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姚兰 审题:许红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3、从殷商的“宗天敬鬼”到西周的“敬德保民”,这种国家政策的转变反映了 ‎ A.王权不再需要神化 B.“天人合一”观念的形成 ‎ C.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D.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5、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6、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 ‎ A.国家大一统 B.风水学成为主流 ‎ C.天人合一 D.皇权至上 ‎7、有人认为,与汉朝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 ‎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8、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感慨:“自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近世此事寝废,予每为之浩叹。”这表明 A.中国历代政府重视谱牒 B.文天祥对于门阀制度非常重视 C.士族制度在宋代已经消亡 D.科举制度有利于谱牒门阀制度发展 ‎9、“西方从近代国家的产生,到后来的民主政治的转型和运作,没有文官体系是不可想象的。隐含在中国的文官体系里面的几个原则,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原则不包括 A.皇权和治权(相权)的分离 B.文官的中立性 C.文官轮流掌管不同部门的制度 D.文官根据资历晋升 ‎10、《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11、春秋时期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 ‎ 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 ‎ 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 ‎12、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乃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则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3、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14、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15、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赌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儒家义利观解构 ‎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1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17、“……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礼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A.无为而治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8、《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私学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兼容并蓄 B.是否包含民本思想 C.产生的根源不同 D.政治地位不同 ‎19、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 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0、黄宗羲曰:“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文中黄宗羲评价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王阳明 C.程颐 D.李贽 ‎21、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2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23、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示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 ‎24、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达尔文 B.莎士比亚 C.伽利略 D.牛顿 ‎2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企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满分5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 ‎26、阅读材料,挖掘古人政治智慧,反思中国近代化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2分)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6分)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6分)‎ ‎(2)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2分)‎ ‎27、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交了粮,自由王”这一说法,简要说明理由。(8分)‎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 史 答 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A D A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D A A A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D D 二、主观题(共3题,共50分。请将答案转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6.(1)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崩溃。(2分)‎ 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生产力进步;变革变法;地主新阶层出现。(任答三点6分)‎ 儒家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战争等。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各答两点6分)‎ ‎(2)特点:专制主义(或答中央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答地方实行郡县制)。(4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2分)‎ ‎27、(1)根源:自然经济或者小农经济。(2分)‎ 观点一: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 观点二: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只罗列观点不给分,6分。)‎ ‎(2)演进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6分)‎ 两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4分)‎ ‎28、答案一:赞成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分) ‎ ‎①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②明朝李贽的离经叛道,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③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倡导经世致用。④新文化运动 提出“打倒孔家店”。⑤“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林批孔”运动。(10分)‎ 答案二:赞成儒学的复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2分)‎ ‎①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④北宋时,儒家学者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⑤两宋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⑥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提倡心学,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⑦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名义,进行戊戌变法。⑧儒家思想外传,成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⑨当前的“国学热”和全球孔子学院兴起,说明儒学正在复兴。 对儒学的批判或者复兴儒学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立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