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古浪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 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说明刀枪火炮并不可怕;材料“杀人不计亿万千”“肠胃皆熬煎”“费尽囊中钱”说明了鸦片对人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危害,因此材料揭示的是鸦片输入的危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勇敢,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输入中国的巨大危害,故CD项排除。 2. 如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十分醒目;钟的背面镌刻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表述明显错误,《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B。 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 协定关税 B. 公使驻京 C. 割让土地 D. 开放口岸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放口岸是三个条约都涉及的内容,其中《南京条约》开放五个,《天津条约》开放十个,《中英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故选D。A项《北京条约》不涉及,排除;《南京条约》不涉及公使驻京的内容,排除B;《天津条约》不涉及割让土地,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或者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分类归纳。 4.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 A.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体现了民主革命的性质,故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只能体现反封建的一面,故A项错误;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并不是判断革命性质的依据,故B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与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故选D。 5.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①选项正确;《资政新篇》不具有小农意识,故②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涉及到西方技术,故③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④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 6.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年 ②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④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其百年纪念为1951年,①错误;1851年拜上帝教领袖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故②④说法正确;定都天京发生于1853年,与邮票主题“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无关,③错误。综上,故选D。ABC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邮票主题“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 7. 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不可侵占,而《南京条约》中并没有涉及割让钓鱼岛给他国,只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让对象也不是日本,故A项排除;《马关条约》明确提到将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从此钓鱼岛的领土纠纷就开始,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中并没有割让土地给日本的内容,只是赔偿了大量钱财和开放了一些港口,故C项排除;《二十一条》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一个协议,它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其意旨在灭亡中国,但其中也没有涉及到钓鱼岛的领土纷争,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 驻扎外国军队 D. 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军保护,故D正确;ABC均有可能出现,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需要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解题的突破口是《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即可。 9.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 A. 鸦片战争时期 B.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甲午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杀洋人”,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可以看出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故选D。A项体现不出“不杀洋人誓不完”的内容;B项是以反对清政府为主要的目标;C项时期并未发生农民运动。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10.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下图所示国旗使用时期是( ) A. 清政府时期 B. 湖北军政府时期 C.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C 【解析】 清政府是龙旗;湖北军政府是十八星旗;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是五色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故选C。 11.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 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 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故正确答案应是C项。A现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洪仁玕;B项是孙中山的革命行动,但是不能准确的反映材料要求;D项无法体现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因此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 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 实行民主共和制 B.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故选A。中华民国并非在美国支持下建立,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仿效之说无从谈起,排除C;美国并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仿效之说同样无从谈起,排除D。 13.如图是陈东鹏同学拍摄的《国民党“一大”旧址照片》,同学们就这张照片进行讨论时以下评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年广州 B. 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 C.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 D. 这次会议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思想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上孙中山阐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其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故ABD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段材料说明: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青年学生是先锋,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四个方面都正确。 15.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解析】 A项在中国历史上,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项对应中共的工农联盟策略;C项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D项是从推动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即选D项。 16.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图片,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这两个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1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 A. 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 B. 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日本扩大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选C。王明等中央领导人犯得“左”倾错误是长征的主要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排除AB;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此时日本并未扩大侵华,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长征的原因,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区分主次,主要原因是造成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原因中占主要位置的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可以导致某一结果产生的点火索。 18.民国十七年,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亚细亚》杂志撰文认为:“中国的所谓共产主义,只是旧时反叛行动的一种新形势,完全不是来自苏俄,而为中国所固有。”中共下列哪一活动能够支持这个观点 A. 领导工人运动 B. 发动城市起义 C. 开展土地革命 D. 建立工农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再结合材料内容“完全不是来自苏俄,而为中国所固有”可知,赛珍珠描述的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D两项都与此有关,但只有C项与苏俄完全不同,故选C。ABD三项内容苏俄都有过具体的实践,不符合题目的设问要求,排除。 19.“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的信息说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海外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A和C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正面战场的抵抗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D错误。 20.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浦路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如图反映了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的情景。下列有关这场民族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C.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 D. 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全民族的抗战,但同时也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1.“……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 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C. 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 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全民族的团结以保卫国家,它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故本题选C。A、B、D都不符合题意。 22.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①共争取和平民主 ②蒋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③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 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中共领导人与蒋介石握手和谈,反映出①正确;注意右侧人物在桌上谈判的握手, 及桌下拿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故④也能体现; ②③表述正确,但漫画不能体现,因此,只能选①④,故排除ACD,选B。 23. 2009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反攻阶段 C. 战略决战阶段 D. 胜利进军的最后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解放了天津,故C项正确。 24.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历史场景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论点“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 的终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因此①④说法正确,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不利于中国走向近代化,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故②③错误,根据题意,ABC三项排除。 25.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左图信息为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右图为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可知二者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新发展,C项符合题意,D项只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影响不是二者的共同点,AB两项仅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也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26.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 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 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原因的认识。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制度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总之,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选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7.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并还赔款两亿两白银,这与材料描述相符合,故选B。《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与材料不符,排除A;《辛丑条约》未割让土地,排除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没有割让领土的要求,排除D。 28.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发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体现辫子已经成为封建专制的象征,辫子的“剪”与“戴”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其过程是艰难曲折的,D选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胜利最大的标志就是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选项排除。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C选项排除。 29.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A. “扶清灭洋”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扶清灭洋”仅符合反对帝国主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D.“打倒列强,除军阀” 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但不是最早的,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关于五四运动要重点注意其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说法错误。结合所学。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努力: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解析】 【详解】(1)由图1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1反映的是虎门销烟;由图2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2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由图3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3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由图4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4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4中渡江战役的成功,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原因:由材料“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可知,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既要反帝又要反封建。 努力: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民主化主要从政体上和法律上进行分析。政体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法律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其斗争对象是一致的,都要进行反帝反封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夫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语中国前途》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结局如何?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意义: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目标: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失败。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启示: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详解】(1)阶级:由三则材料的出处可知,材料分别反映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意义:由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可知,三者材料在斗争对象都反封建,而这恰是政治进步的主要表现。 (2)目标:由材料“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可归纳为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任务之所以既要反封建,又要反帝,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结果是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果是失败;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果是在1949年取得了胜利。 (4 )启示:结合所学从历史的必然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