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西汉时,氾胜之提出了区田法,就是把土地划成数寸大小的小块,挖成沟坎,靠投入更多的劳动(例如多灌溉和多施肥)来获得粮食增产。由此可见,这种种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脱离政府 C. 自给自足 D. 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汉时,氾胜之提出了区田法,……靠投入更多的劳动(例如多灌溉和多施肥)来获得粮食增产。”可知,它符合精耕细作的内涵,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2.春秋时期的商、工人员是世袭的且无选择职业的自由。工商业均由家族相传,分为“轮氏”“车家”“鲍家”“皮家”等,产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工商业家族的形成说明 A. 世家大族垄断工商业 ‎ B. 工商业者主导国家商业活动 C. 官府严格管控工商业 ‎ D. 在官府管理下市场经济呆板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工商业者不得随意迁徙改行,以家族为主要传承形式来为统治阶层服务,体现了官府对工商业的严格管控,因此C选项正确;工商业家族并非世家大族,A选项错误;春秋时期国家的工商业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市场经济的内容,D选项错误。故选C。‎ ‎3.如图为汉代中原地区“虎吃女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墓葬砖石,大量此类画像砖石的出土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中原的农业生产技术衰退 B. 天人感应现象影响广泛 C. 农本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刻 D. 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图片表达的意思是虎吃掉旱鬼女魃,说明汉代旱灾频发,人们想摆脱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这从侧面说明农本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刻,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信息,A错误;天人感应现象在材料中无所体现,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D错误。‎ ‎4.《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技术 A. 追求工艺生产的标准化 B. 重视提高玉器制作的质量 C. 体现出朴素的工匠精神 D. 蕴含学问探讨的求真意旨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即精益求精,体现出古代朴素的工匠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艺生产的精益求精,“工艺生产的标准化”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提高玉器质量只是表面现象,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B;朱喜的理学思想并不求科学之真,朱熹集注的引申义是指学问研究与探讨,需要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排除D。故选C。‎ ‎5.明代以后,江南的苏杭嘉湖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桑蚕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种现象 A. 源于白银货币化 B. 表明小农经济已解体 C. 使抑商政策松弛 D. 推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答案】D ‎【解析】农家副业取代农家正业,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D;A与题意无关,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6.有著作描述:“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对这一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 由“鬼市子”可推测出是唐朝 B. 由“瓦子”可推测出是元朝 C. 由“御街”可知都市商业繁荣 D. “草市”交易已经通宵达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御街有晓市、有食品店、金银等各种交易场所,还有瓦子等设施,由“御街”可知都市商业繁荣,故选C;唐朝有“晓市”,但是宋朝也有,所以不能凭借“晓市”断定是唐朝,A错误;宋朝时就出现“瓦子”,元朝也有,所以不能单凭“瓦子”就说是元朝,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草市,D错误。‎ ‎7.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 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B. 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 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D. 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答案】A ‎【解析】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故A正确;材料得不出经济重心完成转移,故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强调城市经济结构的变革,故C错误;汴京、杭州不是市镇,故D错误。‎ ‎8.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 消灭商人的政策 B.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禁止经商的政策 D. 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结合所学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正确;AC明显不符合史实,错误;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A. 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 B. 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 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D 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5、16世纪亚洲的特产香料被引入到欧洲的餐桌上,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有关,A正确;材料与美洲开发无关,B排除;价格革命的典型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C排除;不能从调料的变化推出民众生活消费观的变化,D排除。故选A。‎ ‎10.如果为下面的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 高梁的传入与影响 B. 茶叶的栽培与运销 C. 咖啡的种植与改良 D. 番薯的引进与推广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作物由美洲传入欧洲及亚洲,有利于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番薯种植的传播,故D项正确;高粱及咖啡原产于非洲,排除AC;茶叶产于中国,排除B项。故选D。‎ ‎11.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形态的不同 B. 外交理念的差异 C. 中国缺乏航海家 D. 航海目的的迥异 ‎【答案】A ‎【解析】哥伦布航海和郑和航海的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形态的不同,西方商品经济具有扩张性,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内敛性,A正确;西方航海不属于外交,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12.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下降 B. 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C. 商业革命的发展 D.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故C正确;材料中现象主要是商业革命引起,不是生产力水平下降导致,排除A;价格革命主要是导致欧洲市场通货膨胀,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D。