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模块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 1.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周时期儒家思想还未产生,排除A项;“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结合六艺的内容可知是对统治阶级的教育,故C正确;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2.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 3.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提倡“克己复礼”,不符合题意,排除A。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庄子最可能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百家争鸣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①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平等竞争局面的终结,②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的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③正确;自然经济的鼎盛是在唐朝,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④;故选A。 5.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君权神授 【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1)政治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经济主张:“限民名田”、 “塞兼并之路”,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儒家仁政思想的应用)。 (4)伦理思想:三纲五常。 特点: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和宗教迷信色彩;维护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 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顾炎武只是认为王(阳明)已非儒学之正宗而未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顾炎武是反对王(阳明)的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的空谈,因为王(阳明)不习六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已非儒学之正宗”足以证明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已非儒学之正宗”。 7.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是 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故B正确。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思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故C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①是从君民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②③是从君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提出要限制君权,故④错误,排除有④的选项,故选B。 9.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 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 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判断出“浑仪”是古代中国为了更好第观察天象,创制的天文观测工具,结合备选分析得出D的表述是最接近史实的一种,符合“天文观测工具”这一点,而其他说法由已学史实可判断出离史实较远。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10.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 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 马克思的论述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蔡侯纸的说法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实物证据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本题要证实的是“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而C、D两项均出现于东汉时期,可以排除;B项属于后人的论述,证据远不如A项客观。故选A。 考点:造纸术的发明。 点评:我国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最早影响人类知识传播的学习的革命,从此我们的文明开始写在纸上。公元3世纪中叶传到了朝鲜和越南,8世纪后,开始传入西方,公元1150年,西班牙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当纸在欧洲风行时,漫长的中世纪即将结束,文艺复兴的曙光开始闪现。 11.《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可知,当时火药做成了武器且得到运用。所以B项正确。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这些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选B。 12.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关于地理方面著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医学。 13.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③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④记载的内容与《史记》中内容完全相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较为成熟的文字,其记载和反映了商朝的社会情况,②③符合题意;①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④完全相符的说法不正确。排除ACD,故选B。 14.右下方为宋代李嵩的《货郎图》,画家描绘了货郎的到来使得偏僻乡村像节日般热闹的场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宋代 A. 风俗画盛行 B. 市民阶层扩大 C. 社会统一安定 D. 市坊界限被打破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货郎图》描绘了货郎的到来使得偏僻乡村像节日般热闹的场景,这是风俗画的艺术风格,故A项正确。《货郎图》体现的是下层人员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而不是体现社会阶层的扩大,排除B。《货郎图》体现的是民间风情,而不是社会统一安定,排除C。《货郎图》反映的是乡村生活气息,而不是城市的市坊界限被打破,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5.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 关注人类道德 B. 批评苏格拉底 C. 探究社会正义 D. 否定神的意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普罗泰格拉这句话是说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这是对以神的意志作为衡量标准的否定。A、B、C 三项都与题干的意思不相符。所以答案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6.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的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最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 B. 质疑宗教,祟尚科学 C.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D.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 【答案】B 【解析】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逃离欧洲,寻求出路”不属于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排除AD;由“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最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大主教也不能摆脱“黑死病”,使人们怀疑宗教的说教,进而祟尚科学,故B正确;启蒙运动“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C时间不符合题意。 17.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中15世纪的西欧流行写自传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即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自传数量大增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意不符。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大力宣传的思想主张,故D项与题中的15世纪不符。 1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 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 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的意义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解放了思想,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②不对,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的应是启蒙运动。①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 比较 方面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异 背景(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神学世界观束缚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兴起(起源) 意大利 英国 高潮(中心) 意大利 法国 扩展(范围) 欧洲 全世界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主要斗争对象 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 封建专制和教会思想束缚(王权与教权) 主要领域 文学、艺术、科学 政治、哲学 形式 借批判宗教为外衣,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 提出无神论,公开向神学和封建专制挑战 特点(最大不同) 重在批判教会神学的束缚,但没有描绘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即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影响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的发生 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影响比文艺复兴更为深远 同 背景(原因)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目的 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 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自由,要求实现人的解放,反对宗教束缚或封建专制,都推崇理性和科学 19.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 ③人文主义的传播 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因为天主教会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宗教改革的出现也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出现宗教改革和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没有任何关联,凡含④均是错误的,选项B、C、D均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近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 相时论的提出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进行 D. 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结合牛顿力学体系形成的时间可知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启蒙运动的兴起,故选D项。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认识史上的飞跃 21.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 物,五尺来高,都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材 料表明伏尔泰主张 A. 大力抨击封建神学的自大心理 B. 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C. 人类社会的运行有其客观法则 D. 把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有一个小动 物,五尺来高”说的就是人类,材料显然是说明人类社会不和自然界一样,有其独特的运行法则,C正确。伏尔泰并不是批判封建神学自大心理,A错误。材料也不是否定外在权威,B错误。把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是牛顿经典力学,D错误。 22.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B. 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C. 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D. 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卢梭的学说“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而社会的运行必定要依赖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同时,“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可见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解决由于卢梭的影响出现了过度主观的倾向,不利于科学决策,故卢梭的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排除D。所以选A 23.“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启蒙思想家 C. 宗教改革家 D. 人文主义者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所以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启蒙思想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智者学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艺复兴,所以人文主义者即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要的相同之处是 A.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 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 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均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这是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只适合启蒙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也只适合启蒙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也只适合启蒙运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5.下图是世界历史知识结构(局部),其中方框内应该填入 A. 