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 B. “学在官府”局面发生变化 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 D. “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 ‎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4.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张 A. 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 B. 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 C. 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D. 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 ‎5.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主张 A.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B. 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 C.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D. 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6.“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 孔子 B. 韩非子 C. 老子 D. 墨子 ‎7.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8.(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9.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举措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汉武帝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10.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 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 ‎11.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这表明 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 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12.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B. 提出天人感应制约君主专制 C. 宣扬天人合一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13.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 朝代 治国思想 背 景 秦 ‎《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赢政时,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 ‎《汉书》: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篓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 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宿麦,缓解饥荒。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宿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此演变表明 A. 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 B. 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 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 D. 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14.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15.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 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 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16.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A. 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 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 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 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17.“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A. 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 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 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 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18.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因信称义”“致良知” D.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19.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20.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21.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2.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3.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 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2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 挽救民主制度 B. 强调人的价值 C. 重视道德和教育 D. 恢复旧的礼仪 ‎25.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 C. 尊崇法律权威 D. 追求政治民主 ‎26.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27.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 已经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2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29.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 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 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 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30.“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C.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1.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32.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 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 直接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 C. 这只火炬让卢梭玩火自焚 D. 这只火炬让欧洲人民看到光明 ‎33.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 主要靠对外掠夺 B. 主要靠文艺复兴 C. 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D. 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34.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 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35.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36.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商人身份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商人地位得到改观 C.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变化 ‎37.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 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 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 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38.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赫胥黎说:“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他们所指的事件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B. “日心说”的提出 C. 蒸汽机的发明 D. 《物种起源》的发表 ‎39.“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 A. 为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依据 B.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C. 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 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 ‎40.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2分)‎ ‎4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及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5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不论是在任何行业,技术的获得和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耻相师”是我国历史上工匠的优良传统,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为了守家业,也为了保持比较长的竞争优势,因而技术只传于家族内、且传男不传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一定程度保证了技术在家族内部的传承,另一方面不利于技术的传播,甚至失传。‎ ‎ ——摘编自于霞《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封闭性》‎ 材料二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 一—《大国崛起》‎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进行工业革命……使许多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向这些地区输出工业品,甚至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属。‎ ‎ ——摘编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的影响并分析形成手工业封闭 特征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3分)‎ 林州一中2017级高二开学检测 历史答案 ‎1.B材料中原先王宫中从事礼乐文化人士流落到民间,说明官府掌控文化下移,“学在官府”局面别打破,故B项正确;虽然文化下移并不能说明官学崩溃,故A项错误;此时私学刚刚开始,并不能说明规模相当可观,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百家争鸣的原因,不是表现,故D项错误。‎ ‎2.C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3.B孟子认为性善论,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自己的自我修养达到保持这几种品德,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A由材料“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说明孔子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B,选C;材料中“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不能体现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排除C;材料主要涉及礼的方面,无关仁,排除D。‎ ‎5.B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指孔子人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为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 ‎6.B“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体现了法家的治国思想,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故B项正确;孔子是儒学创始人,故A项错误;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故C项错误;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故D项错误。‎ ‎7.C材料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指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反思,属于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道家思想主张社会倒退,排除A;法家思想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B;道家思想蔑视当时复杂的社会等级秩序,排除D.‎ ‎8.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9.B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A项“始终”说法错误,排除。