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二十二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同步训练3 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第二十二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同步训练3 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十二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同步训练 一、 选择题 ‎1.‎ ‎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  )‎ 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 ‎ 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 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 ‎ D.反帝反封已成为时代潮流 ‎2.‎ 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B.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惟一途径 D.“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 11‎ ‎3.‎ ‎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出自于(  )‎ A.三民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持久战》‎ ‎4.‎ 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 A.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 ‎ B.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C.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 D.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5.‎ ‎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 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B. 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 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 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 ‎6.‎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A.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 B.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 11‎ D.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7.‎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 D.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8.‎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9.‎ 蒋介石曾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以上言论 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 B.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 ‎10.‎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11‎ 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11.‎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12.‎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13.‎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11‎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4.‎ ‎16.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 民族主义 ‎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5.‎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 A.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D.它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一、 非选择题 ‎16.根据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 历史进步性。  ……  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 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 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 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 ‎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11‎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共同思想财富。‎ ‎——摘自孙中山《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10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试卷答案 ‎1.考点: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18年”“1923年”.‎ 11‎ 解答: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会议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阐释为新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题干材料时间是从1918年到1923年,可以看出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 故选C.‎ ‎2.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②“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答: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故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C项表述错误,不是“唯一”途径;‎ D项对民生主义的理解错误,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一般情况.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只反对清朝的统治,故排除A.‎ 新三民主义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与材料“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吻合.故B正确.‎ CD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4.C 11‎ 试题分析:据材料“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5.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中可以看出,铁路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权等政治问题,故A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提出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6.D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俄国十月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正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可知,孙中山强调一个政党和团体具有严密组织和纪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受到了俄国革命中列宁创建的具有严密组织性纪律性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A项表述“已经放弃”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7.D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A项与材料“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不符,故排除;三民主义并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是共产党的领导,故C项错误;从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可以得出三民主义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故D项正确。‎ ‎8.B 11‎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材料中“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等信息反映了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批判吸收,故B项正确;“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反对盲目的崇拜新文化,而忽视旧道德,并不是说孙中山思想保守,故D项排除。‎ ‎9.B 本题考查了民生主义。根据题干内容无法确定蒋介石发表该言论的背景,所以无法确定其发表该言论的目的,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根据“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可知民生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存在一致之处,故选B。‎ ‎10.A 试题分析:材料中“独占”“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等信息旨在强调规模过大企业私人之力不能承办,皆由国家经营管理,由此可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而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扩张国营经济有失偏颇,而发展民族企业更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B项排除;强调国家垄断,与题意也不符,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民族独立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内容  ‎ ‎11.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与材料中信 息相反,故 A 项错误;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 要是介绍对农民土地的分配,不能说明国民党开始关注民生,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均地力”说明国民党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 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发展,故 D 项正确。 ‎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 ‎12.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是从材料中“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以及“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可以看出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因此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孙中山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理想化,故A项排除。C项没有涉及如何避免西方道路,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孙中山的思想 ‎ 11‎ ‎13.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概况 ‎【名师点睛】关于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相同点: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2)不同点:①新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具有民族狭隘性;②新三民主义主要强调普遍的平等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③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的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紧密相联,而旧三民主义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权”。‎ ‎14.B ‎15.B ‎16.(1)积极:民族主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例如德意志的统一就是打着日耳曼民族的旗帜。(3分)消极:①民族主义带有狭隘性和排他性,导致对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例如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②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扩张性,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6分)(史实部分合理即可)‎ ‎(2)①坚持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②谋取中华民族的大一统③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6分)①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打击帝国主义。②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国主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4分)‎ 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材料一显然旗帜鲜明的强调了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民族国家的建立,德国的统一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消极影响主要包括民族主义的过度膨胀,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殖民侵略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则是民族主义消极影响的典型事例。‎ 11‎ ‎(2)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要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三个鲜明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主要强调三个主张,平等、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以强凌弱即反对民族压迫。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主要包括孙中山的两个革命事件,即辛亥革命以及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当前形势是尽管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天下并不太平,所以既要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又要不断的克服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才是正确的民族主义观。‎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孙中山•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以及和欧洲民族主义的比较等 ‎17.参考答案:‎ ‎(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题分析:‎ 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1)通过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等信息可以归纳概括作答。这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是相、吻合的。(2)可以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及确保共和政体的角度回答。‎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