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下学期六科联赛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县高二下学期六科联赛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衡阳县高二学科竞赛试题卷 历史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B错误;C与材料无关。‎ ‎2.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A. 王国问题死灰复燃 B. 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 C. 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 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关注土地兼并”“镇压诸侯谋反”“安置流民”,反映出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本题答案选C项。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职能是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刺史权力的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 ‎3.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 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 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 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 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由过去负责皇宫事务转移到具体国家事务,说明此时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A正确;B中更为成熟,说法错误;唐朝时期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不是内外朝,C错误;唐朝中枢机构不是皇室,是三省六部制度,D错误。‎ ‎4.下表为南宋绍兴年间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分析下表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可得知 A. 南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B. 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 C. 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 D. 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 ‎【答案】C ‎【解析】‎ 大农之钱数额最高足以证明农业其实仍然是南宋政府的财源基础,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的体现,所以两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制度走向衰落是在明清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这说明了当时 A. 亟须遏制地方腐败势力的膨胀 B. 专营专卖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C. 盐铁专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D. 推行集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吴王垄断了富饶的自然资源,通过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收买人心,以提高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提高了,叛逆朝廷之心就产生了。由此可见,材料的观点时希望能够在经济上实行集中管理,以杜绝地方专权或者叛乱的发生,故选D;从材料看,吴王不是地方腐败势力,故排除A;“吴王专山泽之饶”是个人垄断,而不是国家的专营,故排除BC。‎ 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6.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 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 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 C. 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D. 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 ‎【答案】D ‎【解析】‎ 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正确;A是魏晋时期;B中平民化不符合事实;C中神秘化是汉代。‎ ‎7.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 A. 理学维护专制等级制度 B. 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 C. 政府保障平民教育权利 D. 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理学维护专制等级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与理学关系,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保障平民教育权利,排除C;理学的相关通俗读物在引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理学思想在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且有世俗化的倾向,故D正确。‎ ‎8.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社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轧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闻、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材料说明 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C.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D. 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仅仅提及了上海周边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和关情况,就此不能够得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结论,故A项排除;B 项提及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19世纪80年代”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提及了中国近代以来,上海(城市)与上海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正确;D项提及的是日本的经济侵略带来的积极作用,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9.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 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B.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 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答案】A ‎【解析】‎ 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这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各派力量合力促成的,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此时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时的立宪派力量还很强大,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主旨信息。本题的主旨信息是: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由此判定答案。‎ ‎10.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此变化主要反映山当时 A. 洋务运动停滞不前 B. 自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 C. 社会思潮急遽变迁 D. 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 ‎【答案】C ‎【解析】‎ ‎“公理”的含义由“自然界普遍之理”逐渐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反映了社会思潮急遽变迁,故选C;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材料无关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排除 B;D中“普遍觉醒”太绝对,排除。‎ ‎11.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 C.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答案】D ‎【解析】‎ 结合材料“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政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校独秀。”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营扩大,也就是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故选D;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2.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 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答案】B ‎【解析】‎ ‎“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和外国商战信息,A错误;C是戊戌变法运动;材料中原因属于清政府措施,D错误。‎ ‎13.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茶业兴起 B. 海关关税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国际茶市的扩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50.60年代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开始发展到长江流域,破坏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让福州的茶叶贸易得以兴盛,故C项正确。当时的茶叶制造属于手工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海关关税降低的信息,而是强调国内政局的变动影响了茶叶对外贸易,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茶市的扩大的信息,而是强调国内政局的变动影响了茶叶对外贸易,D项错误。‎ ‎14.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这反映了 A. 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 B. 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C. 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 D. 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工业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说明了对工业这个行业的越来越认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抑商观念的问题,也不涉及西方经济侵略加强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方面的信息,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1926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指出,目前“最主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是被破裂般联合战线及国共两党关系之主要原因”。