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三第11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三第11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三 第11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 (学案)‎ 总述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1917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政治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技文艺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1.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 ‎(1)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内容 ‎(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 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 ‎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 ‎4.特点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5.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四、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 ‎③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运动 ‎(1)背景 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2)经过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 ‎③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 ‎(3)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 ‎(1)统一性 ‎①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 ‎③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④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多样性 ‎①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②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点拨: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统一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其多样性是由各国国情的不同导致的。‎ ‎[真题例证1] 19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 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C项。‎ ‎[考向预测1] 美国与德国政体差异的原因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不同 B.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 C.领导人的社会地位不同 D.国际环境的影响不同 答案 A 解析 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其民族独立战争的直接产物,而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则是封建军事色彩极为浓厚的普鲁士王朝战争的产物,两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故A项正确。‎ ‎2.代议制下议会权力结构的差异性 ‎(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 ‎(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只有延搁权。‎ 点拨:德国的联邦议会权力大,法国的参议院权力大,英国的议会下院权力大,美国的议会参、众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这种差异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真题例证2] 美国共和制确立前的议会权力 ‎(2015·福建高考,20)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答案 B 解析 据图一邦联政府向州要钱,说明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和财政权,故A项错误;“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图二邦联政府的经费需向各州募集,但是具体支出不必各州批准,故D项错误。图三表明邦联议会针对图一、二反映的状况,决定制定一部法律,扩大邦联议会的权力,故B项正确。‎ ‎[考向预测2] 美国共和制的继承和创新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 A.议会政治 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 联邦制度 C.议会政治 参众两院 D.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答案 A 解析 英国有议会,美国有国会,符合“影子”的说法,三权分立是在英国洛克分权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创新实践,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不符合美国,故B、D项错误,参众两院与英国的上下议院相似,不属于美国创造,故C项错误。‎ 短板30 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证问题的意识不足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查短 史论结合意识不足,不能排除干扰选项,也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例如本题中,误选B选项或者是C选项、D选项。1875年宪法已规定了总统的元首地位,可排除B项;解散议会并不意味着剥夺议会立法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故D项错误。‎ 补短 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进行合理的历史推论,史论结合,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本题中,“政治运行中心由议会→总统;由政治势力派别林立到出现一个权力核心”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信息,这一变化明显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A项正确,其他备选项一方面与材料大意有出入,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针对练1]‎ ‎(2017·山东滨州高三检测)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 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答案 D 解析 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影子内阁是提高政党政治运行效率,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方法,故B项错误;影子内阁职责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故C项错误。‎ 一、两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⑤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2)进程 ‎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突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工业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3)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②阶级结构: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④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3)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1)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 ‎(2)条件: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3.表现: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等。‎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和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 ‎①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1.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法国和美国的原因 ‎(1)法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过渡扫清了道路。拿破仑帝国结束后,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渐恢复,更为法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②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 ‎③法国与英国邻近,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快。‎ ‎④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国家,这为法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市场条件。‎ ‎(2)美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①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在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上,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由于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社会传统和习惯影响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特别是在19世纪以后,美国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的普及。‎ ‎②美国远离欧洲强国,南北邻国都比较弱小,东西两面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护卫,因此遭受战争破坏较少,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 ‎③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技术条件。且美国通过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等手段,取得了发展工业的大量资金。‎ ‎④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原料产地。‎ 点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后又迅速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扩展,是经济政治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真题例证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工业化的发展 ‎(2015·课标全国卷Ⅱ,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 ‎[考向预测3] 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工业化成就 ‎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这一发明(  )‎ A.是内燃机的发明的产物 B.减少了对殖民地的需求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D.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 答案 D 解析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殖民地,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834年”,工业革命早已开始,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可知收割机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故D项正确。‎ ‎2.多视角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工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特点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美德等工业国家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然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 的格局 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 点拨: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影响是多层面的,除了上表的认识角度外,还可以从多元史观来认识。例如: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可以从革命史观来认识;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可以从近代化史观来认识;对国际格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全球史观来认识;等等。‎ ‎[真题例证4]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2017·课标全国卷Ⅰ,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这说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 ‎[考向预测4]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这表明英国(  )‎ 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D.