故选C。‎ ‎13.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李鸿章努力将开平煤矿的产品出口税从原来的每吨一两以上减为一钱,降低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成本,增强了洋务派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减少税务负担与加强管理无关,B项错误;减少开平煤矿的税收压力不等于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也没能保证中国煤矿业的稳健发展,CD两项错误。‎ ‎14.读《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它反映出 ‎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单位:万两)‎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1885—1899年 ‎1909—1913年 机械进口税额 ‎19‎ ‎30‎ ‎112‎ ‎200‎ ‎700‎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1913年机械进口数量急剧增加,这与甲午战争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需要大量的进口机械有关,B正确;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A错误;这时期中国关税主权没有恢复,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手工业被大机器取代的信息,D错误。‎ ‎15.按照美国人马士的说法,“在该口岸(福州)的历史上,第一年(1844年)没有外国船只进口;第二年有765吨的航运进口,贸易价值是375000元;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马士所述现象从侧面说明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 B. 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 C.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 D.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的抵御依然强大,材料中显示在鸦片战争开放“该口岸(福州)”后“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是政治原因而是经济原因,故选A项;卷入了世界市场,与材料中“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与材料中“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排除C项;自然经济的抵御依然强大而非解体,排除D项。‎ ‎16.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传统生产模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C. 洋务企业获利丰厚 D. 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外国侵略 ‎【答案】A ‎【解析】“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体现了近代工业对传统自然经济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A正确;传统生产模式逐渐衰落,而不是退出了历史舞台,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洋务企业的信息,故C错误;“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体现不出抵制了外国侵略,故D错误。‎ ‎17.如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的召开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都是在2001年,排除;C选项是在1978年,排除。故选D。‎ ‎18.下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 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D.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自1990年我国外商投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南方谈话及党的十四大召开有关,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B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 ‎19.下面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与其中的变化有关的是 A. 洋务派引进西方进行技术的诱导 B. 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并结合图片中民族资本、官僚资本比例上升,外国资本比例下降的信息,可得出这与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推动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使官僚资本有所增加,故D项正确;AB两项是清政府时代的内容,此时是民国时期,排除;C项是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20.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合作社,劳动生产集体统一安排,劳动成果在优先完成国家任务、集体积累之后实行按劳分配,合作社内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都受到一定限制。与这一经济形式特征直接相关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 B. 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生产资料归合作社,属于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D;A是1978年以后,排除;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排除BC。‎ ‎21.清末,西方传教士观察到福州家庭“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注意到福州“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 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 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C. 福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 D. 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平等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男女分桌吃饭到席位混坐,体现了传统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依据个别现象无法得出“普及”,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引领”,C选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22.清政府颁布的《取缔影戏条例》中规定,影院若想营业,“男女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停场时刻,至迟以夜间12点钟为限”,如违反规定,“经查属实者,将执照吊销,分别惩罚”。这说明 A. “影戏”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B. 近代社会文化生活走向开放 C. 传统观念影响着新文明传播 D. 政治变革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答案】C ‎【解析】清政府颁布的《取缔影戏条例》中针对影院营业的座位、时间等进行干预,说明20世纪初,传统观念影响着新文明传播,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影戏内容和危及社会稳定的信息,A项错误;清政府颁布条例影响电影院的经营不能说明近代社会文化生活走向开放,B项错误;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清政府颁布条例进行管理,不能说明政治变革影响到了文化事业的发展,D项错误。‎ ‎23.1984年打破了非旅游部门不得办旅游的局面,1988年确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1994年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向地方下放旅行社审批权限、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权限。