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记载:“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 为宗法制:( )‎ A.家庭本位 B.男尊女卑 C.父系血系 D.家国同构 2. 公元前 720 年,平王去世,桓王继位,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卫国讨伐郑国。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并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 A.兼并战争局面已经形成 B.分封制得到有效维护 C.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D.诸侯割据得到控制 3. 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是脱离 生产劳动的读书人。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这时诸侯公卿对士的渴求:( )‎ A.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B.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C.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 4.下列是对秦朝皇帝制度特征的评价,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权力不可转移 B.地位不可僭越 C.权威不可世俗 D.决策不可独断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这反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 ‎( )‎ A.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存在皇权与百官的矛盾 C.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存在相权膨胀的问题 ‎6. 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 这反映西汉:( )‎ A.承认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B.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结果 C.削弱相权的必然结果 D.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 7. 图 1 是两汉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示意图,对该图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图 1‎ A.中央官僚机构形成两个系统 B.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C.外朝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 D.皇帝任用外戚行使权力。8.唐初,国家要对突厥用兵,按照唐朝的部门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9.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表现出诗 人极度愉快的心情,这是因为科举制:( )‎ A.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 B.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C.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D.与唐诗的繁荣密不可分 10. 表 1 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该制度设计:( )‎ 表 1‎ 记述 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 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 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其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9. ‎“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此材料说 明:( )‎ ‎①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②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③内阁制的最终结果是加强了皇权 ④内阁取代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14.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源于自然,而“自然赋予所有人理性”,所以也赋予了所有人“法”。这反映罗马法的立法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自然法思想理性精神 C.平等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15.1840 年,英国议会对是否发动对华战争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 ‎271 票对 262 票通过对华战争法案。这体现英国政治体制的特征是:( )‎ A.英王“统而不治” B.议会行使主权 C.内阁集体负责 D.集体负责原则16.“尽管我不完美,不彻底,但总算跟上潮流了!”这里的“我”是指:(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德国君主立宪制 D.法国民主共和制 ‎17.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正,弃所不当弃”。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弃所不当弃”的是:( )‎ 图 3‎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公使进京 D.内河航运18.图 3 是太平天国使用的一种土地证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清朝皇帝的谕旨诏令由军机处撰拟直接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 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直接交军机处。这从本质上说明:( ) A.军机处无决策权 B.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 C.军机处传达皇帝命令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3.图 2 是木刻画《梭伦为雅典立法》,该事件对 图 2‎ 雅典民主政治:( )‎ A. 奠定基础 B. 正式确立 C. 发展到顶峰 D. 走向衰落 ‎是太平天国为解决赋税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创造,该制度:( )‎ A. 体现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最高峰 B. 反映太平天国向农民征收租赋 C. 说明太平天国无力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D. 导致太平天国的内讧 ‎19.1895 年 4 月中旬到 5 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 500 余人上折上书达 100 余件,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就“割台”问题提出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等对策,这表明:( )‎ A. 割台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B.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C.《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 D.《马关条约》加速了民族危机 20. 近代列强侵华,使得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开始取代传统宗藩体制,表明晚晴政权开始较为主 动地开展外交活动的是:( )‎ A.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B.确立近代条约体制 C.解决觐见问题 D.设立总理衙门 21. ‎“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基础上颁布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权分立制度参照了英国 B.责任内阁制效仿了美国 C.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D.主权在民维护了共和政体 23. 表 2 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表中内容与特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表 2‎ 内容 特点 A 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 倡导男女平等 B 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 手工、乐歌、体操。‎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C 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 注重社会实践 D 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国宗旨,清学部颁行 之教科书一律禁止 废除封建教育,倡导国民教育 24.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 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 事件:(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C.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 十九大报告彰显中国“制度自信”。中国制度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制度化建设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华夏国家,这是以姬姓周室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族后形成的,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心的族群结合体,实际上已成为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图 4‎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8 分)‎ 材料二 图 4 秦朝各级官僚体系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与西周分封制相比,秦朝郡县制具有哪些特点?(6 分)‎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 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 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 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政治制度作出怎样的创新?起到怎样的作用?(9 分)‎ (2)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以来,欧美政治家们在争取民主、建立民主、完善民主的道路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既有革命的勇气,也有妥协的睿智;有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更有和平中的稳步渐进。在与 各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摘自《中华资源库》运用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创新与国情”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一 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在西安以光绪名义发布了一道变法上谕:“近二十年来, 每有一次衅端,必申一次告诫,卧薪尝胆,徒托空言,理财自强,几成习套。事过之后,循情面如故,用私人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饰朝廷如故。”启动清末新政,进而发展成为清末立宪。 ——摘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材料二 纵观《钦定宪法大纲》,可以说,正文通篇都在强调皇帝大权……日本宪法中尚有对君权的约束条款,到了清帝国的宪法大纲中不见了踪影。按照一般的立宪惯例,民众的权 利和义务应当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钦定的宪法中,只能处于附录的位置,并且用词上未出现“国 民”或“公民”一说,而是用了“臣民”。 ——摘引自方山《从“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慈禧太后于 1901 年提出“变法”上谕的历史背景。‎ ‎(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预备立宪”进行评价。(9 分) 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1914 年 7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后来几经周折,‎ 终于在 1917 年 8 月 14 日,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入于战争之状态”,与两国所签条约一律废止。对于中国参战的好处,早在战争爆发之初,梁士诒即有所预见,他对袁世凯说:“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 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補。” 摘自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 袁世凯死后,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 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 一席之地, 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摘自陈剑敏:《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安徽史学》‎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9 分29.[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潘祖荫称赞他“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光绪六年(1880 年)春,左宗棠定出三路进兵伊犁之策。同年四月十八,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便是描写此事件。 摘自《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在近代中国的主要活动。(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左宗棠的活动加以评价(9 分)‎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1---5 CCDDA 6---10 BDBBD 11---15 ADABD 16---20 CACAD 21---24 DCDC ‎25.(1)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能加强;推动民族融合;使中央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及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后期政治统治产生消极影响或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局面。(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8分)‎ ‎(2)地方官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分)‎ ‎ (3)创新: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实行集体负责制度;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6分)作用:消除地方割据隐患;防止大臣擅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分)‎ ‎(4)加强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因;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基本方法是分权;沿袭变革是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线。(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答出一点即可)(2分)‎ ‎26.示例 论题:政治体制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2分)‎ 阐述:英国光荣革命后,尊重历史传统,协调旧贵族与新贵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依靠渐进性的改革,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5分)‎ 美国独立战争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解决了邦联制带来的困境,有效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为美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5分)(史实依据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7.(1)背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2分)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慈禧太后为拯救危机和清朝统治;(2分)深刻反思了近代以来清朝屡遭外来侵略的教训。(2分)‎ ‎(2)评价:清末预备立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但后被证明是一场骗局。(3分)它促成了“立宪派”分化,促使部分人倾向革命;(3分)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使清朝专制统治空前孤立,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3分)‎ ‎28.(1)原因:收回山东德国的势力范围; 提高国际地位 ;寻求外国势力帮助;帝国主义的鼓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6分)‎ ‎(2)影响: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华工到欧洲前线,补充了欧洲战场上紧缺的劳动力;列强偏袒日本,在凡尔赛条约中,把山东半岛的权力转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日本对华利益和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得到了空前的膨胀;中国外交失败爆发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9分)‎ ‎29.(1)活动:镇压人民起义;(2分)发起洋务运动;(2分)抗击外来侵略。(2分)(2)评价: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力量,也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3分)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中国近代化(3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以及镇压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中暴露其地主阶级的局限性。(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