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淇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B.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3.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4.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6.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 ①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③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 ②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③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④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王夫之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王夫之的思想主要体现了( ) A.长期闭关锁国引发的不满 B.商品经济发展下人性的萌动 C.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D.明清时面临外来侵略的危险 10.“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 )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11.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13.《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14.在进行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复习时,老师给同学们呈现了下列知识结构图表,某同学作了如下整理,请指出与史实不符之处( ) A. 新三民主义 B. 社会主义革命 C. 论十大关系和两类矛盾学说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16.下图是某一历史人物的百度百科名片。这一人物是( ) 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莎士比亚 17.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长久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秦汉 B. 南北朝 C. 宋元 D. 明清 18.“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墨子的“兼爱”思想 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19.“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 A. 民主思想的出现 B. 天命观念的成熟 C. 人文精神的跃动 D. 王道学说的风行 20.有学者说,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又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是指( ) A. 百家争鸣 B. 学在民间 C. 私商出现 D. 士的兴起 2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 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 促进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播 2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A. 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 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 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 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23.下面这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 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24.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 A.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25.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26.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27.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28.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B.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C.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29.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改革开放后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政府逐渐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 ①②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请回答: (1)(4分)据材料一,概括周代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2分)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3)(6分)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4)(2分)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诸子百家与传统礼乐之间的关系。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6分)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60分) 1——5 C B D C B 6——10 C C C B A 11——15 C B B B C 16——20 B B C C A 21——25 B C B A B 26——30 B B D C B 一、 主观题(40分) 31、(14分) (1)主要作用:规范贵族行为(明确贵族尊卑);维系宗族政治秩序。(2分) 法家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2分) (2)核心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2分) (3)主要弊端:过度奢侈、繁缛。(2分) 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2分) 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2分) (4)相互关系:在礼乐环境中成长,又力图改造传统礼乐。(2分) 32、(12分)略 33、(14分) (1) (8分)特点: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 2、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3、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 4、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6分)意义:1、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2、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3、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