封建等级秩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而不是否定了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 ‎10.A“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体现了君权神授观念,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说明了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宗教化和制约君权,故BC错误;儒学思想成为主流是在汉武帝时,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11.C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以大兴,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之所以赦免董仲舒,是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并不是迷信思想日渐式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思想的内容是: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赦免董仲舒是受此学说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皇权与相权冲突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12.C依据材料“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人感应既有加强君主专制的一面,也有约束君主的一面,故选C;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表述符合史实,但和材料无关,A错误;材料中改变历法和服色,是顺应天命而实行的,不是为了探究客观规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心学观点,和材料无关,D错误。‎ ‎13.A材料反映了秦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不同的治国思想与政策,突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这说明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故A正确;西汉初推行无为而治,不是法家思想,故B错误;西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发生变化,这不能说明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故C错误;西汉和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并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 ‎14.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形成了士人参政的新局面,从 而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A项错在“彻底”,故错误;士人参政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的公平公正,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开启了官僚政治的先河,故D项错误。‎ ‎1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儒家思想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冲击,道教影响扩大,“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是迎合道教的发展,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正确;唐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冲击,并没有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项“废除”说法错误,排除;C是科举制开始实行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作用,并非道举的设立的主要目的,故排除C;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等,主要考查记诵经典的能力,和选拔实用性的人才无关,故排除D。‎ ‎16.A“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A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排除B;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C;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错误。‎ ‎17.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可知他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学对人自身的约束作用,故B项正确;陆九渊的观点是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强调道德的作用,却不能说明其来源于佛道,故D项错误。‎ ‎18.D“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可以通过人文主义体现出来,“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可以通过“存天理、灭人欲”体现出来,故选D;ABC都不完全符合题意,故排除。‎ ‎19.C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错误。‎ ‎20.B材料“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映了该学者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赞同和崇拜,这属于李贽的思想,他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与此相符合,故B正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反映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来自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借用孔子权威宣传维新变法,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来自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的《吃人与礼教》,故D错误。故选B。‎ ‎21.C经世致用指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阐发了儒家的为君之道和为臣子=之道,故选C;黄宗羲的思想没有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明末期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 ‎22.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无法得出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的结论,故A排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故B项错误。《旧唐书》是官修史书,维护封建正统,而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现了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特点,所以从材料可看出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而不是在揭示历史的本质,故D项错误。‎ ‎23.B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 ‎24.C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故C正确;挽救民主制度是苏格拉底,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A;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排除B;孔子主张恢复旧的礼仪,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D。‎ ‎25.C“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说明二人都主张尊崇法律权威,C正确;A和B是苏格拉底主张;D是柏拉图主张。‎ ‎26.B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 ‎27.D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符合文艺复习时期倡导人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思想,故D项正确;文艺复习时期只是批判宗教神学,并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提出政治构想,故B项错误;C项是文艺复兴的形式,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28.D“欢快充实”等字眼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即材料表明了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9.B由“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可以分析出他强调对身体有益的事,反对教皇和神职人员所谓的善功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0.A材料中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说明了启蒙思想一方面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另一方面推动了政治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对政治改革的影响,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说法绝对,排除。‎ ‎31.B“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说明“荣誉”就是遵纪守法的责任和集体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荣誉”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故C项错误;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显然不符合材料“荣誉”的含义,故D项错误。‎ ‎32.A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照亮了法国的自由之路。故答案为A项。B项“直接”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对火炬喻意理解错误,排除;D项说法夸张,排除。‎ ‎33.D材料中“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就是受欧洲内在因素的推动,故D项正确;A项意思明显与材料相反;B项只是说了材料信息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的影响,而不是直接依靠罗马法,C不正确。‎ ‎34.B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 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35.D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36.D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清时期商人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改观,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但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A项和B项错误;C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现象反映,排除。‎ ‎37.B材料表明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发展和综合,B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更多的来自于工人的生产实践,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运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C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综合,没有涉及科学实验的作用,D不正确。‎ ‎38.D根据材料“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和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李卜克内西都肯定了《物种起源》的发表颠覆了西方的神创论,解放人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与材料评价《物种起源》不符,A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神学的理论基础,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39.A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启蒙运动的发生,A错误;符合题意;进化论提出“适者生存”的思想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B正确;进化论传入中国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指导,C正确;进化论成为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的精神支柱,D正确。‎ ‎40.D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D项是新科技术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 ‎41.(1)理念:德治(为政以德);礼治。 ‎ 理由: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 (3分)‎ ‎(2)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4分)‎ ‎(3)原因:废除丞相;君主专制。措施:设置宰相;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4分)‎ ‎(4)德治;自省;民主。(2分)‎ ‎42.(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6分)‎ ‎ (2)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影响: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更多关注人及人所生活的世界;促进了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的发展。(5分)‎ ‎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 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5分)‎ ‎43.(1)影响:保证了手艺的家庭积累;妨碍了工艺技术的革新发展和在社会上的推广。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的传统观念(宗法观念、男尊女卑);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保持竞争的优势而采取的自卫措施。(5分)‎ ‎ (2)影响: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知识产权,激发了人们的发明创造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3分)‎ ‎ (3)影响: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