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11‎ 专题六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的影响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解析:雅典的地理环境适宜航海和对外贸易,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有利于推动雅典民主制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D错误;A、C说法明显极端,排除。‎ ‎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 A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法律强制公民参政 解析:由“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它每年要召开40次”分析可知,公民大会的特点是人数不多次数多,这种运作方式只有城邦小国才有可能实现,故A项正确;雅典公民参政热情高涨并不是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C项是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不属于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排除;D项“强制”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3.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不包括 ( B )‎ A.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C.发达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D.辉煌灿烂的文化 解析:从题干中“大海”“掠夺”“商业”等词,可知古代希腊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希腊海外殖民、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人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故A、C、D三项符合题意。“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主要是希腊山岭沟壑众多、陆地相对割裂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与海洋关系不大,所以B项不正确。‎ ‎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C )‎ A.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奴隶的非人待遇得到改善 C.不断健全主权在民的统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1‎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三次民主改革使得民主制度得以确立和完善,故C正确;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妇女的政治地位都非常低,没有政治权利,故A错误;在古代雅典,奴隶不享受民主政治权利,故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只向雅典公民开放,而奴隶、妇女、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权利,故D错误。‎ ‎5.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C )‎ A.城邦居民 B.妇女、儿童 C.公民 D.城邦男人 解析:古代希腊只有本邦成年男子才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城邦居民不一定都享有公民权,A错误;妇女、儿童不享有公民权,B错误;城邦男人必须是本邦的才有公民权,D错误。‎ ‎6.亚里士多德指出:克利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要民主得多”。以下选项属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措施的是 ( C )‎ A.鼓励并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B.各等级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C.以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 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区别在于:梭伦时期是从部落选出代表,而克利斯提尼从地域选区中选出代表,从而打破了血缘对政治的控制。故选C项。‎ ‎7.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A )‎ A.前者按氏族部落选出,后者按地区部落选出 B.前者按四个等级选出,后者按十个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的等级,后者注重财产的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代替四个血缘部落,每个部落是一个行政选区,五百人议事会由每个选区选出50人组成,四百人议事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故A正确。五百人议事会基于行政选区选出,故B错误。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打破家庭的等级,向所有的公民等级开放,四百人会议按部落每个部落选100人组成,并不是按财产多少选出,故C错误。四百人会议只对前三个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非对所有公民开放,故D错误。‎ ‎8.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判断( B )‎ 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C.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 解析:‎ 11‎ 根据材料“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可知强调的是“政治的人”,据此可知戏剧公演有利于雅典人形成对自己的政治身份认同,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观剧津贴,D选项排除。‎ ‎9.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并制定了一些其他的如陶片放逐法等措施。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于( C )‎ A.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内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内 D.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期间 解析:根据材料“议事会”“500人”“陶片放逐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C项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前雅典民主政治还处于萌芽时期,处于贵族统治阶段,A项排除。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B项排除。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D项排除。‎ ‎10.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 B )‎ A.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B.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无论公民是何种职业、身份或贫富,都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无差别发言,具有平等的权利,这反映出雅典公民参政具有平等性,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可以无差别地在公民大会发言,并未涉及权力的争夺;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D项错误,在雅典,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这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并不具有广泛性。‎ ‎11.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C )‎ A.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B.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C.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D.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解析:罗马万民法是在公元前3世纪到前1世纪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梭伦改革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故B错误。“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和“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可知,古代雅典的法律制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从而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故C正确。“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不能推出“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且此说法本身有误,故D错误。‎ ‎12.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 11‎ ‎ 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D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解析:题干中的“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说明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主政治是一种强制行为,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走到了极端不民主的地步,故选D项。‎ ‎13.公元前4世纪,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梯尼这样评价雅典的告发制度:“我们现行体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个将军一生当中都要在你们的法庭上被审判两次或三次,他们中没有一个敢于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一战。”这一评价反映出( A )‎ A.雅典社会精英沦为民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成为政客斗争的工具 C.雅典对官员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D.民众告发对官员的威慑作用有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告发制度体现了雅典民主形式造成民主权力的滥用与误用,对雅典社会精英在维护城邦利益而战时,产生了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政客间的斗争,排除。C项,告发制度体现了对官员的有效监督,排除。D项,材料旨在阐述告发制度对社会精英造成的消极影响,未体现告发制度对官员的威慑作用,排除。‎ ‎14.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B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解析:以公元前5世纪中期出台的《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罗马公民法开始形成,至公元前3世纪以后,公民法被万民法所取代,故C项排除,B项符合题意。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王政时期,古罗马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原始习惯法,故A项排除。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故D项排除。‎ ‎15.《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D )‎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C.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本质 D.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 解析:《十二铜表法》作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使今后处理贵族与平民矛盾时有章可循,从而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故选D;《十二铜表法》的审理程序和原则是由元老院贵族起草的,排除A;《十二铜表法》的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贵族利益为出发点,排除B;成文法的问世没有改变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司法本质,排除C。‎ ‎16.说《十二铜表法》仍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D )‎ A.是在平民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的 11‎ B.法典明文规定了给予平民一定的好处 C.它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D.作为成文法,贵族不能再随意曲解法律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从此贵族不能再随意曲解法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D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不是平民的要求,A错误;法典并没有明确给予平民一定好处,B错误;C项“始终”说法错误。‎ ‎1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其言论体现( C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解析:由材料“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结合所学,体现了罗马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C;材料“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无法体现人人平等,也没有体现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排除A、B;材料“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并没有突出体现法律调节社会关系的内容,排除D。‎ ‎18.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 B )‎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解析:题干没有提及市民法不保护公民利益,故A项错误;从“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可知罗马法的进一步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表述错误;D项也不是题干主旨。‎ ‎19.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这说明了当时( B )‎ A.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均被授予了公民权 B.罗马不断地对外扩张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C.公民法已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的法律 D.