人口总量迅速增长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工业化,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城市化进程,故B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会改变城乡结构,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这并不表明人口总量迅速增长,故D项错误。‎ 短板31 忽视史料数据的时代性价值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查短 忽视数据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从而误选错误选项。例如本题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的多种轨距的数据反映的是当时美国缺乏统一市场的现状。考生误选B、C、D选项,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一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现状。材料数据反映不出“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也未能反映出,故排除。‎ 补短 注意数据的时代性特征,不要拘泥于数字本身。例如本题中美国南北部铁路轨距的不同数据,说明当时美国铁轨的不统一现状。为何一个国家的铁轨不统一标准?这和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现状相吻合。当时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没有形成成熟的统一市场,国家也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故A项正确。‎ 答案 A ‎[针对练2]‎ ‎(2017·河南洛阳高三检测)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 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该阶段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故B项正确;利息率下降,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科技 ‎1.生物进化论 ‎(1)诞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1)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发明的“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1807年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2)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发明和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 ‎(3)影响: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量工厂纷纷建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者: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1.世界美术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3)印象画派:特点: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2.音乐和影视 ‎(1)音乐: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 ‎(2)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进一步的解放。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真题例证5]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2014·山东高考,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是文艺复兴,而不是科学的进步,排除A。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排除B。无论是《天体运行论》还是生物进化论,本质上都强调了观察世界的角度,故答案为C。这两种学说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 ‎[考向预测5] 进化论的多重影响 恩格斯认为《物种起源》“写的简直好极了”,马克思也曾经几乎“有好几个月不谈论什么其他的东西,而是谈论达尔文和他发现的革命力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阶级层次,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存斗争加以说明。这表明进化论(  )‎ A.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条件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 D.适合了不同认知群体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都推崇进化论,可知进化论有利于他们思想的传播,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 ‎2.工业革命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1)文学艺术方面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 ‎③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2)影视艺术方面: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响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艺术;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点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工业革命不仅为文学艺术提供物质基础,还为文学艺术提供题材。‎ ‎[真题例证6]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2015·山东高考,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 C 解析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并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想社会,使人们对现实失望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因此A、D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兴起了以夸张、变形与抽象为表现方法的现代主义绘画,因此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兴起了反映生活真实性、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因此C项正确。‎ ‎[考向预测6] 工业革命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答案 D 解析 材料“《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说明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故D项正确。‎ 短板32 图片信息与具体史实相结合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3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查短 不能将图片信息转换成历史知识,更不能找到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本题中,四幅图分别代表的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把这些知识连贯起来,寻找其内在联系,这不能反映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故B项错误;也不能反映批判精神备受重视,故C项错误;也不能得出“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的结论,故A项错误。‎ 补短 将图片信息转化成历史知识,寻找其内在联系。四幅图反映出美术流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的演变,这体现的是时空先后顺序,反映的是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D项正确。‎ 答案 D ‎[针对练3]‎ ‎(2017·河南、河北高三摸底)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 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可知该画家绘画风格注重光和色彩的变化,与印象画派特征相符,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错误;B项是现实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C项是印象画派作品,故C项正确;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风格,故D项错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 ‎(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 ‎(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5)文化上,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发展。‎ 点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面临着社会转型: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上,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利时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上成就突出,领先世界。但浓厚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扩张欲望,使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真题例证7] 19世纪晚期德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巨大反差 ‎(2013·课标全国卷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三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考向预测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的政治状况,而非经济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普鲁士贵族保留了大量政治特权说明民主进程艰难,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普鲁士贵族把控政权,而非整个德意志,故C项错误;同理,故D项错误。‎ ‎2.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在观念和实践上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促使向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促使社会思想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促使社会形态转型 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点拨:由经济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政治大革命的“双元革命”共同推动的第一次社会转型浪潮,促使西欧、北美率先向现代社会转型。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并向周围地区扩散,越出欧洲向异质文化地区传播,形成第二次社会转型浪潮。‎ ‎[真题例证8]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2014·课标全国卷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考向预测8] 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国家政治民主化 菲利普·费尔南德茨在《世界一部历史》中提到,“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率先在养老金、医疗服务、教育领域推行福利;英国在进行着对刑法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调整,使社会福利好像是国家的职责,这些又常常被认为是在抵御社会主义潮流的冲击。”19世纪晚期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决议 C.工业革命后工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D.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事件与巴黎公社无关,故A项错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决议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工人收入增加,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德国率先在养老金、医疗服务、教育领域推行福利;英国在进行着对刑法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可知与欧美国家民主化改革有关,故D项正确。‎ 本时段考情分析 时段 备考关注点 全国卷考情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1)政治: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总统、议会、内阁之间的制衡关系;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脆弱性。‎ ‎(2)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如环境问题、经济总量的提高,对外扩张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3)思想文化: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及与工业革命的联系。‎ ‎(1)题目集中出现在33或34题,偶尔出现在35题。‎ ‎(2)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观的考查较多;中西对比联系也是本部分内容的重要命题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