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考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联考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蚌埠田家炳中学12月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 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 ‎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中国古代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 C.嫡长子继承制 D.三公九卿制 ‎3.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辟”,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如太仆给皇帝驾车、少府是宫廷的总管。这表明秦汉列卿 A.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 B.职能设置体现家国一体 C.分工严密且各司其职 D.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4.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5.2013年11月,复旦大学经DNA检测和历史考证,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史料记载曹操的贵族身世,只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而进行的编造。材料中“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是指 A.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B.道德品行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C.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D. 出身门第决定了政治前途 ‎ ‎6.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承继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7.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8.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9.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10.按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说明雅典城邦 A.实行公民轮番而治 B.注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C.强调法律至上权威 D.试图铲除旧氏族的势力 ‎11.罗马法规定:被继承人死亡时,财产由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死者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A.保留了原始野蛮的习俗 B.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规定妇女享有政治权利 ‎12.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 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 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 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13.1742 年,由于与西班牙的战争失利,沃波尔内阁受到下院多数党的攻击,在遭到议会 7 次否决后,沃波尔被迫辞职。这表明 A.首相可以另行组阁 B.内阁须对议会负责C.首相与阁员共进退 D.首相不经议会产生 ‎14.“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状况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光荣革命时期 ‎15.在美国历史上,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自我解嘲道:“无论你把什么人放到最高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曾因把霍姆斯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而追悔莫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1787年宪法奉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权力高于总统 C.总统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党的利益 D.美国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16.1812年,格林兄弟首次出版了他们的《格林童话》,他们游历全国,研究民间方言,收集世代在群众中流行的民间故事,希望通过这条途径找到自古以来固有的德国精神。可见,格林兄弟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以童话形式讽刺政治的黑暗 B.整理隐藏于民间的优秀文化 C.以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认同感 D.探寻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17.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18.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9.传教土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 C.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21.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2.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23.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C.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24.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从“君权”到“民权”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消极冷漠”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从“等级秩序”到“平等主义”的转变。这些“转变”的起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朝)为了保卫边疆地区,在景云年间(711年)设置了节度使。刚一开始,这一设置只是存在于边疆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央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权重,掌握地方行政大权和兵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而且节度使一职传子或者部将,中央到时只能加以承认。而且他们垄断了地方的税收,藩镇之间以及藩镇与中央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不断进行着战争。各个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 ‎,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4分),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2分)‎ ‎(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实行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26.(20分)政治体制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藏着宝贵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 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取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的权力”是如何“一点点丢失”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4分);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2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6 分)‎ ‎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英法美政治体制变革中蕴藏的历史启示。(4 分)‎ ‎27.(12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 ‎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2分)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4分)‎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6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5 BCBAD 6--10 BCDDA ‎ 11- ‎-15 CABCA 16--20 CDDBB 21--24 CAA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 25、 ‎【答案】‎ ‎(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4分)‎ 意义: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2)措施:设置节度使。影响: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分)‎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4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4分)‎ (4)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 ‎26、【答案】‎ ‎(1)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等权力;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的行政权转至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4 分)‎ ‎(2)原因: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②法国工业化进程较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4分);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 ‎(3)妥协的内容:①中央与地方州之间权力的分配: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掌握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保留各州较大的自治权,一定程度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②大州、小州在参议员与众议院名额分配相互妥协: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众议院按人口比列选出一定程度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③南方、北方在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占人口比重相互妥协:允许南方保留奴隶制度,五个黑人折合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一定程度协调了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6分)‎ ‎(4)启示:①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兼具统一性与多样性;②渐进与妥协是追求民主进步的宝贵智慧。(任答出两点得 4 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答案】 ‎ ‎(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