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卷·2018届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广东仲元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三模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答案,请选出来,将正确答案填涂的答题卡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 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肇事者李启铭不但 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李启铭却高喊“我爸是李刚!”‎ 对此行为的处置,符合韩非子主张的是(  )‎ A.处死李启铭,罢黜李刚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B.礼法并施,摆事实讲道理,按律量刑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看谁是奴隶主就维护谁的利益 D.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  )‎ 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 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 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 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4. 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5.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其观点说明(  )‎ A.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 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 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B.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8.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9.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元曲                  B.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元曲                   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 ‎10.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 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C.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 ‎11.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北宋 C.唐朝 D.清朝 ‎12. 蒙太奇原义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 蒙太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 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的拍摄完成。‎ B.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 D.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1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 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 A.“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 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 ‎14.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C.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5.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但其说与耶苏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 答卷内容表明(  )‎ A.1889年后中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西方各国普遍接受了进化论 C.进化论冲击了西方的基督教信仰 D.进化论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6.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17.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时隔四年后他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言”,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变法遭遇挫折 B.时局发生变化 C.朝廷极力阻碍 D.皇帝软弱无能 ‎18.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19.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初期 C.五四运动前后 D.国民大革命后期 ‎20.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C.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21.‎ 表1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 ‎ 表1 ‎ 年代 ‎ 高等教育 ‎ 中等技校 ‎ 中等师范 ‎ 中学 ‎ 小学 ‎ ‎1975 ‎ ‎32.6 ‎ ‎34.4 ‎ ‎/ ‎ ‎39.3 ‎ ‎45.0 ‎ ‎1980 ‎ ‎23.4 ‎ ‎37.2 ‎ ‎26.0 ‎ ‎39.6 ‎ ‎44.6 ‎ ‎1985 ‎ ‎30.0 ‎ ‎38.6 ‎ ‎/ ‎ ‎40.2 ‎ ‎44.8 ‎ ‎1990 ‎ ‎33.7 ‎ ‎42.4 ‎ ‎52.4 ‎ ‎41.9 ‎ ‎46.2 ‎ ‎1995 ‎ ‎38.5 ‎ ‎48.3 ‎ ‎62.8 ‎ ‎45.2 ‎ ‎47.5 ‎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22. 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23.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  ) ‎ 类别 ‎ ‎1950年 ‎ ‎1953年 ‎ 全国 ‎ 湖北 ‎ 全国 ‎ 湖北 ‎ 工科院校 ‎ ‎27 ‎ ‎2 ‎ ‎38 ‎ ‎2 ‎ 师范院校 ‎ ‎12 ‎ ‎1 ‎ ‎33 ‎ ‎1 ‎ 农林、医科院校 ‎ ‎53 ‎ ‎3 ‎ ‎58 ‎ ‎3 ‎ 财经、政法院校 ‎ ‎15 ‎ ‎0 ‎ ‎10 ‎ ‎2 ‎ 艺术、体育院校 ‎ ‎15 ‎ ‎0 ‎ ‎16 ‎ ‎2 ‎ ‎——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湖北教育年鉴(1949—1987)》 ‎ 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                                ‎ 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 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                                ‎ 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 ‎2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编年史 文明史观 B.编年史 社会史观 C.断代史 整体史观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25.有一种文学表现方式,说它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它力主表现个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强调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说它“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它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这种文学表现方式是(  )‎ A.现实主义 B.爱国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满分50分)‎ ‎26. (25分)一中一西,都是戏剧家,同一年去世,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被自己的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 人记住了足足400年,这已经充分证明他们惊人的传世能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他(莎士比亚)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一一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注:本·琼森和克里斯托弗·马洛都是莎士比亚以后不久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 ‎——摘自哈罗德·布鲁姆:《伦敦文学地图》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影响。(10分)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16~17世纪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点。(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因为西周以前,学术为贵族所专有……‎ 东周以后,封建政体渐次破坏。居官任职的贵族,多有失其官守,降为平民的。于是在官之学,一 变而为私家之学。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 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 ‎ ‎——摘编自吕思勉著《每天学点中国史》 ‎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 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 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 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 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 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 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学术之兴风起云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术之兴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8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 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6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6分) 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经济政治活动关系的认识。(5分)‎ 广东仲元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三模块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答案,请选出来,将正确答案填涂的答题卡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B ‎ A A B D B C C B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C B D C C D B A A D ‎1. 【解析】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法律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工具。D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符合史实。C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是儒家的思想。【答案】A ‎2.【解析】“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可译为“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并非指法律由君子制定,故A项错误;从题干“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可知,强调君子为吏的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执法者为君子还是小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指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相区别,故C项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君子与法律的关系,没有涉及严苛的法律和以德治国,故D项错误。【答案】B ‎3.【解析】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推测A错误。理学是北宋儒家学说的新发展。理学家也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新观念。“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推测B正确。【答案】B ‎4.【解析】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A项正确;黄宗羲虽有反封建的近代思想内容,但没有摆脱儒学思想,没有提出先进的政治制度,不能称之为近代制度的典范,故B项错误;C项表述没有体现出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 ‎5.