这一判断 A. 符合国民革命形势的实际 B. 是党内右倾思想的具体表现 C. 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 D. 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所反思 ‎【答案】B ‎【解析】‎ 汉口特别会议认为民众运动向“左”,并且认为是民众运动带来国民政府态度上的变化,这是当时党内不敢斗争、放弃革命领导权的右倾思想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排除A项;导致国共关系破裂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当时国民革命尚未失败,排除D项。‎ ‎16.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对该宣言发布理解正确的是 A. 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B. 推动了内战局势的明朗和北平的解放 C. 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 D. 促成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胜利召开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1948年4月30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四五月间,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A项正确;北平的解放是1949年初,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D项是1954年,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48年4月30日”。‎ ‎17.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 A. 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B. 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C. 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C ‎【解析】‎ 该漫画作于1979年,反映“左”倾错误结束。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故A错误;“大跃进”的“左”倾错误在1958年,故B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故C正确;漫画不能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错误。故选C。‎ ‎18.下图(选自新华社照片)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的情形。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建国初期农业改造的完成 B. 新中国大众教育成绩显著 C. 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 D. 新中国义务教育逐渐开展 ‎【答案】C ‎【解析】‎ 教育是人们实现劳动权的关键,是公民政治素质的养成所,是人们享有文化权利的中介,受教育权也是一项公认的人权,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教育,反映了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故答案选C。农业改造的完成于1956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大众教育的效果,排除B;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排除D。‎ ‎19.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A. 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明,1980年以本地人口为主,以后外地人口逐年增加,到1996年,外地人口远远多于本地人口。这符合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开放政策而吸引外地人口,故选A;材料无关国有企业,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开放格局的信息,排除C;到1996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D。‎ ‎20.下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据此可推知,当时 A. 计经济体制遭否定 B. 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 科技教育逐渐被重视 D. 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科学教育座谈会”“恢复高考招生”“召开去昂科学大会”“科技界拨乱反正”,可得出文革结束以后我国科技教育逐渐被重视,故本题答案选C项。材料只涉及科教领域,而非经济领域,排除A项;1977年思想还没有解放,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排除D项。‎ ‎21.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 B. 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 C. 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 D. 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 ‎【答案】B ‎【解析】‎ 材料“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说明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故选B;由“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 ,可见司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排除AC;D是古罗马的自然法的观点,排除。‎ ‎22.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原则 A.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 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 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 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答案】B ‎【解析】‎ 材料“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不犯错,永不对国家决策负政治责任,意味着国王不能对国家政策负责,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这一原则维护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材料强调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不是失去自由,故C项错误。‎ ‎23.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 A. 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D.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答案】D ‎【解析】‎ 表格显示1860年英国占有工业指数摇摇领先,主要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10年逐渐被德国和美国超越,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没有采用新技术进行劳动革新,导致落后,说明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D正确;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A错误;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表格只能说明三个国家比较接近,不能说明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C 错误。‎ ‎24.如图是1996年至2016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 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 C. 新兴市场均进步突出 D. 两极格局的加速瓦解 ‎【答案】A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1996年到2016年世界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故A正确;材料数据并未将南北数据对比,不能说明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故B错误;“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当时两极格局早已瓦解,故D错误。故选A。‎ 二、材料题:(25题14分,26题11分,27题12分。)‎ ‎25.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人的同意作为解决冲突、作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裁决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从而屡屡犯错。‎ ‎——摘编自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 ‎ 社会的激变往往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阶级间的不平衡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大量不平等……几次革命的高潮都是由城乡贫民发起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众主导必然导致其平等至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 ‎——摘编自安然《论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 材料三 民粹主义将社会分裂为两个同质的对抗性群体——即“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其主张可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又……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之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自由市场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民粹主义……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 ‎——摘编自李凯旋《民粹主义在当代欧洲兴起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和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2)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答案】(1)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抽签与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陶片放逐法等忽视参政者的素质导致权利滥用误用;城邦利益至上的观念造成对个体权利的忽视;缺乏对公民大会等多数权力的有效监督;‎ 法国:政治上法国专制政体极力维护贵族特权,社会上等级身份制的存在使第三等级深受歧视,经济上第三等级深受剥削,导致三个等级之间的不均衡与矛盾;民众追求平等忽略自由;法国革命由民众主导,城乡贫民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当局的妥协退让。‎ 当代:全球化导致民族国家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精英腐败,政治腐败,制度衰退;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 ‎(2)危害:缺乏理性,排斥精英,排斥民主代议制,危及民主制度;损害少数人权利;民族保护主义盛行;推动反全球化思潮的发展; ‎ 途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有效权力制衡体制;预防消除政治腐败,加强权力监督;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平衡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提高公民的个人素质;尊重个体权利。