人文主义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C. 重商主义的推行 D. 自由主义及其实践 【答案】A 【解析】 【详解】数轴方框的时间是14-17世纪,此时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A正确。数轴下方显示的是思想的发展历程,B和C属于经济发展,排除。自由主义思想和实践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6.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界中的认识不能照搬到人类社会领域,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对生物进化论的认识,没有涉及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成就,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进化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无法推断出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排除C。马克思认为,所谓的生存斗争,不能运用于人类社会,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紧扣材料并结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知识分析解答。 27.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 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结合所学知识,从生物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可知,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冲破了教会的禁锢,否定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学说,从而挑战了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的权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表述与题干要求无关,不符合题意“最直接的社会意义”,排除ABC。 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28.《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时指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 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B.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 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D. 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有物质的存在,物质和时间(时空)会发生弯曲,相对论的创立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也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故A项正确;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排除C;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判断出理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29.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A.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 量子论的提出 C.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 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因此选B.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量子理论 30.“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 ①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列车的动力来自于①蒸汽机,而能源来自于④煤炭,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动力和能源的不同,蒸汽机是提供动力的而煤炭是提供能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6 分,第 34 题 11 分,计 55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 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 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 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 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 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 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 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 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 1 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 治背景。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 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 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 18 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 【答案】(1)①人的自然状态(本性)是没有秩序的,人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城邦民主制要遭破坏,人的生活也会因为本性的没有秩序而降低到野蛮的水平。②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②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 (3)①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②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 (4)①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②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 (5)①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②共同的武器是法律(或者答民主政治)。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表达的思想其实就是人人都要服从法律,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主要从当时的希腊是民主政治这个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2)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既包括保障自由又包括三权分立,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主要从法国是封建等级制度这个角度进行论述。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是“制约与平衡”,材料四则直接提出三权分立,是“制约与平衡”的具体化,所以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 (4)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描绘了蓝图,二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直接实践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5)材料二侧重于人要自由,材料三则侧重于如何获得自由、如何保障自由,共同的武器回答出法律即可,因为材料多次提到法、多次提到法律。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公元前 6 世纪~ 公元前 3 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 等人文主义思想家。 公元前 3 世纪~ 公元 15 世纪 秦始皇:“焚书 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公元 4 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 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 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 年天主教会 设立宗教裁判和裁决。 18~19 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 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 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 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 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孟德斯鸠判断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并分析其主张的 进步意义。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 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答案】(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③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严复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属于人民;人类社会受天演法则的支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或者答解放思想也可以);为变法图强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3)标准:理性。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4)不是启蒙: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 是启蒙: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个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觉醒时期,因此都出现了思想的解放;第二个时期是中国秦汉时期,“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一种文化的专制,西方的天主教排除异端,也属于思想文化的专制;第三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西方的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所以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2)根据材料“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可知严复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人类社会受天演法则的支配方面作答。关于影响,可从推动思想启蒙、为维新变法提供思想指导等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可知孟德斯鸠判断问题的标准是理性,可从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方面思考作答。 (4)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从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科学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回答“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 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 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 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牛顿力学体系 18 至 19 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清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 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 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 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四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 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 10 至 19 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 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 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有何根本区别?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6 世纪中国为何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 【答案】(1)从领先转为落后。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 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 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3)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19世纪中国科技空白说明由先进转为落后。 (2)依据材料二“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的信息和所学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中西科技的特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信息和所学从古代君主专制、经济模式、文化专制以及对外政策等角度思考回答。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赢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 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 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 对强大电源的需求。……如此看来,从法拉第 1831 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 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 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 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 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 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 世纪最后 30 年的经济数据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 的条件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的特征。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答案】(1)电讯(电报、电话)、电镀、照明和动力(电力工业)四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2)科学与技术结合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较快,英法相对 较慢)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并结合所学从科学与技术结合角度回答。 (3)依据材料三表格美、德发展较快,英法相对较慢的信息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国发展不平衡。 【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