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2.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3.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 ‎ ‎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 ‎③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上都是由金融中心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近代金融中心的演变先后经历了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由此可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多次出现并存的金融中心 ‎7.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8.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9.下面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 ‎10.1932年,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的面粉、纺织系统中的比重分别为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顶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11.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民国初期 ‎12.右图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发行的特-13邮票《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四枚“石油”,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我国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                    B.到1955年“一五”计划已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13.以下为浦东新区1990年与2009年各项指标比较表,由此可见浦东新区 ‎ 指标 ‎ ‎1990年 ‎ ‎2009年 ‎ 第一产业 ‎ ‎2.12亿元 ‎ ‎30.61亿元 ‎ 第二产业 ‎ ‎114.45亿元 ‎ ‎1706.29亿元 ‎ 第三产业 ‎ ‎47.43亿元 ‎ ‎2264.49亿元 ‎ 工业总产值 ‎ ‎604.40亿元 ‎ ‎7038.19亿元 ‎ A.优先发展高科技农业 B.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4.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的咖喱风味,日本生鱼片,巴西烧烤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 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物产的影响        B.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C.上海经济发展迅猛                                D.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改变了 ‎15.观察右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             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 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             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 ‎16.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谁若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后来针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实行大中企业国有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17.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下图反映的这一媒体的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 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18.在俄罗斯政论家尤里·布尔金看来,改行新经济政策,就意味着放弃十月革命的思想和事业,意味着建设“民主的”“多元‘市场’的”“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针对的是新经济政策 A.完全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 B.将所有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 ‎ D.使国家经济全面转向资本主义 ‎19.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旨在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造势 B.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说明苏联已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 ‎ 年份 ‎ ‎1981~1985 ‎ ‎1986~1988 ‎ ‎1989 ‎ ‎1990 ‎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 ‎3.2% ‎ ‎2.8% ‎ ‎2.4% ‎ ‎-4% ‎ ①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 ‎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 ‎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在1926年作的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只占有8%的财富。这造成了 A.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B.贫富差距过大,国内市场狭小 C.工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能力增长    D.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际贸易活跃 ‎22.右图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个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 ‎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 ‎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的矛盾 ‎23.罗斯福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4.“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提高农产品价格                                    D.颁布《工业复兴法》‎ ‎25.是谁创造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的奇迹?克林顿在讲话中把这一经济奇迹称为自己执政成就的证明,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你认为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A.国家干预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克林顿                                                    D.“新经济”‎ ‎26.下面是1937年与194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主要国家所占比重的扇形图。材料表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 ‎ A.美国实力遭到削弱,欧洲主宰世界经济 B.美国实力膨胀,取代日本称霸亚洲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D.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27.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的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都属于政治经济联合体                        ‎ B.促进内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 D.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 ‎28.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B.都已经建成了统一的大市场 C.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D.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29.下面两幅图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3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32.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2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6分) ‎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 ‎——凯恩斯(1931年) ‎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 材料三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的言论: ‎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6分) ‎ ‎(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6分) ‎ ‎(3)结合材料三指出,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第一单元第一课 早期农业生产【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2.第一单元第三课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厚来薄往”指的是中外朝贡贸易的特点;“市舶使”是唐朝时政府设置的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十三行”是清朝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而设置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这些词语都涉及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有关情况,故A项正确。‎ ‎3.第一单元第三课 宋朝商业发展【答案】C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不便于携带不能适应大宗交易,而纸币交子的发行能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从开元通宝到北宋交子的变化,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C项正确。‎ ‎4.第二单元第六课 海上马车夫荷兰【答案】C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地点有马六甲海峡、中国台湾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国家中侵占中国台湾岛和马六甲海峡的是荷兰,故C项正确。‎ ‎5.第二单元第六课 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D 【解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新航路开辟的雏形,经过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 ‎6.第二单元第七课 工业革命【答案】B 【解析】D项中“多次”错误。殖民扩张是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的,而意大利崛起得益于位于旧航路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资本主义萌芽等,而美国的崛起及金融中心的确立与殖民扩张关系不大,排除A.C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次金融中心的演变均与工业革命相关,故B项正确。‎ ‎7.第二单元第七课 工业革命【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选B项。‎ ‎8.第三单元第九课 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应是指“耕”与“织”相分离,因此答案为D项。‎ ‎9.第三单元第九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C ‎ ‎10.第三单元第十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1932年”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民族工业,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11.第三单元第十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由材料中的信息“春风”“千树万树”可知这应是形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红火的时期。A项适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B项适合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C项适合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故选D项。‎ ‎12.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一五计划【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图片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有关信息,回顾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A项有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B项有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确立,从图片右下角的时间信息“1955”可知有误,故答案为D项。‎ ‎13.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答案】B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在浦东新区的一、二、三产业中,第二、三产业增长幅度较大,其反映了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D两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 ‎14.第五单元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中的“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应有尽有”集中反映了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15.第五单元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答案】D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到“革命友谊”四个字,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手中拿着“红宝书”,也说明我国当时社会生活具有政治色彩。‎ ‎16.第七单元第二十课 战时共产主义【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期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于是后来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政策,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选B项。A项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工业政策,与农民关系不大;D项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与题于的时间不符。‎ ‎17.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答案】D 【解析】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其获取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警惕一些不良信息。‎ ‎18.第七单元第二十课 新经济政策【答案】C 【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C项符合题意。‎ ‎19.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 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已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一些措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众的利益紧密相连,主张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维护民众的利益,故选B项。‎ ‎20.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 战后苏联的经济【答案】A 【解析】苏联为了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处于优势,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21.第六单元第十七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背景。依据材料中数据可知,美国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会造成国内市场狭小的局面。因此,本题选B项。‎ ‎22.第六单元第十七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29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3.第六单元第十八课 罗斯福新政【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自由企业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且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A.D两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C项。‎ ‎24.第六单元第十八课 罗斯福新政【答案】A ‎ ‎25.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可知,本题选D项。‎ ‎26.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答案】C 【解析】解答试题关键是读图,读扇形图的方法是:“阴晴圆缺看大小”。仔细观察扇形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与1937年相比,欧洲实力遭到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故选C项。美国实力增强,A项错误;“取代日本称霸亚洲”不能由材料中得出,B项错误;图中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信息,与D项中“发展中国家”范围并不完全相符,故不能得出,排除。‎ ‎27.第八单元第二十三课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错误;这些组织都没有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排除C项;欧洲联盟、“金砖国家”组织的职能与成员国间的军事合作无关,排除D项。‎ ‎28.第八单元第二十三课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二者均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29.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 世界经济全球化【答案】D 【解析】图中是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些连锁快餐文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其说明经济全球化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应选D项。‎ ‎30.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 世界经济全球化【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②③④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生态环境遭到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浪费和消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富分化以及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 ‎31.第一单元古代农业的发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及其意义 ‎【答案】(1)牛耕技术。 (2分)‎ ‎(2)材料三。(1分)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分)‎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4分)‎ ‎32.第五单元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服饰的变迁及其原因。‎ ‎【答案】(1)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 ‎(2)思想主张:主张易服。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6分)‎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4分)‎ ‎33.第七单元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失败原因 ‎【答案】(1)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办法:人们多消费,政府出资兴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6分)‎ ‎(2)原因:社会心理问题。办法: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6分)‎ ‎(3)原因:经济发展中的失衡。措施: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