‎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因为将多数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据材料二“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据材料三“‎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忽视参政者的素质、对个体权利的忽视、缺乏有效监督等方面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的原因;再从三个等级之间的不均衡与矛盾、城乡贫民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当局的妥协退让等方面概括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的原因;再从民族国家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精英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等方面概括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2)本题综合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从缺乏理性、危及民主制度、民族保护主义盛行、反全球化思潮等方面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再从权力制衡体制、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的个人素质、尊重个体权利等方面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1864—1866年为48.3%,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推动;共和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潮流的影响。影响: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也有不利影响。‎ ‎(2)不同:19世纪后期美国关税自主不受外国制约,可根据国家利益自行制定税率;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受制于列强,无法自行制定税率。‎ 原因:19世纪后期美国拥有独立完整主权地位,且国家实力日益增强;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关税主权丧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中美贸易保护的不同及其原因等方面分析。‎ ‎(1)从“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看出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推动;从“从19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得出共和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从“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得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潮流的影响;从后面一些列数据可以看出以关税保护为核心;关税税率呈现低高低高的波浪式变化。对于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看到其优势,也要认识到不足。‎ ‎(2)从“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受制于列强,无法自行制定税率,这是与美国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即可,从两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政治入手。‎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 ‎【答案】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说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租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说明:农村改革成功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促进了工业发展。‎ 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 说明: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迅速提升。(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信息1:根据表格中时间和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的产量数据变更,可得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再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主干知识来阐述论证。‎ 信息2:根据表格中时间和煤、原油、电力、钢的产量数据变更,可得出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再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等主干知识来阐述论证。‎ 信息3:根据表格中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可得出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再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心等主干知识来加以论证阐述。‎ 三、选做题(28、29、30题各15分,只选做其中一题即可。)‎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 汉景帝以前,各级官吏多数按军功爵位高低选拔;亦有部分选自侍卫宮苑和随从皇帝的小官。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下令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尔后,又采用不受资产多少限制,依照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的办法,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即授给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史称:“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坚,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挑选“英俊”子弟入学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得到汉武帝的采納。公元前136年,设《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经学。公元前124年,又为博士宫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一次,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从此,攻读五经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以致在当时的朝廷官吏中“多文学之士”。‎ ‎——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特点: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适应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社会现实。 ‎ ‎(2)影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人才基础;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加强了思想控制。‎ ‎【解析】‎ ‎(1)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特点有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依据材料“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可知特点有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是封建社会时期相对稳定和繁荣时期,可知特点有:适应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社会现实。‎ ‎(2)依据改革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晚上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声明,英国将给予苏联以“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时,大英帝国危机四状,英伦三岛朝不保夕,对苏援助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0万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德苏开战后,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1941年冬,德军猛攻莫斯科,锐不可当,莫斯科岌岌可危。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迅即向利比亚德意军发起“十字军行动”,促使莫斯科的部分德军移师地中海,隆美尔非洲军团又深陷利比亚沙漠之中,从而减轻了苏军压力,使莫斯科绝处逄生、化险为夷。‎ ‎——摘编自曾维君《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苏联的援助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对苏援助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具体表现:给苏联以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促成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减轻苏联的压力。‎ ‎(2)原因:英国与轴心国的矛盾日益加深,英苏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对德缓靖政策破产。作用:增加了苏联对德战争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 ‎(1)依据材料“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可知给苏联以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依据材料“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40万吨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可知促成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依据材料“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可知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减轻苏联的压力。‎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轴心国的矛盾日益加深,英苏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对德缓靖政策破产。作用:从苏联和世界两方面的作用作答。苏联方面,增加了苏联对德战争的实力。从世界方面,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2)影响: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 ‎【解析】‎ ‎(1)关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根据材料“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丰富儒学的内涵、提升儒学的地位、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点睛:点睛: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 “原因”“影响”等相关设问要求。‎ 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等,紧扣设问要求。‎ 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抓住教材中关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 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