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 “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体现了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体现了孟子的提倡气节的思想,也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属于孟子思想,指君主以善心施行仁政,就能很轻松地管理好国家,体现了“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入手,抓住孟子治国思想的特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士平 4427次 11.71% 道观念 道 6367次 16.85% A. 主流价值儒学化 B. 法家大行其道 C. 重利轻义观盛行 D. 伦理脱离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故B项错误;汉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重利观念盛行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3.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主性;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故答案为B项。李贽的思想不涉及对宗教思想的批判,排除A项;二者的思想均没有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型试题,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解答时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4. 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 A. 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B. 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C. 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D. 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一姓之兴亡,私也”“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来看,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进行反思,认识到封建制度存在的问题。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深刻剖析”说法错误,材料信息只能表明三位思想家认识到封建政治制度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5.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 仁爱至上 B. 人文关怀 C. 强调民本 D. 批判怀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睢》和《兼葭》是青年男子为各自倾心的“淑女”“伊人”唱出的一往情深、缠绵悱恻的情歌,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两者反映的思想共性是肯定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B项正确。《关睢》、《兼葭》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信息无法体现仁爱至上的思想,排除A。《关睢》、《兼葭》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信息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故排除C。《关睢》、《兼葭》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信息无法体现批判怀疑,故排除D。 6.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语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排除B、C、D三项。 7. 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这说明 A. 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 B. 史料搜集只有多元化才可信 C.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 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因素 【答案】C 【解析】“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说明史料研究的重要性,故C正确;历史研究开创者并不是司马迁,故A错误;史料搜集注重史料相互印证,不是史料搜集方式,故B错误;史料研究必定牵扯人为因素,不可能清除主观因素,故D错误。 点睛:历史文献、历史文物、文学作品等作为史料的价值判断方法:历史文献由于受记录者的影响,其真实性需要佐证;历史文物是历史的遗存,史料价值最高;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历史,但其可靠性需要多方印证。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盂、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上可能会达成共识 A. 人类社会问题 B. 人的道德问题 C. 人自身的问题 D. 人的教育问题 【答案】A 【解析】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智者学派主张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追求“善”,都主张改造、创造美好的人类社会,故在人类社会问题上有相同点,故选A。在道德上,孔孟“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强调舍生取义,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二者不一致。排除B。孔孟强调人的社会性,西方强调个体,故在人自身问题上不一致,排除C。孔孟强调“有教无类”,智者学派后来只注重传授给有钱人子弟为人处世的技巧或巧言善辩的能力,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注重对知识的追求,三者不一致。故排除D。 9.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 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 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答案】D 【解析】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本质是都是资产阶级文化,之所以披着古代文化的外衣,根本原因在于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故选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这两者都是外因;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的根本愿因也在于经济、阶级的弱小,故排除ABC。 10.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 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 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 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 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答案】B 【解析】牛顿提出观察实验方法,注重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思想奠定科技基础,故B正确;A中全球性不符合史实;C中永恒性不符合物理学规律;D中与思想和科技关系不符。 点睛:本题关键要知道思想和科技相互关系,思想推动科技,科技推动思想。如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推动启蒙运动思想产生,该思想推动进化论产生。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反映出 A. 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B. 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 C.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升展 D. 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答案】C 【解析】17世纪的科学来自于牛津、剑桥和伦敦,说明是理论科学成就,19世纪初,科学进步来自于工业革命导致的工业城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故C正确;A中根源说法错误,是推动;B中转移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前提条件不符合工业革命的条件。 12.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进化学说之所以更受读者拥戴是由于它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即契合了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科学理论不一定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选项A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进化论也未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揭示了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是马克思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3. 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 A. 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B. 西学已成为时代主流 C. 政治变革存在较大阻力 D. “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 【答案】C 14. 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 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①在居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 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 B. 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 C. 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 D. 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D 【解析】从三个不同时期来看,这三个时期的思想任务是有差别的,所以排出A选项。B选项错误,解决中国问题的不包括第一项;C选项错在“完全”二字上;D选项说法正确,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15. 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級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 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的中国现实,排除;B项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理论,排除;从“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来看,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6.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其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湖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A. 外部因素对孙中业思想的影响 B. 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 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 社会矛盾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受社会根源、传统思想、个人经历的影响;而“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故D项正确。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孙中山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故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产生影响,但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产生影响,但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17. 孙中山的新民主义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产生的,带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色彩。最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是 A. 反帝反封建 B. 谋求民族解放 C. 实行耕者有其田 D.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D 【解析】依据“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产生的,带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确立新三民主义事实上就是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如果不联俄就不会反帝,不联共就不会反封建,不扶助农工革命就会失败,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D正确;ABC都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但不是最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的选项,排除。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带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分析解答,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8. 毛泽东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上述言论出自于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联合政府》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于1925年发表的文章。