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缺答案

中卫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A 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依次涂到答题卡上。)‎ ‎1.“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图1 图2‎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项峰 C.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3.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地方的监察,“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关键在于()‎ A.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都、县两级 B.废除了地方官的世袭制 C.地方官员都是皇族成员 D.秦帝国法律细密、严苛 ‎4.史载: 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己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5.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 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6.《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 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道德 B.重视自由 C.重视契约 D.重视习俗 ‎7.执政官伯里克利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到戏,这对希腊戏剧的发展起着最大的催发作用。发放“观剧津贴”的政治作用在于()‎ A.吸引公民,提高他们的参政水平和热情 B.笼络公民,使他们支持民主革命 C.借以说明公民和非公民的天差地别 D.是废除债务奴隶后对受损失者的补偿 ‎8.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9.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据此,亚里士多德()‎ A.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 B.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C.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 D.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1O.下列图片反映了民主政体下的政治活动,其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 ‎①②③④‎ ‎①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 ②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辩论 ‎③中国全国人大的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 ④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国会通过的总统弹劾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D.打击犯罪的效果 ‎12.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文章所反映的政治体制近似于()‎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13.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的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英王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14.据统计,英国1782~1820 年间65 位内阁成员中,43 位是贵族,剩下的22 位中14 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再以内阁首相职位为例,1721~1832 年间22 位首相中,13 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些贵族首相大多家世久远,与王室关系密切。材料反映了()‎ A.精英阶层主导民主化 B.民主为虚,贵族政治为实 C.上议院成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D.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完善 ‎15.“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16.美国思想家杰斐逊在论述弗吉尼亚州议会权力时说:“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而不是由一个人行使,也不会减轻(暴政的程度),一百七十三个暴君(弗吉尼亚下院有一百七十三个议员)和一个暴君一样,都会压迫人。他们即使是由我们自己选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一个选出来的暴政并不是我们争取的政府”。在此杰斐逊主张()‎ A.议会至上 B.主权在民 C.强权政治 D.权力分立 ‎17.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三权分立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8.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D.“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的元首”‎ ‎19.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C.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2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22.议会(国会) 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四国议会制度的相同之处在于()‎ A.四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B.所有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掌握最高行政权 D.四国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23.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4.假设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876 年的欧洲,法、德两国的国家元首都可以做的事情是()‎ A.统率三军 B.主宰议会 C.创制法律 D.任职终身 ‎25.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D.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26.“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列强获得在内地游历传教的权力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7.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A.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B.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8.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A.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 ‎29.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 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30.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D.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31.“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 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A.“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D.晚清中央政局的变动 ‎3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C.确立其在东亚的领导地位 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33.“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 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4.著名学者沈渭滨教授说:“在20 世纪30 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 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 ……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史实能够作为沈教授把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依据的是()‎ A.建立革命政党,宣传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C.发动武装起义,震撼清朝统治 D.与改良派论战,解放人们思想 ‎3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专制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3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国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阔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37.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 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8.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坚决回击日本侵略行径”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 D.“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 ‎39.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 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于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 ‎②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 ‎③两段材料都是第一手史料,但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④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O.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也有诸多的不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 A.思想基础 B.斗争方式 C.群众基础 D.影响和结果 ‎41.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革命 D.五四运动 ‎42.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C.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43.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 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事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现解正确的是()‎ A.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 ‎44.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 ②遵义会议会址 ③延安 ④西柏坡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 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45.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且在政治上逐步成热。这一时期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 ‎③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两次分别克服了党内右倾和“左倾”的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6.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47.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以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 ‎ 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48.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 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B.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 C.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 分,共3个大题)‎ ‎49.阅读下列材料: (15 分)‎ 材科一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万人 ‎6000人501人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有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议员不应在议会之外之任何法庭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国会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杈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四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 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载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道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4 分)‎ ‎(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哪国的什么政治文献? 确立了近代西方哪两种类型的政治体制? ‎ 有人把这种制度形象地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说明这种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5分)‎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政体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4分)‎ ‎(4) 以上不同的民主发展模式给你什么启示? (2 分)‎ ‎50.阅读下列材料: (17 分)‎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慢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5分)‎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 年代中国社会“从‘沉论’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6 分)‎ ‎(3) 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6 分)‎ ‎5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 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功中组织头产党人占多致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瞿秋自“八七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 (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找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 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四 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教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 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5 分)‎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 请说明你的理由。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有何发展方向? 说明你的理由。(7 分)‎ ‎(3)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8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