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社会潮流的影响,要顺其自然。”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墨,乙——法,丙——道 D. 甲——道,乙——墨,丙——儒 【答案】A 【解析】甲的“以德教化”,体现了儒家的德治的观点;乙的“严格惩罚”,体现了法家重视刑罚的主张;丙的“顺其自然”,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本题选A。 2. 某书云中国的“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如果让你补充下一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四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 四大发明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四大发明使农耕文明的中国更加封闭 D.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火药加强了君主专制,指南针并没有促进航海事业的实质性进步,这都说明了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促使中国社会发生转型,没有促进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A正确。材料所指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郑和下西洋,C项的“更封闭”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的“整个世界”与材料不符,排除。 3.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这主要是说明其 A. 认为洋务失败的主因在政府 B. 主张继续洋务运动 C. 对西方先进技术失去信心 D. 希望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如一间破屋”,可知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因不在自己,而是政府本来就有很严重的不足,A正确。B项“继续”,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是李鸿章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总结,洋务运动不等于西方技术,C错误。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李鸿章是地主阶级,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李鸿章的比喻。他把清政府比喻成“一间破屋”,而自己是“裱糊匠”,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知道其评价的是洋务运动。 4.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 甲午战争时期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这副对联对中国传统语言古文的评价很低,对白话小说的评价很高,由此可知这出自于新文化运动时期,C正确。ABD时期没有涉及抨击文言文,主张白话文的观点,排除。 5.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亡,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推动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 B. 保留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C. 启发国民追求民主政治 D.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如果国家权力来自一个人必然会导致软弱,权力来源于人民就会强大,材料的意思即反对专制独裁,主张国民实行民主政治,故C正确;A属于洋务运动思想;材料没有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信息,故B错误;材料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没有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故D错误。 6.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写道“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为此,他提出 A. 改良政治 B. 民族平等 C. 平均地权 D. 民生主义 【答案】A 【解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尽其流。这说明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为此主张变革传统的专制统治,故A正确;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是1894年,此时还没有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故B、C和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 (命题人:期中考试历史状元赖顺洋)“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这些名词经常出现在近代史学家对某一历史时期评论的论文中,并由此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词语,请问这一时期是 A. 1912—1927 B. 1915—1917 C. 1917—1919 D. 1924—1927 【答案】B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毛泽东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 C. 邓小平与时俱进,他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D. 毛泽东思想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误的标准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故B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故A错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故C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渊源和基础,故D错误。 9. “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这些观点的产生是为了 A. 抨击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B. 充分尊重自然的人性,随心所欲 C. 抨击法国的封建主义 D. 弘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话语出自马丁路德,他主张信仰得救,无需通过教士的中间宣讲,可见该观点主要是反对教会的专制统治,故A正确;B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核心;C和D属于启蒙运动批判和主张的思想,排除。 10. 法国社会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这一思想反映了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信仰得救 C. 理性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材料“能思想的苇草……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强调人应该积极思考,属于理性思维的表现,故C正确;A注重感性认识,不符合题意;B属于宗教改革主张;D中社会主义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11. 最能对下图这首诗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D 【解析】图片中显示的互不相干的东西是不能相互了解的,就如你不是我,怎能了解一样,属于相对的论述,符合相对论阐述的含义,故D正确;A主要是开创观察实验基础物理学;C主要是经典力学开创者;C属于研究微观领域物理学。均不符合题意。 12. 1831年,当法拉第用电池线圈和磁针做出一个小模型时,有人不解地问:“你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What is the use of a new-born baby?”这是法拉第的回答。30年后,The new-born baby成长为 ①蒸汽机 ②发电机 ③电动机 ④内燃机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1831年,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从而为1861年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产生奠定了物理学的理论基础,②③符合题意,选择A项正确;①的能源是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④的动力是石油,与电力不符合,排除。 13. 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反传统的艺术派别,如印象面派。下列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19世纪以来受到光学科技影响,产生印象画派,该绘画以光和色为中心,强调色彩的明快,代表作是梵高的《向日葵》,故D正确;A是徐悲鸿的《马》,属于现实主义;B是《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C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 点睛:印象主义:前期:追求光和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期: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14. 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人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A. 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B.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 C. 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D. 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 【答案】D 15.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陆定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口号的发出 【答案】C 【解析】关键词是“自然科学学说”可见是学术上,“贴…标签是错误”可见不允许扣帽子,体现双百方针。恰恰与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时间上一致,故C正确;A是1956年底;B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D是十九大时期提出新口号。 16. 路德认为:在人问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围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问,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应归世俗政府管理”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一思想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A中人类主体地位说法“教随国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D中属于信仰得救不符合材料主旨。 17. 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A. 格物致知 B. 思想大一统 C. 匡时济世 D. 继承儒学正统 【答案】C 【解析】范仲淹的思想体现出忧国忧民思想,张载的思想体现出为民请命,为国思考都是受到理学思想影响,都是匡时济世功能,故C正确;A是理学研究途径;B属于汉代董仲舒思想特点;儒学正统思想强调的是“仁”和“礼”,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8.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 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 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 D. 