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50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4.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深感为 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这反映了( )‎ 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 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 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 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 ‎5、“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 夸”。材料反映出( )‎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6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 首脑 - 8 -‎ 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7、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 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8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 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 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 隶州/州 府、直 隶州 县级 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9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10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 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 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秦 - 8 -‎ 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11、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 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 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2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 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4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 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15 、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 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16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 ‎ - 8 -‎ 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17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 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空格处的文字 应该是( )‎ A.中书 B.中书门下 C.门下 D.内阁 ‎18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19.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 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0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2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8 -‎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2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 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24.“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 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 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 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 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25.1997 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 明英国王室( )‎ A.仍行使外交权力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其中 26 题 12 分,27 题 18 分,28 题 20 分 共 50 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 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 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 - 8 -‎ ‎“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 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一 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 史料二 1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 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 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 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 任内阁官职。‎ ‎——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共和政体出现反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 分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特点 10 分 - 8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 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 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 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 拉二世,被迫于 3 月 15 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 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请回答:‎ ‎‎ - 8 -‎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6 分 ‎(2)材料二中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8 分 ‎(3)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6 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