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的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高潮,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此文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材料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体现了时代性,故选 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点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引进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2002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2006年,我国提出和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种变化表明 A. 我因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 B. 我国科技过于落后 C. 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日益严格 D.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 【答案】A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 A. 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 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 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 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不同时期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态度的变化上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社会转型”上;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影响;D选项时期不对,故排除。 21.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 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 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 【答案】B 【解析】“君子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主张各种思想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属于巩固 政权的措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文化专制同样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单边主义与材料“合而不同”矛盾,故D项错误。 点睛:对材料“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 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材料“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形象化说明是对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充满幻想和想象,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突出对现实的扭曲和反思,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是解题的关键。 23. 《欧美文学》中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19世纪后半期,将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绘画创作的美术流派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印象派画家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这一画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故答案为C项。 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不符,排除A项;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与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不符,排除B项;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不符,排除D项。 24.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 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B. 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 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题眼是“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了现代主义背离传统、手法荒诞的特点。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故A项正确;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属于现实主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属于浪漫主义的背景,故C项错误;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不符合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題:(非选择題共5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8、29题为选做题,15分,共计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并未向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五四启蒙运动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开启了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因此,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 ——摘编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原因。 【答案】(1)特点:借助传统文化,激烈地批判封建文化;崇尚理性精神;构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2)不同之处:西方启蒙运动是内源性启蒙,表达的是市民阶层个性解放和主体自由的价值诉求;西方启蒙运动植根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源性启蒙;虽然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核心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救亡压倒启蒙;中国启蒙运动主要是移植西方文化思想,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原因: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社会结构不利于市民社会的形成;中国思想启蒙缺乏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启蒙思想。从西方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分析解决问题。 (1)从材料“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从材料一“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是……外源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材料“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6.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开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析: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注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孙悟空形象的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进行比较;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也可以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 (选做题)请考生在所给的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1月,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开始确定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7月确定了农业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学校的任务,性质明确。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如识分子思想改造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答案】(1)特征:空间区域性明显;理工科占较大比重;部分文科占有率低甚至被取消;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相结合;政府主导。 (2)背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将进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苏联的影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 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空间区域性;理工科占较大比重;部分文科占有率低;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相结合;政府主导等方面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 (2)本题根据材料“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机械搬用苏联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苏联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首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距离阿根延海岸480公里),此后又有多名欧洲冒险家到达。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后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将法英势力驱逐。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在该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来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 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 在英国首相微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舰队,奔赴南大西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美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 【答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由来:西班牙和英国殖民争夺的历史遗留问题;英国通过武力方式长期占据马岛;马岛周围蕴藏丰富石油资源;阿加尔铁政府为转移民众对政府压力。 (2)原因:英国政府坚定地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解析】(1)根据材料“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或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等信息可从历史遗留问题、英国长期占领马岛、马岛石油资源丰富、阿加尔铁政府为转移民众对政府压力等方面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关于英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英国政府坚定地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意志和决心、综合国力增强、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等方面思考作答。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寿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他自幼便喜欢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870年8月,徐寿任山东机器局总办,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通过该厂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运行,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徐寿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注重化学实验仅器的购置及课堂实验等。他采用幻灯片、展品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及评分制度,徐寿父子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促进了化学工业、火药及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同时。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貢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徐氏大药学》,填补了当时中国化学领域中的空白。 ——摘编自冯霞《我国近代化学先整徐寿的贡献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进行化学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在我国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答案】(1)原因:清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因此他立志创新;受家庭熏陶,喜欢科学研究;受鸦片战争以后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 (2)贡献: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创建了新的化学教育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促进了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试制化学药品,写出了近代最早的火炸药专著。 【解析】(1)从材料“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贡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徐氏火药学》”中可以归纳出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