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市民数量的增加,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通俗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A正确。小说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理学没有直接关联,BC错误。印刷成本上升会制约小说的发展,D错误。 19.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样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A.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 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答案】A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A正确;B是1942年提出,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理论;C是1949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理论;D是1925年提出,属于国民革命时期。 20. 下而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类别 数学 天文 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 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 重视经验实用性强 C. 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 长时期领先于世界 【答案】A 【解析】地学、农学、水利均与农业相关,而地学、农学、水利所占项数多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科技的确是重视经验实用性强,但表格未体现之一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重视对自然的探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表格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表格中地学、农学、水利所占项数多,而地学、农学、水利又均与农业密切相关。 21.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者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 A. 提出“三个面向” B. 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C. 发表“南方谈话” D.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束缚了改革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改革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C正确;A是针对教育提出思想;B属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针对教育问题;D属于国家统一的理论。 2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 全面否定了封建统治思想 B.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 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使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答案】C 【解析】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未能“全面的否定”,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而非“民族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表明维新思想的客观作用,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而非“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23.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 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4.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 法国的启蒙思想 C.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18世纪初的《鲁滨逊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项正确;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18世纪初,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5. (命题人:期中考试历史状元彭子泰)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对比来强化和凸显主观情感。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 A. 《梅杜萨之筏》 B. 《唐璜》 C. 《巴黎圣母院》 D. 《西风颂》 【答案】C 【解析】《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歌颂人世间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故C正确;A属于浪漫主义绘画; B描述的是浪漫故事;D描述凸显出革命的力量,不符合题意。 点睛: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第Ⅱ卷综合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大题,共50分) 2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答案】(1)核心思想:“仁”“礼”。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或独尊地位)。改革:设立太学。 (3)核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4)主要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仁”、“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信息可概括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礼”。 (2)主张:根据材料中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概括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推崇儒学、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等。 (3)主张:依据材料中的“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这一信息可以概括出朱熹的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依据材料中的“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一信息可概括出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 (4)观点:依据材料中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出黄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 依据材料中的“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概括黄宗羲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是“工商皆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明清之际,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所以,黄宗羲的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宋代公私教育皆特盛。宋初有四大书院,皆不由政府创建,其后乃如僧寺,亦受政府赐额。书院又称精舍,精舍之名,其先起于东汉儒家之私门授徒,最后理学家讲学又用此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举出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主要教育成就,理学兴起于宋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派别。 【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2)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成就: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都有较大发展(公私教育皆特盛); 派别:程朱理学和心学。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从四大发明成就列举即可。 (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阶层扩大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宋代公私教育皆特盛”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理学和心学回答即可。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提供材料(史料),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论证。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尤其是图表与文字,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文字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理论,在西方是如何实践的。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观点:①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②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主张: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2)理论:三权分立(或者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实践: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3)中国近代化历程: 先由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开始,再到变革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是思想观念革新(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私有制就出现了”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 (3)依据所学中国近代化历程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并说明此过程中具体事件和实践结果回答即可。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答案】(1)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思。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表格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可以得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类、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 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可以得出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思。第二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古代中国注重功利, 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以及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来找原因。 点睛: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以创新、理论性科技为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