这些变化旨在 A. 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B. 改革传统管理制度 C. 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D.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打破了非旅游部门不得办旅游的局面”“进一步向地方下放旅行社审批权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管理制度,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有企业的改革,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对外开放的格局,故C选项错误;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21世纪初,故D选项错误。‎ ‎24.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为此我国 A.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C. 逐步开放沿海城市 D.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答案】A ‎【解析】为了安置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我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故选A;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改革农村户籍制度都与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直接关系,BCD排除。故选A。‎ ‎25.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 C. 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答案】A ‎【解析】网络订餐日益盛行、快递车辆随处可见等现象反映出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城市“公共交通”与快餐行业创新无关,B项错误;网络订餐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与工作效率提高不符,C项错误;网络订餐和外卖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私营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 ‎(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 ‎(3)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解析】(1)根据材料“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漸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可知体现的是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根据材料“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可知体现的是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和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 ‎(2)根据材料“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可知体现的是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根据材料“凡属皇室宫廷所彁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可知体现的是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根据材料“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可知体现的是实行匠籍制度;根据材料“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可知体现的是技术水平高超。‎ ‎(3)根据材料三“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可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沪上光有媒气文,俗称自来文、或竟呼其为”“地火"(其命(名)之由,系媒气自铁管中来,而其管曲折远达,埋于地下之故)。故称其公司为“地火行”,创于同治四年(1865年),初在汉口路,次年迁往新闸,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电灯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年),创办人为西人德里,初设于乍浦路,十八年(1892年)由工部局收回自办,始迁于有恒路,建造大厂。其初、国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为将遭雷,人心汹汹,不可抑置,当道患其滋事,函传西官禁止,后以试办无害、谣言乃息。至电灯、俗有“赛月亮“之称,盖公共租界初用五百支烛光之瓷罩电灯,大过足球,去地三丈余,较今日为高,而白光四射,宛如满月,故也。‎ ‎——摘编自胡祥翰《上海小志》‎ 材料二 到光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上海租界已“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疑白昼,颇便行人。进年(光堵三十三年前后),南市及制造局亦已装设。而城内之天灯,几同黑暗世界,明晦悬殊,未免相形见拙也。近邑绅欲振兴城内之商业,装设电灯以惠行旅,他日告成之后,大放先明,居民定称利便也”。而远离上海的南汇县居民,在光绪(1875年)以前,更不知电灯为何物,但所用的好具、燃油也生了变迁。上而缙绅之家,下至棚户党腐,莫不乐用洋灯,而旧式之油盏灯淘汰尽矣。‎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铺设市政路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铺设市政路灯给上海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煤气灯到电灯;由外国人创办到国人自办;人们由反对到接受;铺设范围扩大。‎ 原因:科技的发展;政府的支持推广;人们观念的改变;路灯带来的便利。‎ ‎(2)便利居民生活;推动人们观念改变;促进商业的发展;加速上海的城市化进程;提升上海的社会地位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地火行……铁管遍埋,银花齐吐……电灯……创办人为西人德里,初设于乍浦路……其初、国人闻者……至电灯……较今日为高,而白光四射,宛如满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煤气灯到电灯、外国人到国人、反对到接受、铺设范围等方面概括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铺设市政路灯的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政府政策、观念改变、路灯便利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二“晚间照耀,无疑白昼,颇便行人……装设电灯以惠行旅,他日告成之后,大放先明,居民定称利便也……上而缙绅之家,下至棚户党腐,莫不乐用洋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便利生活、观念改变、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地位等方面指出铺设市政路灯给上海带来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历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作用:从试验探索到区域推进再到制度开放,充分发挥了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点、线、面格局);从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解析】图示内容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经济特区是我国首先对外开放的地区和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经济特区的成功不仅发挥了经济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开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从经济辐射和示范、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引进外来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建设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