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大讨论,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政治学说。这说明( ) A. 百家争鸣存在着共同的基础 B. 儒家人性说占据了主导地位 C. 传统文化分裂倾向日益加剧 D. 思想文化目益突出人文色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诸子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且目的是构建政治学说,说明存在着共同关心人和政治的基础。故A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项与材料中共同关心人和政治不符,故排除; 材料中“诸子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体现了突出人文色彩,但“日益突出”不准确,故D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关键材料信息:诸子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大讨论。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主要思想主张,并能分析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影响。 2.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君权神授” C.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上的统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相关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A正确。 BC是具体原因,排除。 D是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后所起的作用,不属于原因,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汉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最主要原因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 两宋时期的“理学”大师包括( ) ①程颢 ②王守仁 ③程颐 ④朱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程和朱熹是宋代的,而王守仁即王阳明是明代的,有②的选项错误,所以排除A、B、C。 故选:D 。 本是考查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属于基础题,得分较易。 1. 宋明理学的建立( ) A. 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 B. 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 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完全肯定 【答案】A 【解析】根据宋明理学的内容,A正确。 南宋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所以并非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排除B。 宋明理学强调道德修养和民族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排除C。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不能完全肯定,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但在分析影响时要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生只需要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即可。 2.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 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顾炎武认为王阳明新学背离了儒学的正统,弘扬的是佛学经义而非儒家经典,即儒学遭遇危机,故A正确;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 C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主张走出家门,重视实践,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来引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3. 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乃至当时世界的发展方向,下列主张或者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方向的是( ) A.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B. 提倡工商皆本 C.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D. 主张趋时更新 【答案】B 【解析】提倡工商皆本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方向,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当时世界发展方向”。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 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 ) A.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B. 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 C. 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 D. 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明显不正确,君主专制统治是在加强,但不能够成为“经世致用”思潮产生的归因,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状况,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竞相逐利。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不纯,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发展经济。 明清之际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1. 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 A. “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B. 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C. 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D. 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答案】B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所说的就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对于古代的民本思想,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统治者通过顺应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能够谋求特定阶级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他维护社会秩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此类题型有如下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 A.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B. 人创造了万物 C. 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 D. 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在于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 BC的错误在于扩大了人的作用,排除; “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智者学派在将人置于世界的社会中心的同时,却忽视人的包括节制性在内的道德理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在当时来看,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今天来看,更要引起警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1.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并没有取消宗教仪式,只是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信仰得救,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突出人文主义色彩,故C错误,符合题意; 古希腊智者学派研究的对象从自然转移到社会和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本,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启蒙运动中明确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号,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宋明理学主张遵从儒家伦理道德,禁锢了人的欲望,压抑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 彼特拉克指出:“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这个观点( ) A. 违背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B. 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 C. 推动了古典文化的重生 D.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可知,反映的是否定贵族身份的天生(世袭)性,而强调人自身的努力与奋斗造就贵族,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这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适应当时时代发展潮流,故A项错误。 彼特拉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故B项错误。 古典文化强调理性,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需要掌握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以下不属于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发展的是( ) A. 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B.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C.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参加的社会阶层广泛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启蒙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2.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历法( ) A. 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 B.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C. 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 D. 体现天文学的最高成就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以看出古代历法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能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明传承从未中断,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四书章句集注》:《武经总要》 ② 《感天动地窦娥冤》:创制木活字 ③ 《西游记》建立系统心学理论 ④ 《抱朴子•仙药》;行书开始盛行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是宋代的,②是元代的,③是明代的,④是魏晋时期,故其顺序为④①②③。 故选:D。 本题考查各著作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表格的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各著作的时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除了它那种成卷或成轴的形式外,“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最有可能是( ) A. 理性至上 B. 类型多样 C. 抒情写意 D. 