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大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 ‎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史。职官志》提到: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A.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 B.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 C.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A. 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在陏和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由此可见,隋至唐初 ‎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决策与行政分离 ‎ C.实行集体宰相制 D.决策权归门下省 ‎4.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 A.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 D.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 ‎5.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6.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伸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 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7.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士大夫阶层不断提升对土地的占有权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8.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 A.打倒封建阶级 B.加速社会流动 C.推动士阶层兴起 D.保障社会平等 ‎9.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A.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B.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 C.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10.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己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 D.维护被告的利益 ‎11.据希罗多德记载:“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次一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2.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13. “他们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于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马克思评价的是 A.巴黎公社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反洋教斗争 ‎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惜乎当时《注: 19世纪末) 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排,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这一认识 A.解释了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B.说明了文化革命势在必行 C.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 D.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15.自1902年至1911年,中国自行设置的厂、矿数是19世纪70年代至1901年的2倍多,其中1905年至1908年为最高峰。这主要是由于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政策 D.收回利权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6.美国学者斯科特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中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职能相同 C.美国总统一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7.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独裁的决策特点相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德国是通过铁血手段实现国家统一 B.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帝国具有特殊地位 C.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相对于王权议会权力较小 D.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是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18.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充分证明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该学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20.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1.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22.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 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23.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A.注重理性至上 B.反对禁欲主义 C.宣扬男女平等 D.提倡信仰自由 ‎24.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全岛纪游》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并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遍布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的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农村,缩小城乡差距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27题与28题为选修题,这两题选其中一道完成,15分)‎ ‎25.(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及其影响。(1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指出:在价值观念上,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8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平,新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奖,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被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新唐书·兵志》称: “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社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 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9分)‎ ‎28.【历史-选修2: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 就是“ 善法”、“ 良 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国者何? 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 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C A A B C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A C A D D B D 序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B 二、非选择题 ‎25.(1) 趋势: 钱币形制走向统一;钱币质地逐渐多样化;钱币形制和兑换规范化(6分)‎ 影响: 稳定金融和市场秩序,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6分)‎ ‎(2) 背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冲击严重;中国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极为紊乱;金融动荡直接危害国内经济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作用: 结束了货币混乱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工业资本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胜利。(7分,每小点2分答出4点7分)‎ ‎26.观点: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要妥协。(3分)‎ 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反复较量,双方达成了妥协,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3分)1787年,美国的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北方与南方等不同的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达成妥协,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3分)‎ 综合上述历史史实可知,多元主义意味着多种利益诉求、政治主张的碰撞与交融,在多元社会环境中,妥协是推动现实政治进步的必要条件。(3分)‎ ‎27.(1) 特点: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兵民合一;体制完备。(6分)‎ ‎(2) 意义: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9分,每点3分)‎ ‎28.(1) 为民立法: 必须坚持实行法治;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司法独立。(6分,任答三点即可)‎ ‎(2) 思想: 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