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 2.《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主张以人为本 B. 强调君民共治 C. 强调贤人治国 D. 提倡礼法并用 【答案】B 【解析】 “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B正确;A、C和D均不是材料三者共同点,排除。 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 A. 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B. 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 C. 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 D. 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答案】C 【解析】 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都是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生发而成,即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故选C;A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孔子的观点,排除。 4.“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 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儒学的复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以此来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符合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表明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复兴儒学的目的,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骈文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排除;程朱理学是宋代以后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B。 6.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行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那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墨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大一统思想 D. 法家学说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为董仲舒的新儒学实施创造了条件,故选C。墨家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学说是在西汉初年,法家学说是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实施,故排除ABD。 7.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 A. 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B.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 D. 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答案】C 【解析】 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 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故D项错误。 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 理学思想 B. “天人感应”学说 C. “仁政”学说 D. 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故A项正确。 “天人感应”学说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B项错误。“仁政”学说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经世致用”是强调研究学问与现实相结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9.朱熹曰:“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可知朱熹的治学思想( ) A. 强调追求“科名爵禄” B. 倡导为专制统治服务 C. 主张实践“知行合一” D. 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可知朱熹认为治学的目标首先是完善自我,再为家、国、天下做出一番成就,即成就理想人生,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表明朱熹不赞成学生为功名所累,故A项排除;“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故C项排除;虽然题干中有“治国”,但 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 10.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 11.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 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强调个人真心,否定权威体现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D项正确。“夫童心者,真心也”,强调个人真心,否定权威,跟传统儒家思想无关,A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要指发展工商业或者民主权利等,与材料信息不符,B 项错误。李贽的思想没有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C项错误。 12.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 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 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 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 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执行和司法学说以及洛克的行政司法分立分别对中西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D项正确。洛克的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立学说旨在限制国家权力的某一端恶性膨胀,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A项错误。唐代对相权进行程序分工,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分权是为集权,B项错误。权力制约和平衡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重要内容,唐朝缺乏相应理论和制度,C项错误。 13.《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人文主义、开辟新航路、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等,“没有教会”意在反对教会的神学迷信,“没有国王”意在反对国王的专制,所以本题意在强调“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4.赵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 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 《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 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D 【解析】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A错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错误;《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错误。本题选择D符合题意。 点睛:中国古代医学,又称中医,自古远的夏商开始问世,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神州大地灿烂古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 15.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的社会是 A. 人人平等 B. 人民主权 C. 各守其职 D. 礼制文明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城邦的三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故答案选C。根据“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可以排除A;人民主权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出的,排除B;礼制文明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主要思想,排除D。 16.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 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 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 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答案】A 【解析】 柏拉图的主张是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思,即强调国家应由智慧者管理,A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从题干所述可知,没有涉及古代希腊政体的内容,排除B;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C;人文主义的源流很复杂,源头众多,排除D。 17.《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A. 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 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西学东渐。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此西书的原因,是认为此书“切于民用”,而“重实用”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意 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本西书在中国被介绍且局限于政府方面,C项错误; 闭关不等于禁绝中西交流,只是严格限制,更谈不上突破,D项错误。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西学东渐。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18. 清代的画作《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绘画在清代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 绘画理论的成熟 C. 城市经济的繁荣 D. 绘画题材的广泛 【答案】C 【解析】 清代城市经济发展繁荣,故《太平欢乐图》反映市井繁华,故C正确;文人山水画主要反映文人的精神和意境,并不是以市井繁华为主,故A错误;绘画理论的成熟与反映市井繁华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绘画题材的广泛也不是《太平欢乐图》反映市井繁华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的局限性,题眼是“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题干材料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并非是无组织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是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可知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在于局限于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材料与文艺复兴政治领域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0.某班学习小组以“十八世纪的欧洲进步思想”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的资料应包括 ①《论法的精神》 ②《社会契约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物种起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他的思想主要是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主张实行宪法统率的分权与制衡的政治制度,故①正确;《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1762年完成的著作,他的主权在民思想,奠定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故②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物种起源》是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故选①②组合,故排除BCD,选A。 2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在于: A. 推翻专制 B. 人身自由 C. 思想自由 D. 主权在民 【答案】C 【解析】 康德指出了推翻专制革命对于思想启蒙的局限性,认为“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故A项错误;康德重在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不涉及人身自由和主权在民,故B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康德认为革命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不能使人思想自由,革命只是用新的偏见去代替旧的偏见,因此启蒙运动的真谛就在于可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达到思想自由,故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康德的启蒙思想分析解答。 2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经典力学 D. 进化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说明它是某种科学领域的成就,而AB是思想解放运动,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B;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其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故现C;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晚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排除D。 23.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B. 进化论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进化论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D. 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并不包括进化论,故A错误;进化论形成于19世纪,不可能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故B错误;西方的殖民者宣扬适者生存,说明进化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武器,故C正确;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属于生物学领域,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的殖民者宣扬适者生存的目的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4.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软件,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A. 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 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 信息技术普遍被应用 D.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说明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升级换代产生新的产业链,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论述交通工具的改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故A错误;B中超越说法错误;C之后普遍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25题22分,26题18分。) 25.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起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集》 (2)程朱思想家的哲学观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答案】(1)新特点:吸收了佛、道思想;增加了儒学的哲理思辨色彩 (2)哲学观:理是万物本原或客观唯心主义;方法论:探究外物或格物致知 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巩固等级制度形成新儒学;宋朝,程朱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崇拜的偶像的理学。 影响:巩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是万物本原方面回答程朱思想家的哲学观;可从格物致知方面回答方法论。根据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等信息可从事物是发展变化方面回答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 (3) 关于第一次改造及影响,根据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和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回答即可。关于第二次改造及影响,根据材料三“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和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即可。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启蒙运动的核心。 【答案】(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关系: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天赋人权”。 核心:理性主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即可知道是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美德即知识”即可知道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等信息即可知道是文艺复兴运动;关于核心可从人文主义方面回答;关于关系,可从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四“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可知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根据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根据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关于启蒙运动的核心,可从理性主义方面作答。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