崇尚自然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中国画崇尚自然的特点,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绘画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 有学者评论某类艺术:“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该学者评论的艺术作品的特点是( ) A. 注重缔造意境 B. 用笔精严规范 C. 面向现实生活 D. 情景的虚拟化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可以看出该艺术注重缔造意境,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需要掌握文人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人画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3. 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i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 A. 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C项正确。 A说法绝对,故排除。 应该是信息时代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故排除B。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键信息是: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 本题考查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人们对传统商业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 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以下许多重大发现推动了人类跨入历史新时代。其中错误的是( ) A. 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答案】A 【解析】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提出时,仍然是手工工场阶段,还没有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B.瓦特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助于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物理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还要搞清楚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 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 A. 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 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了时空观 D. 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牛顿的经典力学更能被人接受和理解。 B.从材料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是相对的,它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下的时空观的一种发展和革新。 C.材料是强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时空观的一种改变,从绝对时空观变成了相对时空观,这是一种革新,用发展表述不是很完整。 D.爱因斯坦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的力学理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相对论的内容,还要搞清楚牛顿力学体系和相对论的关系特征。 3. 19世纪晚期和20 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①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②量子论的诞生 ③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排除; ②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符合题意,正确; ③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狭义相对论,符合题意,正确; ④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 故选:C。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相对论量子论。 本题以相对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对论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1.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文化启蒙的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 ①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②形成“救亡图存”的思想 ③开始“师夷长技”的实践 ④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②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晚清时期认为“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的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可以看出他是批判你中国的仁义礼智来的与列强侵略的观点,强调的是要自强,实际上是主张要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抵御列强侵略,这是洋务派的观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思想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清朝顽固派洋务派观点的特征,还要搞清楚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特征。 3.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的失败 B. 工农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说明陈独秀已经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故C正确; AD两项出现的时间与材料中“1920年”不符,排除; B项材料中也无直接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 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 (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 (5)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也是不断启蒙的过程。这次启蒙的内容是要告诉中国人:你不是奴隶,你不是牛马,你是人;在此前提下,它又告诉中国人……你还是你自己,你有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生命。这次启蒙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故B正确; 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 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 五四运动主张“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一次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你不是奴隶,你不是牛马,你是人;在此前提下,它又告诉中国人……你还是你自己,你有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生命”。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为知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新潮流。 2.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属于市民文化的表现。 ②程朱理学不是市民文化的表现。是官方哲学。 ③元曲是市民文化兴起的表现。 ④小说也是市民文化兴起的表现。 ⑤汉赋不是市民文化的表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表现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 1995 年和 2014 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 欧洲 美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 1995 年 22% 61% 12% 0% 5% 3500 万(0.6%) 2014 年 19% 10% 28% 23% 21% 2800 百万(39%) 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A. 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 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 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 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答案】C 【解析】A.材料看不出欧美地区信息技术起步比较早。 B.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渗透率在95年比亚洲要高。 C.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在全球的渗透率增长非常快,说明对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材料看不出互联网渗透率与经济发达之间的关系。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反对民族压迫 ③平均地权 ④节制资本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故①④正确。 ②③是新旧三民主义共同内容,排除,故C项正确。 故选:C 。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 黄宗羲说:“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孙中山认为“惟不知立君之为民,故一人晏安,百姓失所”,材料反映出两人( ) A. 在阶级属性上相同 B. 在批判君主专制上一脉相承 C. 都具有利民思想 D. 以民为主思想的认识相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两人均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以民为主的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故B正确,D错误; 黄宗羲是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故A错误; “利民”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黄宗羲和孙中山思想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惟不知立君之为民,故一人晏安,百姓失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黄宗羲和孙中山思想的比较,两人均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以民为主的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表现在( ) ①武装斗争 ②“工农武装割据”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的做法,故②③④正确;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武装斗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排除①。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联系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提出无产阶级应当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因此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权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3.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 ) A. 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B. 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C. 撰写了《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D.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贡献包括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时期。