBBB D 21—25: BCADA 26—30: BDBBB 31—32: AA 二、非选择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33. (1)特征:以文化认同作为族群划分的标准;对不同文明具有包容性;内在文明具有多样性。(6分) 影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培育了“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理念;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8分) 变化:由天下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3分)原因: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8分) 34.示例1:论题: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评析:意大利一些自由城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意大利很长时间内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没有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更容易进入到城镇中,与劳动力需求者形成雇佣等新的生产关系。所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从地理方面看,新航路开辟以前,意大利一直紧扼亚、 非、拉三大洲交界处的海陆咽喉,大规模的、洲际间的商品贸易在这里产生。它促使意大利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文艺复兴第一次唤醒了人们的自由意识,并使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现世的幸福。 综上所述,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能够说明我们了解历史的脉动可以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发现。 示例2:论题:麦哲伦之死 评析:麦哲伦卷入菲律宾内部纠纷,被乱斧砍死。麦哲伦并不只是一个航海家,他更代表支持他的以西班牙王室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他之所以卷入菲律宾内部纠纷,很大程度是为了控制当地政权,其实质是干预当地内政,以服务于其殖民扩张的利益需要。15世纪到17世纪,部分西欧国家因为传统商路受阻,积极开辟新的航线。但新航路的开辟已远远超出了正当贸易的范围。他们建立商站,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对其它国家进行政治干预、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综上所述,麦哲伦之死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带来一系列历史问题。 35.(1)特点:主张民族平等;恩威并施,剿抚并用;涉及领域广泛;发展生产,重视推广汉化政策。(每点两分,共8分,不得摘抄原文) (2)强化了清政府在台湾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国防;推动了台湾近代化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台湾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维护祖国统一;本质是为了加强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