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 A. 以德治民 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 追求法治 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答案】B 【解析】 庄子属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主张崇尚自然,清净无为,B正确;A是儒家思想;c 属于法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 3.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 A.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B. 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C. 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 D.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 【答案】B 【解析】 “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等字眼意在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权势者们、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所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而非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以及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等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4.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继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犹豫不定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答案】A 【解析】 秦朝注重法家有利于结束战国纷争局面的统治思想,汉初由于经济凋敝,实行道家无为思想有利于社会统治,显然秦汉时期根据统治需要进行治国思想选择,A正确;汉代时百家争鸣结束时期,B错误;C中变化不定不符合题意;D中法道思想弊端说法错误。 5.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朱熹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孔子的核心是“仁”与材料“人者,天地之心”不同,故A项错误;朱熹则强调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所反映的是心学的内容,故C项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体现为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 6.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意在说明理学具有迚步项着重点在“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而不是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故排除A;CD两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7.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表明当时 A. 主流价值观渗入政府政策 B. 农民差役负担沉重 C.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D. 政府注重扶贫济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影响,从题意可知,政府颁布政策鼓励妇女为亡夫守寡守节,符合宋明理学对妇女提出的三从四德要求,所以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在政府政策中的渗透,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提议中并未体现农民差役负担是否沉重;C选项错误,题意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对妇女追求自由地位的压制,倡导妇女守节,妇女地位是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地位并未提高;D选项错误,题意并未要表现政府注重扶困济贫,这些政策并不是因民众贫困而发布。 【点睛】本题要注意考察的知识点是宋明理学对明清时期产生的社会影响,结合对题意的理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主张君主立宪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与题意相符;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C项错误;黄宗羲并没有主张君主立宪制,故D项不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A。 9.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 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B. 完全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是非观 C. 反对以孟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思想 D. 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由题中引文可知:天生我才必有用,反对亦步亦趋于,不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反映了李贽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和教条主义,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B项错误,错在“完全否定”;C项说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 点睛: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宋明理学的僵化腐朽,出现了以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批判思想家。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10.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可以知道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强调美德即知识,强调理性,故答案选B。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排除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符合“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排除CD。 11.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 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 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 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 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思想中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C项正确。AD两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但明显不是二人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故错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未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当时未被采纳,B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熟悉两者的思想,紧扣设问“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2.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A. 促进了欧洲国家走向统一 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3.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 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 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答案】D 【解析】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材料中的这些绘画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个性解放。故答案为D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实际上”的要求,排除。 1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 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恩格斯的说法应该是强调新学说对旧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借助了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C项在于说明古希腊文化为近代人文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必然产物故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项。A项在于说明经济对思想的决定关系,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排除;B项说法错误;D项在于说明新的学说是法国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是起源,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使其得到成熟阶段。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 1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宇哥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 A.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 B. 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 C. 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 D. 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理解题干材料可知,任 何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必须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团体尊重、遵守 国家的全部法律,以避免走向专制,说明了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故选D。A项材料未体现,说法错误;B、C两项题干未体现,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名师点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竟是的产生、复兴和成熟三个阶段及思想解放运动;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6.“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中“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等信息可判断出“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应该是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智者运动是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而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主要是从宗教神学的外在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则是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17.“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 材料内容为宰相冯道、李愚请令要求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制雕版印制出售,朝廷听从建议,使得书籍流传广泛。雕版印刷技术已于隋朝出现并应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五代之后的北宋,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文献的广泛传播依靠的是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而非手抄。故C项错误。 D项,根据材料,雕版印刷技术应用于书籍的印制,使得其流传广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五代”,时间介于唐宋之间。由此,结合印刷术的知识,可以排除AB,而C表述绝对化了。 18.在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 A. 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B.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发展速度历史最快 D. 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在描述任何一项发明的时候都提到前代的发展情况,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题干并没有将该发明与世界同期其他地区相比,故B错误;题干所未提及宋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故C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理论问题,而且中国古代的科技更多的是技术,没有形成理论,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9.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点睛:优秀传统文化中,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理性、时代性等特征,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本题契合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知识层面上考查到了唐诗、文人画、元曲、明清小说等;能力层面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等信息。 20.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反封建无关,故A错误;B是小说兴盛的原因,答非所问,故B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明清小说中出现的大量道德化人物,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他们身上“仁”“忠”“义”等品质的推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综上所述本题选C。 21.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 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答案】C 【解析】 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文人画抒情达意的特点,故排除DB,选C;风俗画才是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A。 2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 【解析】 “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17世纪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符合要求,A正确;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 2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他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 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C.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1859年这个时间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故B项正确;启蒙思想在17、18世纪得到广泛的传播,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西方社会”,亚洲国家很明显不符合,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加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859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 24.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A. 工厂 B. 垄断组织 C. 手工工场 D. 贸易公司 【答案】A 【解析】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故A正确;垄断组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错误;手工工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C错误;贸易公司不从事生产,并不是“生产制度”,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5.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康有为、严复、陈独秀分别借助进化论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为己所用,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就是借其要义,用以发挥, D项正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A。题干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应用,而不是对进化论的创新,排除B。C项“西学中源,合理利用”与题干信息不符,陈独秀是全盘西化,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历代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 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原因:封建礼强调调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能够得出宋代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根据“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体现了宋代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根据“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可知,宋代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第二小问,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第一小问,根据题干中“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可知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是因为它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自由、平等进步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伦理观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辩证的回答, 如:对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阻碍了近代变革等角度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据材料“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例如,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评价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盂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1)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空前繁荣。因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选官制度的促进和教育的发展等。(3点即可) (2)特点: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崛起过程艰难。原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归纳特点:作品多,内容广,艺术高度成熟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唐代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赢得了众多的读者”、“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段”归纳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3)根据唐诗和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可以得出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