1956年,《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C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B项是在过渡时期;D项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1.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该著作可能创作于( ) A. 大革命时期 B. 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这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发表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和时间。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和时间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和时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视察南方谈话”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此依据题干“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要求可知B正确,排除CD。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A。 故选:B 。 本题考查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看( )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①③④正确。 ②不是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南方谈话。需要掌握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本题考查对三个有利于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从材料中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可以看出来。 ②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为中国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中带了一脑子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体现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是错误的,邓稼先是在文革前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材料体现不出来。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原子弹技术发展的基本表现,其次要了解材料中的信息要,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3. 下列措施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优先发展教育的表现。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进一步突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法律保障。 ④启动了“希望工程”也是为了保障义务教育的社会措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清楚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特征和措施,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变化表(部分),对1978年变化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 年份 小学(百万人) 普通中学(百万人) 高等学校(千人) 1965年 110 14 695 1972年 107 36.5 约200 1978年 146.27 65.48 850 1965年 110 14 695 A. 恢复高考制度的刺激 B.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希望工程”的启动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978年中小学和大学生数量增加幅度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刺激的结果,故A正确。 BCD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2. 现珍藏于英国伦敦泰特画廊有一副静物画。它的黄色极其重要跳跃,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叶则像火焰,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推断这幅画的作者是( ) A. 列宾 B. 毕加索 C. 莫奈 D. 梵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黄色极其重要跳跃,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叶则像火焰”,可知该幅作品为向日葵,这幅作品的作者为梵高; 故选:D。 由材料可知,“它的黄色极其重要跳跃,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叶则像火焰”,可知这幅作品为向日葵,其作者为梵高。 本题考查对印象画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3. 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 ) ①俄国十月革命 ②罗斯福新政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由材料“20世纪”和“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的反思;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放任政策的反思;现代主义的出现是由于二战以及经济大危机对人们的精神上的冲击,对资本主义制度信仰的缺失,故①②③正确,故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20世纪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状况。需要掌握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 A. 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 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 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D. 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答案】C 【解析】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能体现出强调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启蒙精神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 A项与材料含义明显不符,故排除。 BD两项与贝多芬的生平活动与音乐创作时间特征不符。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 本题考查贝多芬的音乐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 年~1704 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 1588-1679 ),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根源。 【答案】 【小题1】(1)“敏而好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 (2)“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 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 (3)第一小问,“人身财产”“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 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 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理学关系人伦关系,洛克则关注人身财产;理学通过格物实现伦理认知,洛克主张通过民主的运作达到人权保护;理学维护封建统治,洛克维护资本主义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理学根植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而洛克的思想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故答案为: (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 (2)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 (3)不同:理学关系人伦关系,洛克则关注人身财产;理学通过格物实现伦理认知,洛克主张通过民主的运作达到人权保护;理学维护封建统治,洛克维护资本主义发展。 根源:理学根植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而洛克的思想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宋代理学的特点、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及原因,需结合宋明理学、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试从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可以确定“反侵略、求解放”的论题;根据材料中的“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可以确定“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论题;根据材料中的“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可以确定“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论题。在提炼一个主题后,联系所学内容对每一个关键词进行阐述。如确定“反侵略、求解放”的论题,可以从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开展“扶清灭洋”的反侵略斗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等方面来论证说明近代中国人开展的这一斗争的进程。对于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根据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要做到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在论证阐述过程中要做到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 例1 关键词: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 主题:反侵略、求解放(或求独立) 阐释: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例2 关键词: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 主题: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阐释: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 例3 关键词: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或五四运动) 主题:思想解放潮流 阐释: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历史信息整合并阐述历史认识的能力,学生应掌握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解答。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湘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魏书•高祖纪下》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革衣服之制……不得以湘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等信息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贡献,依据材料二“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等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贡献是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与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等。 故答案为: (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着汉服;学说汉话,否则受罚。 (2)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与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等。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贡献。 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贡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