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周代政治制度 B. 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实现德治政治理想 D. 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3.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4.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 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 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 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 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 ‎5.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6.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都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7.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学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 B.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8.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9.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10.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11.1936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表明 A.道德标准有助于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B.史家应适应时代需要不断调整历史解释 C.呼应世俗趣味的历史写作才能体现其价值 D.史家对叙事对象的选择彰显了其价值取向 ‎12.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1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14.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世人追求享乐致使社会风气败坏 B.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个性解放诉求 D.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16.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17.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 A.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18.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度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A.否定了民主政体 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C.体现了理性精神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19.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经济形态的萌发 B.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C.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 D.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 ‎2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21.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22.“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工人运动 ‎23.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2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25.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构建民权政府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 二、主观题(本题共3题,第26题2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 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渍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并分析其反封建斗争呈现出的特点。(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古代 近代西方 责任与自由 责任先于自由,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甚至自然界所负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 权利观念把焦点集中在个人对社会的要求,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忽视个人对社会、他人的责任。‎ 义务与权利 义务先于权利,强调相互承担义务,特别强调义务感,而不是声张个人的权利 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 群体与个人 群体高于个人,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会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和谐与冲突 和谐高于冲突,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安土睦邻为先,追求和而不同。‎ 强调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克服别人、占有别人,排斥异教。‎ ‎——据清华大学教授陈来《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整理 上表是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与西方近代主流价值观的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任意一条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要求:概括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B B B C B A B D B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C A B C B A B B ‎26.(1)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以刑辅德思想。(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背景:解决王国问题,巩固统一已经迫在眉睫;土地兼并现象、商人垄断盐铁和商业,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汉初无为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匈奴势力正在威胁着汉王朝的统治。(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2)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影响:维护清朝的统治;有利于加强边疆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27.(1)由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2分)理解:借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2分)‎ ‎(2)原因:天主教会对德意志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德意志贵族试图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3)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摆脱天主教会压迫;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特点:抛开宗教外衣,宣传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8分)‎ ‎28.不同点一;在责任与自由的关系上,中国强调责任先于自由,西方强调自由先于责任。‎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突出伦理道德意识,形成了个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西方近代以商品经济为主,突出个人的价值与作用,追求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不同点二:在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上,中国强调义务先于权利,西方强调个人权利第一。‎ 原因: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保障个体的生存,对他人、集体的义务为获得个人权利的前提;西方近代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利益,保降个人财产和自由、权利成为社会共识。‎ 不同点三:在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上,中国强调群体高于个人,西方强调个人优先于群体。‎ 原因:中国古代稳定的农耕经济导致了稳固的宗法血缘关系,将个人置于宗法血缘关系的网络之中,使个人成为利益相关的群体中的一员,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贡献和集体对个人的保护;西方近代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崇尚个人竞争、个体自由,形成了个人权利优先的意识。‎ 不同点四:在和谐与冲突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和谐高于冲突,西方强调个人自由,易导致利益冲突。‎ 原因:中国古代以以农耕为主,宗法血缘关系相对稳定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人际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需要,强调共同体内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和谐,以保障共同的利益;西方近代的资本主义突出自由、竟争、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导致了个人与他人、不同社会和区域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形成了弱肉强食的从林法则,于达到和谐(以上四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