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30道题,共计60分)‎ ‎1.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答案】B ‎【解析】‎ 略 ‎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僭越礼制”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得出,这位思想家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派。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B项主要是强调严刑峻法,C项主要是无为而治,D项主要是兼爱非攻,与材料无关,排除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 ‎3.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从材料中关羽“兵微将寡”却屡克强兵,盛名之下却败走麦城来看,体现出事物矛盾双方的不断转化。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出孔子的“仁”“礼”、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4.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这样一副对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与此下联思想吻合的是 A. 非攻,尚贤 B. 存天理,灭人欲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民贵君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联思想是民本思想,选D也是民本思想,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不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5.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 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D.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的图画实际上是“三教合一”即儒、释(佛)、道三教合一,这一思想融合局面在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已经有较大发展,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发展了儒学,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开始形成于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只有B项符合宋明理学的实际情况,即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与”与宋代理学的创立。‎ ‎6.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 ‎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说明董仲舒的思想带有天人感应的迷信色彩,目的是要皇帝行仁政,从而维护君主统治。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董仲舒也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确立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重用儒生参政,导致“士人政府”的出现,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重视儒家思想,不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初期盛行,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宋代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 ‎8.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 心外无物 B. 理是世界本原 C. 无为而治 D. 仁者爱人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9.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因为理学思想强调伦理道德,女性受到严重摧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10.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以看出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理”,是“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体现。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核心意思的要求,程朱理学是用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学说,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通过“三纲五常就是天理”的说教强化人们对道德伦理规范的遵守,排除AB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 ‎11.‎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 A. 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 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 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 将儒、佛、道思想揉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A项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服务,B项符合题意,正确;传统儒学也注重对人性的塑造,C项排除;理学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纳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不是三者的简单合一,D项排除。故选B。‎ ‎1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 内心世界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天的意志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王阳明认为世界本源是天理,天理来自于内心,通过自我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13.《焚书·何心隐论》说到:“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A. 遵循学以致用 B. 倡导婚姻自主 C. 挑战正统思想 D. 鼓吹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李贽的思想的理解。首先理解材料的含义,再结合李贽的思想就可以得出李贽要挑战正统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宋明理学的僵化腐朽,出现了以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批判思想家。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14.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所以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D正确;A项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不是主要原因;B项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C项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15.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A. 程朱理学 B. 王阳明心学 C. 唯物主义 D. 经世致用之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联系题干中“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可知是指实用之学的传入,这和明清之际社会民主启蒙思想中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反对空谈义理相顺应,故D项正确。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不符合题意,故A和B项错误。唯物主义属于哲学研究方向,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1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 A. 李贽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黄宗羲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等信息可知王夫之的主张,他参加过抗清斗争,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气关系问题上,坚持“理在气中”,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B项正确。李贽的思想主要是反对理学的虚伪,反传统、反教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提倡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 ‎17. 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 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 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 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D. 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项错误。B、C发生较晚,D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评价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整体评价是: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18.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批判思想,B项正确;C项“中体西用”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题意不符;D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出现的启蒙思想家都参加过抗清斗争。他们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和发展,并非否定儒家思想,他们的理想都未跳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围。2015年高考福建试卷选择题考查了顾炎武的主张,2015年高考天津试卷非选择题也考到了顾炎武的主张及意义。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这一节中命题,主要掌握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题型选择和非选择题都有可能。‎ ‎19.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 A.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B. 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 C. 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D.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肯定人的地位作用,故C项正确。A项是中国古代理学,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故B项排除。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20.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 A. 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然属于感性认识,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然是从理性思维角度出发,故D项正确。二者都强调人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对于人的智慧与力量信息,故B项错误。二者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依据并没有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 ‎21.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和苏格拉底属于同时期东西方思想圣人,二人都强调道德意义,孔子推崇“仁”,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故A项错误。他们都提出并肯定人的价值,故B项错误。孔子提倡私学,普及教育,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作用,故C项错误。孔子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主张寡头政治,故D项正确。‎ ‎22.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A. 古罗马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第一句“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各类教育学校”便可以确定这类学校兴办的时间是文艺复兴时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古罗马时期这类学校不允许女性入学;C、D选项时间过晚。‎ 点睛: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题中的关键词就在第一句,材料中给出了地点是意大利,再联系人文主义就可以确定了这一类学校产生的时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3.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①诵读古典文化 ‎②批判神权统治 ‎③鼓吹人性解放 ‎④倡导思想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项明显不是创造,与题意不符,轻易排除;②项正确,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倡导思想自由。因此③④也正确。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 ‎2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教皇无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A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智者运动,故B项错误。D是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点睛】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内容: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君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5.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 “法治取代人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B项是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的观点,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所以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内容 ‎26.“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是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 彼特拉克 B. 莎士比亚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本题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27.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 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并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这些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B项正确。伏尔泰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是一个世纪之后,故A项错误。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属于启蒙思想家思想,不是影响,不符合材料内涵,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思想核心就是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28.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 反对暴力革命 B. 主张自由和理性 C. 反对财产平等 D. 主张实行法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康德强调的是道德法则,也就是强调自由和理性,它主要表现为道德和法律。A、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只强调了法治,忽视了道德。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 ‎29.“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A.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追求现世的成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其明显的特征是描绘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的蓝图,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更近一步,答案选C,A B D三项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批判对象的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更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②批判领域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③批判方式集中表现在高扬理性和摆脱了宗教和专制的束缚。‎ ‎3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是宗教改革的主张;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三场运动都批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内容 第II卷 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各14分,33题14分共计40分)‎ ‎3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核心:“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发展 ‎(3)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孔子是非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信息“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得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第(2)问,“趋势”由材料二信息“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和材料三信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第(3)问,由材料三信息“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以得出李贽对儒学的态度是反对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等。‎ ‎32.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进入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2)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答案】(1)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任选四点,‎ ‎(2)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 不同点:由思想主张发展为反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政治运动(或材料一是思想文化领域,材料二是政治领域)。‎ ‎(3)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政治上:直接批判专制制度;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小问共同点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发展,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主要反对宗教神学思想,矛头主要对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结合材料中一是从思想领域,材料二是从政治领域回答即可。‎ 据材料三“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以得出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以得出政治上,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33.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答案】(1)不脱: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依据材料二可知是史论,先把握材料二的史论要旨;“不脱需家思想理路”即继承儒家思想的内容,“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按着两方面回答。‎ ‎(2)材料二从两方面辩证的看待黄宗羲思想的,同样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阶级本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