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必修)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必修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凌树勤 命题时间:2017-12-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 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 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 2.1932年4月,罗斯福说:“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主张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3.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 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6.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你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另换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这表明( ) A.“新政”开展很顺利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 C.“新政”有章可循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 7.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8. 1959年,陈云到江苏青浦县调研,听到群众编的顺口溜:“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吹牛皮,百姓啃树皮。”这反映了( ) A.“大跃进”运动的后果 B.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C.农轻重比例失调 D.“一五”计划的失败 9.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之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 )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阶级结构 ③主要矛盾 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 A.超英赶美 B.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造反有理 12.下列服装在中国开始流行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长袍马褂 ③列宁装 ④唐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3.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14.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际形势的影响 B.服装产业的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15.“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6.(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B.对外开放较早 C.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制瓷技术进步 B.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C.新航路的开辟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18.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行对外开放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有人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0.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2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间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2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的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报纸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具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23.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给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速度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4.下列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哥伦布远航——西班牙占领巴哈马群岛 B.《航海条例》——英荷殖民战争 C.美洲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卖黑奴 D.无敌舰队被打败——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5.依据下列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标准,再找出一个类似的政府( )①杜鲁门政府 ②肯尼迪政府 ③约翰逊政府 A.里根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布什政府 D.艾森豪威尔政府 26.二战之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政府的宏观调控 B.生产力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 27.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实行减税政策 D.是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28.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则材料,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A.不相信,因为广告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 B.相信。因为它有利于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确信无疑,因为它符合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际状况 D.不轻信,因为所有一家之言都需要其他史料来佐证 29.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市场购买了100斤粮食,对此判断和理由正确的是( ) A.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改变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30.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 31.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3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B.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D.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34.在苏俄新经济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 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 3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极为困难的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6.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A.应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社会环境 C.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以巩固工农联盟为根本目的 37.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模式 38.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的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为此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重点发展银行业 D.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40.在建立北美区域经济组织中,美国追求的经济利益是( ) A.扩大出口市场 B.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本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 C.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D.改善本国偿还外债的能力 40.二战后,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囊括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解决贸易争端机制建立的标志是( ) A.倡导国际合作的联合国的诞生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欧共体的正式成立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多边国际协定,实际上起到了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41.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其依据不包括( ) A.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B.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C.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 D.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2.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西方化 43.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44.“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45.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2月22日中、美、俄等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 B.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 D.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二、非选择题(10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的视角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4分) (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A D A A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D A C C B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D D D D D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B C A C D A D B 41 42 43 44 45 A B B C B 二、非选择题(10分) 46. 【答案】 (1)因素:国际贸易、传教、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2)视角: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 出发点: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 原因: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3)利: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弊: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掠夺性开采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