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孔子曾经批评晋国铸造州鼎,更早一些时,叔向也曾批评郑国子产公布刑法。二者批评的共同出发点 A. 公布刑法会削弱贵贱之分 B. 反对商鞅变法 C. 靠法律不能维护社会秩序 D. 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孔子曾经批评晋国铸造州鼎,更早一些时,叔向也曾批评郑国子产公布刑法。二者批评的共同出发点公布刑法会削弱贵贱之分,A正确;BC和D错误。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该创作精神体现了 A. 孔子的中庸之道 B.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孔子的克己复礼 D. 老子道生万物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反映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B正确;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故A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故C错误;老子道生万物思想是指万物由“道”而生,故D错误。 3.《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 《礼记》中的材料原意是: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墨子主张中的兼爱和尚贤的理想比较符合,故选B;题干中的主张与儒家的“礼”不符,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与法家的专制主义主张不符,故排除ACD。 4.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墨子说“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孟子反对战争的理由是 A. 仁政 B. 徳治 C. 守礼 D. 非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合乎义的战争;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敌国不相征也”指的是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由此可知,孟子反对战争的理由是守礼、守义,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仁政思想,故A错误;徳治是孔子的思想,故B错误;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故D错误。 5.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C.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仁义是儒家思想,相反相成是道家思想,表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互相融合的特点,故C正确。据所学及材料,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如 “焚书坑儒”事件,故A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故B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旨在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之间的联系,根据所学,“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各派存在着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既有思想交锋,又有相互影响。战国后期更为明显,政治上的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百家争鸣”渐渐转入了总结阶段。荀子是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也是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因此,理解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来判断选项. 6.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 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B. 设置郡县、管辖地方 C.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D. 控制思想、文化专制 【答案】C 【解析】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指的是汉承秦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在秦朝就威胁北部边境,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故A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代继承下来,故B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朝的法家治国思想,而汉初信奉的是“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后是儒学治国,故C项不符合观点,但是符合题意;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控制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符合观点,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汉承秦制,由此依据所学进行排除。 7.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 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在秦朝统一之后,不是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也不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的结果,故B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属于思想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不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的主要条件和原因,故C项错误;经过汉初休养生息,武帝时国力增强,要求加强集权,故以思想大一统服务于政治大统,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等相关知识,从国力增强,要求加强集权的方面入手即可排除其它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这是“全新创造”,故C正确;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故AD错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这指的是董仲舒新儒学,故B错误。 9.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B.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 10.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答案】D 【解析】 在君主专制的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不是君民共治,而是指君主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由于宋代重文轻武,才会有“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种现象,据此可以排除BC,而选择D。A不符合宋代的史实,故排除。 11.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知行合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2.王国维在《观堂林集》中对清代学术作过透彻的分析,“我朝三百年学问……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 A. 根源于明清社会的历史变迁 B. 对古典文化严谨系统的整理 C. 改变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 D. 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初”是指清朝建立之初,当时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还有明末清初处于生活动荡时期,许多文人创作都着眼于社会的变迁,故答案为A。对古典文化严谨系统的整理是乾隆年间编著的《四库全书》,不是“国初”,B错误。“国初”没有改变儒学独尊地位,C错误。D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排除。 13.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 《论语集注》 B. 《道德经真义》 C. 《孟子集注》 D. 《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实学是指为现实社会服务,《本草纲目》属于医药学,服务于现实民众需要,故D正确;A、C属于儒家著作和言论,B属于道家著作,均不服务现实需要,排除。 14.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幼稚”的根源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儒家纲常思想的束缚作用 C. 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幼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出现后发展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儒家纲常思想并不是造成黄宗羲思想中民主主义幼稚的根本原因,排除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会阻碍民主主义的成长,但并不构成其幼稚的根源,排除C;选项D与黄宗羲思想中的幼稚特征无关,排除D。 1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16.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说明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C.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良相和良医是读书人的追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说明了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故B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古代科技的实用性,故A错误;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17.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具得之矣。”由此可见其 A. 强调书法独创性 B. 追求充满书卷气的文人书法 C. 追求古雅之风和自然之趣 D. 追求酣畅不羁、纵逸奔放的豪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苏轼的书法克服了“识浅、见狭、学不足”,最终“心目手具得之矣”,由此可见,苏轼追求充满书卷气的文人书法,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书法的独创性,故A错误;材料和古雅之风、自然之趣无关,故C错误;追求酣畅不羁、纵逸奔放的豪情是草书的特征,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18.唐代高适有诗云:“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下列各项与诗中的“骚”属于同一种风格的是 A.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的“骚”属于浪漫主义风格,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正确;ACD项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排除。所以选B 19.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糙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 B. 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优惠待遇并未实行 C. 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 D. 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元朝将读书人单独编户,并没有说阻断了读书人上升的空间,排除A;材料看不出元朝对读书人的待遇有没有实施,排除B;南宋遗民的记录,过于偏激,认为儒生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这是对元朝统治者不满的一种表达,不一定符合社会现实,C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元朝政府推行歧视儒户的措施,排除D。 20.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 怪诞化 B. 脸谱化 C. 世俗化 D. 功利化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属于明清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有世俗化特点,故C项正确;“怪诞化”属于任务形象的特点,不是文学作品的特色,故A项错误;《西游记》也没有脸谱化的特点,故B项错误;《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没有功利化的倾向,故D项错误。故选C。 21. 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这是因为古雅典 A. 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 B. 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 C. 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 D. 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经过了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大发展,民众在直接民主制的作用下,都要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制度衰落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公民参政范围扩大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的自谦行为,没有说从来演说家都是这样,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2.苏格拉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B. 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 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D. 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说明苏格拉底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故C项正确。