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1649年俄国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材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 A. 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 B. 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受地主支配 ‎ C. 封建主要无条件的服从沙皇的命令 ‎ D. 农民无法忍受苛刻的待遇而起义 ‎2.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农奴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奴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表明 ‎①俄国农奴遭受沉重的剥削 ‎②使用农奴能提高生产效益 ‎③农奴的地位比马匹还要低 ‎④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入对俄国作战并发表声明:“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结合史实对英国这段声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西亚地区 ‎ ②英国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 ‎ ③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 ‎ ④英俄两国进行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5.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 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 C. 推翻沙皇专制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6. 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B. 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 C. 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 D. 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7.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8.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回忆到:“解放法令颁布的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出现材料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每个农民都分得了土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了沙皇专制统治 ‎9. 废除农奴制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 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B. 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 C. 一定程度体现近代法治原则 D. 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10. 作为同是传导型的现代化国家,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化与1861年到19世纪末的沙俄近代化存在的相似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B. 整体经济落后 C. 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D. 政治上是君主专制 ‎11.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 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政治体制与近代经济的矛盾 ‎ C. 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 D. 布尔什维克与专制制度的矛盾 ‎12. 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 A. 黑船事件 B. 武装倒幕 C. 废藩置县 D. 修约运动 ‎13. 下列不平等条约,在历史地位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日《马关条约》‎ ‎ C. 中法《北京条约》‎ D. 中俄《瑷珲条约》‎ ‎14. 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而已。”你认为横线处反映的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是 A. 进行教育改革 B. 进行军事改革 ‎ C. 发展西式工业 D. 改革社会生活习俗 ‎15. 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诸多改革举措。下图寓意的改革举措是 ‎ A. “四民平等” B. “文明开化”‎ ‎ C. “废藩置县” D. “殖产兴业”‎ ‎16. 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 措施有关 A. “废藩置县”‎ B. “四民平等”‎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17.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 C. 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8.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己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 革除封建礼仪 B.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 带动文明开化 D. 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9.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宣扬“武士道精神” ④推行“文明开化”‎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 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 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 ‎ C. 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 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21.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A. 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 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22.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似之处包括 ‎ ①其目的都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②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③都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 ‎④都变革了政治体制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3.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 《德意志帝国宪法》‎ B. 美国1787年宪法 ‎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24.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5.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 B. 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 C. 前者是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 ‎ D. 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26. 下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 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 B. 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 C. 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D. 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27.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是 ‎①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强占租借地 ④划分势力范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8. 下图反映了1895年前后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变化情况,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 ‎ 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 ‎29. 晚清名人黄遵宪曾说“近年以来,民权自由之说遍海内外,其势长驱直进,不可遏止,而或唱革命,或称类族,或主分治,亦嚣嚣然盈于耳矣。而仆仍欲奉王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及其成功则君权民权两得其平。”由此推论,黄遵宪的思想主张是 ‎ A. 中体西用 B. 君主专制 ‎ C. 君主立宪 D. 民主共和 ‎30.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3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证明中国进行全面变革的必要性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32. 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 ‎ 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B. 设立农工商总局 ‎ 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在京师办大学堂 ‎33.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4. 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是 A. 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 B. 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C. 开始组织官派留学教育 D.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35.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戊戌维新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种主张体现的是 ‎ A. 革命史观 B. 近代化史观 ‎ C. 英雄史观 D. 阶级斗争史观 ‎36. 下图书籍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 动摇守旧派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 B.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运动 ‎ C. 为维新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 ‎ D. 使国人相信“物竞天择”“自强保种”的理论 ‎37. 史学家戴逸评价戊戌变法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他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38.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B.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起来 ‎ 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D.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39. 下列论述符合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 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B. 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C. 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D. 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40.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 ‎ A. 政治民主 B. 民族独立 C. 富国强兵 D. 近代工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图片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材料四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4分)‎ ‎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文明的火炬”和“到西伯利亚”的涵义。(4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进行评价。(6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培理(又译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 ‎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三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四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培理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指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至少四条日本明治维新“吸取西方的文明”的具体措施?(4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4分)‎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 ——《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今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B A C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A C B D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B C D C A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D D B C C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41. (1)目的:对外扩张,争夺地区霸权;转移国内矛盾,摆脱统治危机。(2分)‎ ‎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分)‎ ‎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2分)“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俄国仍然是一个沙皇专制的国家,政治改革缓慢。(2分)‎ ‎ (3)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带动了其他方面改革的缓慢开始。‎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并未从根本上触动俄国旧的上层建筑,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能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评价,且言之有理即可得6分)‎ ‎42. (1)锁国政策。(2分)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2分)‎ ‎ (2)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君主立宪、军事改革等方面。(4分)‎ ‎ (3)突出政府作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 ‎43.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6分)‎ ‎(2)变革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颇之处,内部意见分歧。(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