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由此可知,管仲主张 A.重农抑商 B.以商促农 C.农商皆本 D.“工商皆本”‎ ‎2.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代地方“十里一亭,卒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一现象体现了 A.汉代郡国并行制的施行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地方权力对中央的制约 D.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3.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改良土壤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不违农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4.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5.《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表明唐代 A.政府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          B.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C.中央行政体制已高度成熟         D.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完备 ‎6.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 ) 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度越来越弱 ‎7.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8.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上述生产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 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说明农业技长趋于成熟 ‎9.右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10.据统计,1872-1913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 绝少是土地主”。据材料可推出 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B.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D.官僚资本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11.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的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的解读准确的是 A.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国赋税制度的近代化 D.中国的社会性质未改变 ‎12.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上海租界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 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 C.近代上海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 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13. 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在瑞金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旨在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B.恢复和发展工农业 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废除封建经济基础 ‎14.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发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誓言,抗日救国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民众执日同盟军、十九路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这表明 A.军队力量壮大是抗日斗争取胜之本 B.民族矛盾的解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C.日本军队速战速决的图谋开始破产 D.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已拉开序幕 ‎15. “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次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占3人;66名委员中,非共产党人士27人,几乎占了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已经确立 B.各党派的政治见解一致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17.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A. 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8.陈云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主体——补充”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同时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材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B.杜会主义建设两种经济可以并存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经济建设仍受“左倾”思想影响 ‎19.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0.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21.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十四世纪末,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变成了骑士…… 那些持书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 A.市民阶层开始遭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社会动荡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 D.社会各阶级成分构成发生显著变化 ‎22.有文章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欧洲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B.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23. 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法律顾问格劳修斯在其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中认为:“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这一观点表明当时荷兰 A.通常以战争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 C.主张打破贸易垄断推动自由贸易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 ‎24.在1898一1900年间,银行巨头摩根财团共合并了20多家钢铁公司,于1901年组建了摩根钢铁公司,摩根财团由此成为美国最大的财团,涉足钢铁、铁路运输、电报电话、保险和银行等部门。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B.开始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C.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繁荣 D. 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13分)‎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综合图一、图二信息,就有关中国工业化的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观点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闸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随着国家控制力的增强,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国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徒、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来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赋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赋制度。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时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宋代,户摇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洪武年间,政府编制鱼鳞图册,户籍黄册与地籍鱼鳞册的使用,使赋税收入有了保证。明中期实行“一条鞭法”, 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户籍仅保存人口统计的作用。清代实行”摊丁入亩”以后,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但治安管理的政治意义却加强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l)概括材料中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其演变的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作用。(6分)‎ l-5: BDCBA 6-10: BCCBB 11-15: BBADB 16-20: CBBBC 21-24: CDCD ‎ ‎25. (25分)‎ ‎(l) (13分)‎ 原因:西方来华人员的认识、宣传;茶叶市场的扩大;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政府对茶叶出口的限制较少(4点7分)‎ 影响: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推动英国工业发展。(3点6分)‎ ‎(2) (12分)‎ 原因:新兴产茶田的兴起;茶叶出口关税较重;本国制茶业的落后。(5分)评价:创办茶业学堂,有利于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引进制茶机器,有利于提高茶叶生产效率;‎ 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有利于减轻茶农负担。(5分)‎ 但由于半值民地半封建壮会的现状,因此振兴茶叶贸易效果有限。(2分)‎ ‎26. (12分)‎ 观点:政府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2分) ‎ 论述: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先后创办了军用、民用工业。官办企业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推动了早期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清政府中顽固派的反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政府推动工业化发展上作用有限。(4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在政府主导下,注重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壮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4分)‎ 因此,政府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受到政府性质、民族是否独立等因素的影响。(2分)‎ ‎27.(15分)‎ ‎(l) (9分)‎ 演变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逐渐分离;户籍制度的政治作用逐渐加强;(答对2点4分)‎ 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赋役制度的变革:中央集权的强化。(3点5分)‎ ‎(2) (6分)‎ 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的结合,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2分)‎ 户籍制度作为人口管理统治刻度,是古代中国统治者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2分)‎ 但严格的户籍管理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封闭,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