材料无关人的道德修养,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研究领域已经缩小,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D。 23.普罗塔哥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 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 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 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否认道德的社会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体现的是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地尺度”的思想,这在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教育培养道德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道德的社会意义,故D错误。 24.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 B. 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C.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 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可以看出,罗马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错误,当时希腊已经被罗马占领;C项错误,不是“被罗马人继承”;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万民法,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25.中世纪罗马教廷炮制了一个被称为《君士坦丁赠礼》的文件,并以此作为教皇权力的凭证。长期以来人们—直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个案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 A. 要求取消宗教 B. 否定教权主义解放人性 C. 抨击神学禁欲主义 D. 批判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君士坦丁赠礼》是教皇权力的凭证,但是瓦拉证明《君士坦丁赠礼》是伪造,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否定教权主义,企图冲破教会神学思想束缚,号召人性解放,B项正确。题干强调反对教权主义不等于取消宗教,且A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反对教权主义,而没有体现抨击神学禁欲主义,排除C。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6.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战斗性的口号,比如“爱情与荣誉是人生的理想”(彼特拉克),“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等。对这些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C.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中的口号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文艺复兴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这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口号的实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核心思想入手,对选项逐一分析,注意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再从逆向思维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7.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A. 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 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C.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 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大发明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西方以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大量发行,学者们得以借助可靠和标准的《圣经》展开对神学问题的讨论和争鸣,普通的天主教徒也能够独立地阅读《圣经》,打破了天主教会对《圣经》及神学问题解释的垄断地位,可见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神职人员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点睛:材料“15世纪后期以来”“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是解题的关键。 28.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挑战教会的权威,A、B两项错误,C项太绝对,因此选D项。 考点:宗教改革 【详解】 29.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倡导理性主义 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自由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政权不受宗教神权的控制,即否定教皇地位,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理性主义,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否定基督教的权威,不是否定基督教,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由精神,故C错误。 30.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在男人中已达到47%,在妇女中达到27%。有文化素养中产阶级、商人和专业职业者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以上现象 A. 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 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D.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和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可以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C项排除;材料“在妇女中达到27%”说明的是法国女性识字率的提高,没有体现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项排除;工业革命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排除B项。 31.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主要是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和保证,而非提倡个性自由和阐释人性,故排除A项;伏尔泰的主张是开明专制,权力制衡不是他的主要观点,故排除B项;根据“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可知伏尔泰否定外在的权威,推崇理性,故选C项;伏尔泰是反对君主专制而不是反对君主制,他是主张君主开明专制的,故排除D项。 32.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 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 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 影响了西方议会制度的建立 D. 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权学说,与英国的议会制度建立无关,故C错误;D项错在“有效防止了”,说法绝对,故错误。 33.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答案选A。B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时重要影响;C项符合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特征;D项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34.斯塔夫理阿诺斯认为,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对这里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成果。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从而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是伽利略而非牛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是达尔文而非牛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是哥白尼而非牛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 35.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谈到的科学成就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宇宙论”、“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可知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影响,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功解释了物理现象,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C正确。AB与材料中的“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不符,排除。D项是生物学领域,不是物理学领域,排除。 36.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这不仅论证了社会压迫、社会剥削的合理性,而且反对被剥削阶级的任何反抗,为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起到了辩护作用,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社会科学可以借鉴但不能移植自然科学理论,故B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答案】 (1)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 原因:政治上,分封、宗法制度濒临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官学衰落,学术下移;阶层上,士阶层崛起。 (2)“理解”,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 【详解】(1)“表现”,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指的是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宗法分封制度濒临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文化上,官学衰落,学术下移;阶层上,士阶层崛起等角度分析。 (2)“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的是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 西方 中国 天文 1615年左右发现太阳黑子 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 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比欧洲人早了1500年。 数学 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医学 18世纪中国种痘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9世纪初,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公元4世纪的葛洪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中国人在11世纪已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6世纪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西方近代科学倾向于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与安排,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 西方科学家注重于实验和理论的探究,更有利于推动科学的深远发展。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中外科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促使中西方科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出现了重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科学的发展历程。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认真阅读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论题必须明确;其次,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公元4世纪的葛洪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中国人在11世纪已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6世纪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西方近代科学倾向于理论研究。“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科学家注重于实验和理论的探究,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三大运动定律,达到前所未有的的理论高度,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等角度阐述。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答案】(1)背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 (2)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所学从古代希腊政治、经济及公民价值进行分析。 (2)一问根据材料二“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从对个体需求到社会权利需求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宣扬民主平等思想、思想解放、反封建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