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1.“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范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建立 B. “大一统”的加强 C. 百姓地位的下降 D. 奴隶制度的废除 ‎2.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C.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3.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独尊儒术”的提出 B. 诸候势力的削弱 C. “统制经济”的实施 D. 察举制度的实行 ‎4.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5.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 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B.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C. 中央集权衰落 D. 庶族地主政治地位提升 ‎6.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 A. 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B. 城市经济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手工业生产分工细 D. 城市经济活动不受官府限制 ‎7.“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 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B. 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 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D.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说:“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这说明李鸿章 A. 希望战争时期与敌国进行谈判斗争 B. 认为外国人进入中国意在刺探情报 C. 接受外国公使进京的近代外交方式 D. 互市对经济发展有利不能轻易偏废 ‎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B.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10.1903年10月,梁启超自新大陆回国后绝口不再倡言革命,因为“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如欲强制推行共和政体,其结果将不堪设想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不得自由而得专制”。同时,在政治上则不遗余力的提倡缓进。这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A. 认识到欲“兴民权”必须先培养“新民”‎ B. 政治目标模糊学说反复善变 C. 认为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D. 从主张排满革命转向保守妥协 ‎11.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 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 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13.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 ‎《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 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 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14.1973年6月,陈云曾就当时的国际经济贸易做出重要谈话:“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这个趋势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因此,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 A.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 ‎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 D. 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 ‎15.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 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C. 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 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16.古雅典兵役制经历了公民兵向雇佣兵的转变。公元前7世纪,由自行装备的自由民组成的重甲步兵取代了往昔的贵族骑兵;希波战争后,无力自行装备完整的城市贫民取代了之前的重甲步兵;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逐渐实行雇佣兵制,由国家定期发放薪金或津贴。这一转变反映了 A. 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B. 雅典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当兵成为人们谋生手段 D. 公民城邦意识进一步增强 ‎17.“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18.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 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 B. 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 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 D. 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19.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权力中心转移到了下议院 C.英国君主的国内地位发生变化 D.英国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20.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使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世界 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21.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 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 B. 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 D. 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22.19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他们乘坐火车到郊外旅游度假,他们从室内走向户外……。材料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3.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实行的《土地法令》‎ C. 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提出的《四月提纲》‎ ‎2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对其加以控制。以摆脱国际棍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这一认识 A. 引发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B. 促进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使不结盟运动得以创建 D.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25.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应“群而不党”,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君子不党’’成为士大夫政治的重要标识。韩非子说:“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他认为山东六国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君主过于放纵臣下之间的互相结党营私,那些群臣朋党往往隐匿正道,追求私利,最终为祸国家。对于朋党之论,是士大夫政治博弈的重要砝码,对于朝政局面有重大影响。可以说,朋党在专制体制的背景下出现,因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背负恶名和厄运,如此深陷于专制体制之中的朋党,自然不可能轻易地转换为与民主体制密切相关的现代政党。‎ ‎——摘编自《浅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现象》等 材料二 传统中国从朋党到政党的转变出现是在20世纪初,正是由于立宪运动的刺激和训练,新知识分子群、官僚、士绅、商人群体、普通民众等才有可能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才意识到必须以政治组织的方式来参与政治,以前官僚精英间狭小的政治联合的手段——朋党才有可能向政党转变。正是宪政制度与政党创生的密切相关性,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糸之争才有可能扩展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组织,以致最终建立政党。这也表明晚清整个社会的宪政追求正是政党组织生成的强大助力。‎ ‎——摘编自岑树海《从朋党、会党到政党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韩非子朋党观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朋党与近代政党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促进近代“朋党”向政党转变的原因。(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并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但到西汉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营,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 行会。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生。古希腊的立法者通过法律保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至还鼓励贫困的公民从事手工业。当时的作家色诺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才会兴旺。他虽然把手工业和商业称为“粗俗的技艺”,但是他却强调分工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手工业对社会其他的权极作用,认为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在农业衰败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计,可谓是重“本”的同时也不忘“末”的发展。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的手工业、商立和海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也越加重要,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在西方的土地上继续发展下去。‎ ‎——杨镇毓《中西本末观中手工业地位差异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重农抑商”思想的不同之处。(10分) ‎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32年l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所谓的“史汀生主义”,它规定,凡有损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违背“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凡使用违反《巴黎公约》的手段而造成的条约,美国一概不承认。这一规定几乎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为日本军队只对优势力量起反应,而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得可以勇敢地与在远东的日本相对抗。此外,所有西方政府都为紧迫的国内问题所烦扰。‎ 一一《全球通史》‎ 材料二 ‎ 这些陆军医院都非常简陋,不卫生,完全谈不上舒适。伤兵们就穿着他们肮脏的烂军衣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有的就只能在地上躺着。被单是稀有的珍品,蚊帐在夏秋季应该是必需品,但几乎没有。食物也非常差。有许多地方,米不多是唯一可食的东西。伤兵每人每天有两角钱的给养,完全可以买来一些较好的食物,而且有些医院确实这样做了,可是更多的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克扣这两角钱。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连足够暖和的毛毯或睡褥也没有。‎ ‎——【英】弗雷达•阿特丽《扬子前线》(外国人看中国抗战系列)‎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史汀生主义”提出的相关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弗雷达•阿特丽眼中的中国的抗战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6分)‎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5 BDADD 6-10 AACAA 11-15 ABADB 16-20 ADCDA 21-25 ACDDB ‎26.(1)差异:评述的视角不同,孔子基于政治理想主义和君子修身的道德意义而反对朋党;韩非子站在法家功利主义和人性恶的理论立场上,直接将朋党现象与国力强弱紧密联系起来,旗帜鲜明地反对朋党政治。(4分)‎ ‎(2)区别:朋党是专制体制的产物,是部分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结果,代表了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4分)‎ 原因:早期分散的革命运动先后受挫,认识到革命组织稳定的重要性;晚清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组织的立宪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政党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民主土壤。(6分)‎ ‎27.(1)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4分)‎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相通之处: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8分)‎ ‎28.(1)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税源,抑制工商业发展;思想家们“抑商”思想的影响。(4分)‎ ‎(2)不同:政策目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为统治者加强封建统治服务,而西方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手工业地位——中国的手工业始终是小农经济的附属,西方的农业与手工业并重;‎ 经济组织性质——中国的行会缺乏独立性,西方的行会有较大自主权。‎ 影响:经济上——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化的潮流;西方: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海外的殖民扩张,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 科技上——中国古代很大程度仅为农业服务,不重视理论探究,导致中国未产生近代科技;西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10分)‎ ‎29.(1)中国背景:蒋介石多次发动对红军的“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民族危机严重。世界背景:源自美国的大萧条在世界蔓延,日本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侵略战争,欧美列强忙于国内事务无暇顾及日本侵略。(4分)‎ ‎(2)抗战特点:中国作为经济军事落后、社会政治腐败的国家,人民和军队在英勇抗击一个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伤亡巨大。(4分,言之有理即可)‎ 贡献:中国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