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 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 ‎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4.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对此理解最佳的是 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 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 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 ‎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 ‎6.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的现象。材料现象说明 - 9 -‎ A.科举考试扩大了平民参政机会 B.国家重视官员的门第出身 C.文人注重以科举提高社会地位 D.唐代选官已打破了世袭政治 ‎7.“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8.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物,甚至成为散闲机构,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 ‎9.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融儒释道为一体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10.图6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图6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11.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 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 ‎12.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 9 -‎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 ‎13.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 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 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14.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15.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16.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837年增至为784864050(两)。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17.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外国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18.1861年10月,经英国公使卜鲁斯同意,总理衙门颁布了《通商各口通共章程》,规定贩运土货的纳税办法。这一规定对中国而言 A.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 B.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瓦解 C.加速经济结构的变动 D.促进税收政策的彻底变革 ‎19.《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了评价,它们分别体现了 A.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9 -‎ C.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 ‎2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 C.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21.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起来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州教案”。这一事件 A.表明清廷成为洋人工具 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C.受北方政治形势的影响 D.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 ‎22.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23.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 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 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24.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 ‎25.1922年,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遭到全国上下齐声唾骂,指责陈炯明“叛道”“悖主”“犯上”。而胡适认为指责陈炯明的人“是旧道德的死尸的复活。”结果人们又众口一词地批评胡适“抑孙袒陈”。材料反映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孙中山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 C.胡适反对革命主张改良 D.民众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 ‎26.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 - 9 -‎ A.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27.下面是据《荣家企业史料制作的申新九厂定量设备平均用工人数统计表(1932—1936年)》。据此反映出 A、荣家企业实现管理革新 B、近代民族企业规模日渐缩小 C、民族企业产品市场扩大 D.荣家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28.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龄意在强调 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保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 ‎29.1949~1956 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1949‎ ‎68.4‎ ‎12.6‎ ‎0.3‎ ‎3.3‎ ‎15.4‎ ‎1952‎ ‎57.7‎ ‎19.5‎ ‎3.6‎ ‎4.3‎ ‎14.9‎ ‎1956‎ ‎49.8‎ ‎24‎ ‎6.2‎ ‎4.2‎ ‎15.8‎ 据上表可知 A. 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 B. 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C. 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改善 D. 各经济部门比重渐平衡 ‎30.1957年底,毛泽东说:“‎ - 9 -‎ 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由此看出毛泽东 A.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 ‎ B.想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 C.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 D.制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 二、非选择题(三道试题,共40分)‎ ‎31.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颁布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未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转,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 - 9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晌。(6分)‎ ‎32.(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材料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废止靖国神社。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项之灾。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应宜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会增加事端。巴斯后来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 ‎——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 (1)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9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6分)‎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 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则认为,“‎ - 9 -‎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1875年5月,清廷命左宗棠统兵出征。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下令“抚辑流亡,修葺城堡”;“战争余暇,即令士卒持锄犁开渠引水,屯田垦荒,以充军粮”;“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和郡县”。下令兴建义学,让各族百姓读书识字。刊印《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传播中原儒家文化。‎ ‎——摘编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宗棠实施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9分)‎ ‎‎ - 9 -‎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 BBACD 6-10 CDDAB 11-15 ACDBD 16-20 BBCBB 21-25 CDBDD 26-30 CDABA 二、非选择题(三道试题,共40分)‎ ‎31.(1)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废除传统经学教育;重视公民教育。(每点1分,共4分)‎ ‎(2)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每点2分,共6分)‎ ‎32.(1)变化:由主张废止靖国神社到最终承认,并加以保留。(3分)‎ 原因:日本军国主义者对靖国神社的伪装改造;美国出于冷战中自身利益的考虑。(6分)‎ ‎(2)影响:为美国把日本变成反苏反共前沿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精神源泉;推动了战后美日关系的发展。(6分)‎ ‎33.(1)理由:新疆物产富饶,经济上有开发前途;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清朝的安危;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海防、塞防并重);被西方殖民者觊觎。(6分)‎ ‎(2)措施:安抚流民,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在新疆设行省和郡县;刊印书籍,兴办义学。(6分)‎ 作用: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推动了新疆近代教育事业的进程。(3分)‎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