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境内所有人的法律 解析:根据“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可以看出,阿里斯泰德赞扬的应该是罗马的万民法,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说明罗马不断地对外扩张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故B正确;公元2世纪罗马推行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而不是“所有居民”“罗马境内所有人”,排除A、D;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C错误。‎ 11‎ ‎20.罗马在公元前367年设立内务大法官的基础上,于公元前242年又增设了外务大法官,专门处理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事务。外务大法官的设置( C )‎ A.标志着万民法的形成 B.保证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诞生 解析:罗马共和国在扩张版图的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罗马市民与外邦人之间以及外邦人相互之间的财产纠纷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设立专门处理此类事务的外务大法官。故答案为C项。万民法形成的标志是罗马法打破只适用于公民范围的界限,排除A项;外务大法官的设置是适应罗马扩张的需要,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诞生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扩张的结果,排除D项。‎ ‎21.罗马《自然法》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有法律效力。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它违背了自然法人人生而平等原则 B.自然法不是法律观念而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C.自然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罗马的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只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说明它违背了自然法人人生而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22.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就市民法来说,奴隶被认为不是人;但是根据自然法,情形便不同了,因为自然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这表明乌尔比安( C )‎ A.主张人人平等的自然法 B.反对奴隶制度 C.认为奴隶制与自然法相悖 D.支持奴隶的生存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在自然法面前人人平等,故认为奴隶制与自然法相悖,C项正确。A项偷换材料意思,主张人人平等的自然法不等同于“因为自然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乌尔比安反对奴隶制度,而是认为奴隶制与自然法相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乌尔比安支持奴隶的生存权,而是认为奴隶制与自然法相悖,D项错误。‎ ‎23.下列对罗马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C.它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故A、B项正确,排除;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D项正确,排除。‎ 11‎ ‎2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C )‎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提高了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 C.是罗马疆域扩大后的选择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解析:根据“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疆域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而不是一切人,A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无法体现提高了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排除B;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共和国,D表述错误,排除。‎ ‎25.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D )‎ A.充分体现自然法精神 B.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C.侧重于缓和民族矛盾 D.与时俱进开放灵活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反映了古代罗马法具有开放灵活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故D项正确;自然法精神是公平、正义、理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材料体现不出案件审理程序复杂,故错误;C项不符合“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机关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独立机关,它以确定的工作对象——官和特殊的工作方式——弹劾非违、纠正缺失,而有别于一般的政权机关。监察机关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跃升为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成为直属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以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和通过“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实现社会的调整功能,历代监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纠弹百官有司之邪辟,还对古代政治权力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权力地位与监察法》等 材料二: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民众大会监督行政官员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可以对行政官员或公民提出不信任案,认为其有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民自由等行为,就可以提交民众大会全体举行表决,如多数通过,则对其人实行放逐。……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1‎ ‎——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相比,古代雅典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不同的原因。(10分)‎ 答案:(1)特点:由一个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位卑而权重;直接隶属于皇帝。‎ 影响:有利于澄清吏治,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实际是皇帝维护统治的工具,不能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差异: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雅典公民被赋予很大监督权;监督渠道多元化;旨在维护奴隶制民主政治。‎ 原因:古代雅典工商业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文主义萌芽;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君权日益强化;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解析:(1)第一问,特点。由材料“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跃升为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可知由一个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由材料“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可知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由材料“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可知位卑而权重;由材料“它以确定的工作对象——官和特殊的工作方式——弹劾非违、纠正缺失,而有别于一般的政权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直接隶属于皇帝。第二问,影响。监察制度有其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澄清吏治,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消极方面,实际是皇帝维护统治的工具,不能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第一问,中国和雅典监察制度的不同。由材料“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利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可知雅典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由材料“民众大会监督行政官员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可以对行政官员或公民提出不信任案,认为其有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民自由等行为,就可以提交民众大会全体举行表决,如多数通过,则对其人实行放逐”,可知雅典公民被赋予很大监督权。由材料“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可知监督渠道多元化。综合材料,可知其监察目的在于维护奴隶制民主政治。第二问,中西监察制度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政治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中国君权日益强化。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达,中国,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上,雅典人文主义萌芽,中国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2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11‎ 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6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6分)‎ 答案:(1)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度,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奠定了经济基础。‎ ‎(2)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3)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解析:第(1)问,联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体,回答即可。注意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条件。第(2)问,从材料“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归纳罗马法的特点;从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特点。第(3)问,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仅依据材料句意提炼,还要准确完整再现所学相关知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 说明 ‎ ‎《盗》‎ ‎ “盗”是指窃取财货 ‎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 ‎《网》‎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 ‎《捕》‎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 ‎《杂》‎ 11‎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 标题 主要内容 备注 ‎ 第三表:执行 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 第五表:继 承和监护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 有权和占有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债权占有等规定 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 ‎ 第七表:土 地和房屋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八表:私犯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 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 第十条:宗教法 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12分)‎ 答案:示例一: ‎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 ‎ 阐述:《法经》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中亦有诸多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积极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反映贵族的意志,实质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必然反映了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私有财产及债权人的利益。‎ 总之,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 示例二: ‎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影响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阐述: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法经》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更注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而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十二铜表法》由于建立在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上,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 二者的文化传统不同,影响法律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是强制性和义务性要求,体现法礼结合的理念;而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及债权人的利益,尊重个人,更加体现自然法的精神。‎ 总之,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影响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 11‎ 本题据表格“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格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基础、新兴地主的阶级利益;罗马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基础、奴隶主阶级和平民的利益诉求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