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安阳县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月考 历 史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2.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 A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 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 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D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 D.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4. 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 A.免役法、青苗法 B.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C.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5. 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 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③ 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 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 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 )‎ A.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C.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7. 拿破仑在加冕仪式上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 B. 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 C.恢复了法围的封建君主制度 D.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主义者 ‎8.1919~1922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相似之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9.‎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 A.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C.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10.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11.“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12.“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13.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 ‎14.“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B.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15.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罗丹所谓的“‎ 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应是(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16.某一力学规律“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力学规律来解释。”这一力学规律是指( )‎ A.自由落体定律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量子论 ‎1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D.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18.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王夫之 C.朱熹 D.董仲舒 ‎19.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 A.以德治国 B.统治合法 C.君权神授 D.阴阳五行20.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 C.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D.强调家长支配权利 ‎21.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 )‎ A.欧阳询 B.王羲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 ‎22.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23.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自由平等 C.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2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B.信仰是否必要 C.教会是否腐败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5.“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 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26.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扮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反映了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C.神话历代君主先贤形象 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 ‎27.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时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中外艺术的交融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佛教的中国化 ‎28.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 D.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 ‎29.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 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C.“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D.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 ‎30.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 A.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 (13分)‎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6分)‎ ‎32.(14分)‎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 ‎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8分)‎ ‎33. (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起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 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7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5 BDACD 6-10 CDCAC 11-15 DABAC 16-20 CDDBC 21-25 CDCAD 26-30 BBCCA ‎31.(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正税之外各种名目的税种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7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6分)‎ ‎32.(1)背景: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 ‎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4分)‎ ‎33.(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的根源在于王安石变法。(6分)‎ ‎(2)目的:弘扬历史人物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机(3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