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考试 高一历史 ‎2020.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 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                     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下列关于北魏统一北方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的局面    ②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 ‎③削弱了北方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    ④为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4.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 ;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6.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朝廷这一做法 A.引发了诸侯王武装叛乱                         B.形成了州郡县的体制 C.改变了皇位的传承方式                         D.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7.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8.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9.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                     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10.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他在位五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雍正帝的做法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 ‎11.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命令,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12.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13.明清松江府“大半植棉”,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而已”‎ ‎,苏杭、嘉湖之丝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这说明 A.农业已退居次要地位                             B.农村家庭的收益结构变化 C.资本主义已缓慢发展                             D.江南成为了全国经济中心 ‎14.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表述不符合宋代经济发展的是 A.白银大量使用,已成为主要货币         B.坊和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C.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商业活动已打破时间限制 ‎15.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二者思想都 A.主张顺从自然     B.倡导战胜自然     ‎ C.蕴含和谐理念     D.提出仁者爱人 ‎16.下列属于墨子思想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尚贤”‎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7.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 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 ‎18.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19.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禹建都阳城                                             B.盘庚迁都安阳 C.发生“国人暴动”                                 D.平王迁都洛邑 ‎20.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长城 ‎ 大运河 ‎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2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语句反映唐代民族关系的是 A.“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B.“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23.《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2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居住及租地权利                                     B.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25.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6.《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27.陈旭麓先生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 A.结束了几千年君主专制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8.“……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9.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当时 A.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B.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被证实行不通 ‎30.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 A.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31.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32.刘伯承致电中央军委,就某一战役提出战略方针:“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只一津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似应力求截断徐宿间铁路,隔断孙(元良)兵团会兵徐州之形势。”该军事行动为 A.徐州会战             B.平津战役              ‎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33.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从事行业 ‎ 外交(包括海关) ‎ 海军、船业 ‎ 矿务 ‎ 电报 ‎ 铁路 ‎ 商业 ‎ 医业 ‎ 教育 ‎ 人数 ‎ ‎32 ‎ ‎16 ‎ ‎8 ‎ ‎18 ‎ ‎16 ‎ ‎7 ‎ ‎5 ‎ ‎4 ‎ A.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B.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 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 ‎3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用“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取代“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陈独秀意在 A.进行思想启蒙     B.反对尊孔复古     ‎ C.批判专制皇权     D.抵制西方文化 ‎35.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36.上世纪50年代有这么一首民歌:“从南门到北门,进东门出西门,家家户户无闲人,昼忘食来夜忘寝:老人送砖砸石子,儿童就把缸渣寻,妇女在碾耐火土,壮年在砌高炉群,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该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动三大改造的热烈进行                     B.体现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 C.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7.1984年,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1990年,他选择辞职经商,经过多年打拼,创立“壹号土猪”品牌并成功上市,成为著名的“猪肉大王”。陈生的人生转型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合法化                     B.社会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C.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                     D.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38.考古专家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能够为此结论提供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农作物和牲畜遗骸                                 B.比较大的氏族公共活动场所 C.制陶场和公共墓地                                 D.墓葬大小和随葬品差异悬殊 ‎39.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4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11分)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 ‎——摘编自马勇《觉醒》 ‎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1840—1949)》 ‎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 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 ‎42.(13分)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大包干”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 ‎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4分) ‎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4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经济主张。(6分) ‎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D D A C A A C B B A C B B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B C C D A C B D B D D A C D D D A C 答案 ‎41.(1)原因:军纪松驰,军队腐败;指挥系统存在问题;战况信息传递失效;前线将领无能;清廷决策错误。(4分) ‎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国加快对中国侵略步伐;中国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3分) ‎ ‎(3)说明:甲午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巨大;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开始寻求政治变革;“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封贡体系瓦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分)‎ ‎42.(1)相同:坚持公有制性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府放权让利;触动了原有的经济体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4分) ‎ ‎(2) ‎ 论点 ‎ ‎1978年以来,多种因素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 ‎2分 ‎ 没有关键词“经济奇迹”不得分。 ‎ 论据 ‎ 农村改革,农民首创精神;城市改革,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市场化的改革,体制转型;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的推动;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中国人民的实干精神;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 ‎ ‎5分 ‎ 共5分。 ‎ 超过时间范围的知识不得分。 ‎ 每一论据1分,答出5点给5分; ‎ 使用同一层次的论据论证得1分。 ‎ 论证 ‎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 ‎1分 ‎ 共2分。 ‎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 ‎ ‎2分 ‎ ‎43.(1)主张:实行统制措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对商人征收重税。(6分) ‎ ‎(2)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6分,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