【解析】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在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冯友兰在这部著作中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古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想,并不存在像新文化运动中的对中西文化的那种绝对肯定或否定的极端观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冯友兰先生是跨民国、新中国的当代中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以及哲学家,其《中国哲学史》是成书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民国政府时期的一部名著。材料中的观点只是对程朱理学等古代中国的若干哲学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选项,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正确;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 ‎【答案】A ‎6.【解析】关键要把握社会契约中契约的双方分别是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公共意志”也就是材料中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而这也就是国家,选择B项。社会契约是用一种契约的方式界定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更倾向于一种温和的改革,而非激烈的革命,当然一旦国家没有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契约人民可以把它推翻,故D项错误;【答案】B ‎7.【解析】近代欧洲工商业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文艺复兴的背景,符合“独特社会”的含义,故D项正确;B项是宗教改革发生后的事情,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错误;C项在时间上晚于题干,故C项错误;A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答案】D ‎8.【解析】解答这道题需对托克维尔要了解,但当我们不了解其观点的时候,只有从题干中去把握。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可以看出作者一直侧重强调自由。认为自由更为重要,所以B选项更符合其观点。【答案】B ‎9.【解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晏殊《蝶恋花》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李白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元曲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答案】C ‎10.【解析】材料“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不等说元曲语言通俗自由,故A项错误;清朝将|“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排斥主要是夷狄观念使然的结果,故C项正确;元杂剧揭露黑暗现实材料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清朝统治者排斥元曲是观念使然而非文化政策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C ‎11.【解析】宋代由于农工商贸易的发展和士大夫阶层的进一步壮大,各种绘画形式繁荣,自成体系并彼此间影响、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这一融合渗透过程需要一种宽松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故B正确。迄今已发现的秦代绘画中仅有宫殿壁画遗存,此外,士大夫绘画产生于唐,尚未形成体系,故A.C.D不正确。同时清朝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宽松。【答案】B ‎12. 【解析】ABC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答案】D ‎13.【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4.【解析】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18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早于牛顿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 ‎15.【解析】1889年的考试卷有学生写出进化论,说明在1889年之前进化论已经为部分中国人所接受了,故A项错误;“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可以看到并不是普遍接受进化论,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信奉神学,故B项错误;“其说与耶苏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说明进化论对基督教产生了冲击,并且其影响在逐步扩大,故C项正确;进化论并未改变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也没有谈到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解析】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从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从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19世纪后期报刊上……,涉及……各个领域”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知空间和知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C项正确;传统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 ‎17.【解析】从《公车上书》和《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时间着手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认为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而1899年戊戌变法运动兴起,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认为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可见其思想的前后变化主要由于时局的变化,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 ‎18.【解析】本题解题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 二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糟粕,如 “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能为袁世凯称帝做理论依据,所以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答案】D ‎19.【解析】“不彻底的政制”、“ 都不能够”可知陈独秀主张激进民主,实行能够真正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民主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辛亥革命时期进步人士追求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初期进步人士追求的还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已经进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针对的已经不是“立宪”,故D项错误。【答案】C ‎20. 【解析】孙中山是革命活动家,材料中“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 表明了其现实追求,而非仅仅充满了理想主义,故A项错误;第二国际主张社会主义,材料中“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表明孙中山借鉴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印记仍在,与材料中“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 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1.【解析】根据表1可以看出,与1975年相比,1980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表述“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与实际不相符,故A项错误;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文艺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与材料“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1965年我国就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C项错误;据表1“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 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接受各类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加,可以推知教育改革与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D ‎22. 【解析】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1960年1月,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故D项错误。‎ ‎【答案】B ‎23.【解析】从1950、1953年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全国高等教育除财经、政法院校外都呈增长趋势,而湖北除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外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可以看出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尚未紧跟形势需要,故A项正确;表中不能反映高校整体实力,故B项错误;表中不能看出湖北文法教育的明显优势,故C项错误;苏联模式重理、工、医、农等,表中湖北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而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所以不能说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 ‎24.【解析】汤因比的时序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可见此书不是“断代史”而是“编年史”,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强调研究人类的衣食住行,尽管目录中强调了“马的驯化”,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章节而不是主要的特点,故B项错误;汤因比的时序是连续的,所以是“编年史”,“旧大陆文明中心”和“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的是文明史观,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别史”,故D项错误。 ‎ ‎【答案】A ‎25.【解析】从材料中这种文学表现方式的特点“表现个性”、“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即可判断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满分50分)‎ ‎26.【答案】‎ ‎(1)原因: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2分)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2分)‎ 思想内涵:突破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和现世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4分)‎ ‎(2)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影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2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2分)而当时英国人的生活状况,又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分)‎ 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2分)而且深深影响了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促进英国文化走向辉煌。(2分)‎ ‎(3)共同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2分)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3分)‎ ‎27. 【答案】‎ ‎(1)原因:旧有的制度遭破坏,私学兴起,仁人君子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士阶层崛起),社会阶级变动剧烈。(4分) ‎ 影响:促进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4分) ‎ ‎(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6分) ‎ ‎(3)影响:促进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借口)。(6分)‎ ‎ 认识: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它又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或制约社会的发展。(5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