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程志丽 审核人:张富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原创)1.诸之百家中,曾提出“仁、义、礼、智”道德规范,强调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主张,该诸子是哪家代表人物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原创)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与此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4、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官立学校出现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儒学地位上升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原创) 6.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其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 (原创) 7. ‎ 儒家非常向往贤人政治,朱熹也不例外,他从立法为公、正纲纪、修身为政等几个方面出发,向统治者建言,要统治者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己的德行操守表现于外部,以实现德治。朱熹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A.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B.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 C.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建立更加系统的儒家思想体系 ‎8.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 ‎ C.心外无物 D.发明本心 ‎9.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 10.《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 11.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 12.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1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 14.明清(前期)时期的科技文化大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衰落的时代特征,下列事实并不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 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 宋应星:“此书(按:《天下开物》)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D. 明末,一官员奏:“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15.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 C.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D.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16.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1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18.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19.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20.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 ‎21.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精神的现代化 D.制度的现代化 ‎ ‎2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23.“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 ‎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 D.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 ‎25. 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黑格尔的观点反映了古希腊智者学派 ‎①主张以人为中心 ②具有主观随意性 ‎ ‎③具有极端个人主义 ④具有法律至上的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6.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 ‎2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28.提出思想自由,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这位伟大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 ‎29.有评论指出,莎士比亚的永恒,在于其作品展现的现代性,在于其不朽的精神内核,在于其引发的持久文化共鸣。以下阐释准确的是 A.“展现的现代性”说明其作品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 B.“不朽的精神内核”是指其作品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持久文化共鸣”说明其作品受到当时群众的普遍欢迎 D.“永恒”还体现在其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0.伏尔泰说:“中国这个庞大帝国的法律和安宁建立在既合乎自然又最神圣的法则上,即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之上,而这种尊敬同对最早的伦理大师孔夫子的尊敬合为一体。”由此可见,伏尔泰的真实意图是 A.向西方社会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B.为反对法国君主专制寻找现实依据 C.希望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强调中国法律体现出最神圣的法则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计40分。)‎ ‎31.材料一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2分) ‎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历史意义?(3分)‎ ‎(4)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 材料三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5) 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4分) ‎ ‎(6)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2分)‎ ‎32.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 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3分)‎ ‎(原创)(3)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西方文明的态度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并说明。(6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C C C A B B C C B D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A D D C B D A D A D B B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计40分。)‎ ‎31.(1)①董仲舒。主张是“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3分)‎ ‎②朱熹,主张是理先于气 ·“正君心”、“存天理,去人欲”等(3分)。‎ ‎③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2分)‎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分。)‎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也是一场文化革新,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3分)‎ ‎(4)同意: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道德、旧礼教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必然要反对孔教。‎ 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3分)‎ ‎(5)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 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仁政”反对苛政。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4分) ‎ ‎(6)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所用;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意保护环境。(写出其中两点,或者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2.(1)三个阶段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 ‎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 ‎③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 ‎( 2 )原因: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 )的阻碍。(1 分)‎ ‎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 ‎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分)‎ ‎( 3 )中西文明的结合,举例:康有为借用孔子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思想。(3分)‎ ‎ 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举例: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3分)(围绕主题进行说明,答案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