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业

跟踪检测评估7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解析: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可知中共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在八七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 答案:B ‎2.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 A.确立党指挥权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解析: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强调的是党指挥权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3.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解析:据所学1927~1936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故A项错误;据所学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据所学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与材料信息1930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9·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政策应围绕这一矛盾进行调整,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依然是坚持阶级矛盾为主,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的军事路线错误,指引红军长征逐渐取得胜利,故B项错误;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确定政策深刻的民族性质,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9·山西太原模拟]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解析: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的行为是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打的“复兴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旗号,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激起人民的抗战热情,客观上适应了当时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  )‎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 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 解析:题干未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共对日本战俘的再教育,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通过日本工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日本战俘吸收进来并反日,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对抗战进行性质区分,故D项错误。‎ 答案:C ‎7.“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 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C.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D.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解析:“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拜祭中国人的祖先,表达了全民族抗战的意图,故B项正确。‎ 答案:B ‎8.[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1937年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招生广告。该广告(  )‎ A.反映出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 B.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C.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 D.体现出广大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解析:材料中只是反映了1937年初的军政大学招生,不能体现出抗日力量的壮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中的“林彪和刘伯承”可以判断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因此是为了当时能更好地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招收学生,不能体现出民众的抗日热情,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9·吉林模拟]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正面战场形成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抗战力量不只是共产党的,也有国民政府爱国官兵的,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抗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10.1946年的政协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制定省宪等。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  )‎ A.加快了国民政府改组的进程 B.延缓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 C.成为国共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 D.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解析: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国民政府没有执行,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借政协会议准备内战,这些规定并不能延缓内战爆发,故B项错误;政协会议在重庆谈判之后,这些规定不是重庆谈判的政治基础,故C项错误;中央与地方分权、自治、民选、省宪等内容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11.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到会代表542人,其中民主人士有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 A.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D.适应了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新形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由材料“到会代表542人,其中民主人士有166人”“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可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表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12.‎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 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D.解放军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故无从实施,且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A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1947年,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B项错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 ‎,向全国进军,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正在筹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孝感市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8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第(2)问的第一小问“道路”,材料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是否正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第三小问马克思认为革命首先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8分)‎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10分)‎ 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7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观,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困难。‎ 至于政府和军队,更用不着说,在国难之下,其强弱优劣都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了。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 ‎——《蒋廷黻文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如九一八事变后严重的国难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再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九一八事变后严重的国难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2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显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2分)‎ 列举不同层面抗日史实。(8分,至少四个方面)(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国民党军队奋起抵抗、爱国民众救亡运动、北平学生组织“一二九”运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