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3.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县)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 4.“中国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10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材料中“陕西地区”丧失经济重心地位开始于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南宋时期 D.明朝前期 5.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 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6.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宋代 “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A.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 B.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 C.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 D.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 7.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8.《汉书》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 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种说法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武装 1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13.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14.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1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B.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1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 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17.曾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近代经济: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还有一个像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童养媳”指的是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8.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列强的经济侵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改变D.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1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20.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21.(1922年)列宁:“……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与材料精神相符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现代化 22.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股市崩溃 C.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滞胀” 24.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激烈讽刺他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①引发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 ②其本质目的尚未得到大资产阶级的理解 ③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所有利益 ④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受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当时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劳资关系 B.以工代赈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直接救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 (26分)材料一: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至少2项成就);并且根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产的影响。(14分) (2)材料二中“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怎样的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发展状况?(12分) 27.(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8分) (2)我国经济在古代已经孕育了近代因素,后来却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