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作业

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 ‎  限时:60分钟 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 ‎1.(2019山东济南三模)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  )‎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 B.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 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 答案 B 材料中,把侵华英军称呼为“匪”,认为清朝失败的原因是英军的“器良技熟”,同时叮嘱友人不要把信拿给外人看,表明林则徐仍然持有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故选B项;从“剿匪”两字可以看出,林则徐还没有认识到英军侵华是一种侵略行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和友人的书信内容,不涉及国与国的外交,排除C项;林则徐认为英国取胜在于“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没有认识到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学习西方,排除D项。‎ ‎2.(2019广西桂林质检)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 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 答案 C 据材料“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可知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近代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受到的阻力很大,而不是强调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推行“中体西用”,但与材料中“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表述不符,排除B项;据“新式学校同文馆”“留美幼童”可知中国社会并非故步自封,排除D项。‎ ‎3.(2019湖南怀化一模)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有制度;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并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愿望,排除C项。‎ ‎4.(2019福建厦门一模)《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 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教会左右政府政治变革 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宣传变法的《万国公报》发行量迅速增加,许多达官贵介名士商绅纷纷购阅,这表明当时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故选D项。根据材料中“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可知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众的爱国意识迅速觉醒,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5.(2019河南郑州二模)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了梁启超(  )‎ 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 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 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 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其实是商国主义。一个国家商业势力的消长,与该国海上权力的兴败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梁启超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海权的重要性,无法体现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的主张,故B项错误;海权会影响到海上商业发展,但并非对海上商业发展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6.(2019山东菏泽一模)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D.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 C 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C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排除A项;《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真正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 ‎7.(2019安徽蚌埠质检)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从中国演变而来,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 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答案 B 根据材料“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从中国演变而来,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排除C项;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排除D项。‎ ‎8.(2019河南洛阳三模)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答案 A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表明不同阶级的代表对救亡图存的探索更加深入,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孙中山、胡适追求的民主就是欧美式的民主,排除C项;孙中山、胡适代表资产阶级,他们对民主的认识并不完全科学,排除D项。‎ ‎9.(2019东北名校联考)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代表人物 贡献(部分)‎ 陈独秀 创办《青年杂志》,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李大钊 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胡适 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蔡元培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钱玄同 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 刘半农 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 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C.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D.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 答案 D 据材料“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促进了思想启蒙,从而促进了青年的进步与爱国,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贡献,未涉及群众的参与程度,排除A项;依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的否定或肯定,排除B项;依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但并未确保民主政治的实现,排除C项。‎ ‎10.(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一)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也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对应了“she”,该字既借鉴了汉字“他”,又能够使人明白其指代女性,这反映了汉字文化兼收并蓄,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人普遍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说明这一创造具有重要意义,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异常激进,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文化霸权胁迫,故D项错误。‎ ‎1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生产方式并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流弊”;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含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又想解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的问题,孙中山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其目的是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注重工人阶级的利益,这蕴含了社会主义要素,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引进欧洲生产方式并使用机器”说明他并未避免西方道路的印记,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2.(2018辽宁沈阳质测一)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答案 A 根据材料,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其得到了实践,故B项错误;各政治派别各有自己的主张,并非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7分)‎ ‎13.(2019吉林名校联考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摘编自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二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援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大同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二者关系的实质,并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并说明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的不同。(13分)‎ 答案 (1)实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 评价:传播了西学,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只能失败。‎ ‎(2)原因:中国有迷信孔子的传统社会心理;可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比较弱小,尚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不同: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新变法,以改变孔子儒学统治下的中国;而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则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儒家思想,挽救封建专制统治。‎ ‎14.(2019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郑观应(1842—1922年),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他“考究各国政治得失利病,凡有关于安内攘外之说者,随手笔录”,著成《盛世危言》。该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书中写道,“《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该书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而言,它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一 论题:郑观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2分)‎ 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增强,为掠夺原料、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郑观应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抵抗其经济侵略,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示例二 论题: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2分)‎ 论述: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但是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层面。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郑观应明确提出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化, 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10分)‎ 示例三 论题:郑观应提出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较为完备的方案,主张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2分)‎ 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眼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在教育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0分)‎ 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的相关行为或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实现。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