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礼嘉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江苏省常州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3.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 A.打破世代为官限制 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 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 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4.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 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5.《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6.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 公民 类型 (外邦人) (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A.主权在民 B.轮番而治 C.少数人的民主 D.直接民主 7.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 A.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B.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由此可见,罗马法( ) A.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 B.维护了西方的代议制度 C.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适应了小国寡民的需要 9.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无质变 B.光荣革命确立少数贵族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掌握议会 D.工业革命是当时政体完善的根源 10.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C.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11.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 A.三权分立制 B.民主共和制 C.责任内阁制 D.联邦制 1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以下图示符合联邦制内容的一组是(注:大圈代表联邦政府,小圈代表各州) ( ) 13.“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 ) A.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B.宰相成为政府首脑 C.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D.皇帝拥有绝对权力 14.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 C.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 D.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15.《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日本侵华南京沦陷 16.“(鱼)雷艇既逃,军心更乱,纷纷直向丁统领(丁汝昌)求生路。统领恐军心有变,只得温言慰之,但告各军粮草已绝,退无以守。”该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18.宋庆龄女士在1927年8月22日发表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中指出:“ 由于孙中山以大政治家的风度运用了三大政策,国民党才能结束十年来广东的混乱局面,大举北伐,打到长江这条历史性的防线。今天却大不相同了。国民政府的盛名已经一落千丈,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 ) A.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B.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D.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19.“我们下决心不要后方,直捣蒋介石的心脏……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我军的战略行动,必将迫使蒋介石调兵回援。”邓小平所说的这次战略行动的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0.“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5题,21、23题10分;22、24题14分,25题12分,总计60分) 21. (10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3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3分) 22. (14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乡举里选”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此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结合所学分析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4分)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1分) 23. (10分)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政治自由化”指什么?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2分) (4)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 2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 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涉及美国州地位演变的制度因素。(2分)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州保持独立性的表现。(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设置的目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中“现实的政治原则”。(2分)说明你是如何理解“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式和手段。(2分) 25. (12分)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 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 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标准或方法?(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2. B 3. B 4. B 5. D 6.C 7. A 8. A 9. D 10. B 11.D 12. D 13. D 14. C 15. A 16.C 17. C 18. A 19. A 20. B 21.【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1分) 目的:维护皇权(1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1分) (3)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4)方面: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3分,任答三点) 22.【答案】(1)制度:察举制。(1分) 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分) 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 (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 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4分,任答4点) 影响: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3分); 局限性:后期束缚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社会进步。(1分) (3)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1分) 23.【答案】(1)“政治自由化”:民主政治。(1分) 经济基础: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1分) 标志:克利斯提尼改革。(1分) (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3分) (3)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2分) (4)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 24.【答案】(1)因素:邦联制;联邦制。(2 分)表现: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2)特点: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2 分)目的:防止专制的出现;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2 分) (3)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民主共和。(2 分)理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 分) (4)立法的方式;和平的手段。(2 分) 25.【答案】(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1点1分,任答两点,2分) (2)理由: 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2分) (3)理解:一方面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2分)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2分) (4)标准(或方法):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点1分,任答两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