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 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3.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D.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5.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件案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朱元璋勤于政务 C.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D.丞相怠政无能 6.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往往因多种原因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可以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变化得益于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建立五百人会议 C.废除债务奴隶制 D.实行陶片放逐法 7.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 A.证据法则 B.民主法则 C.程序法则 D.自然法则 8.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 9.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10.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11.“故自昔惟意大里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12.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3.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联合政府》 14.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D.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15.普罗塔戈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16.“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7.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依法行政 B.对君权的制约 C.强调主权在民 D.对权力的监控 18.《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序言中写道:“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材料表明制定此宪法是为了 A.防止因权力集中而造成腐败 B.纠正邦联体制的弊端 C.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 D.顺应世界民主化的潮流 19.1870年法国保皇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保皇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保皇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20.“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 D.启蒙思想 21.马克思曾说:“每当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主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以下事件符合此评价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南京大屠杀 D.二月革命 2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23.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24.(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专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大题,共 52 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教育,往往不重在学校与其所开设课程,而更重要在师资人选。在中国历史上,自汉以下,历代皆有国立太学。每一地方行政单位,亦各设有学校。乡村亦到处有私塾小学。但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战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起,此姑不论。在两汉时代,在野有一名师,学徒不远千里,四面凑集,各立精庐,登门求教,前后可得数千人。亦有人遍历中国,到处访问各地名师。下至宋、元、明三代,书院讲学,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之间传道。既没有如各大宗教之有教会组织,又不凭借固定的学校场所。 西方现代教育,最先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只有中小学,还有一些教导人成为一国公民的教育意义外,全与教导人为人之道的这一大宗旨脱了节。整个世界,只见分裂,不见调和。各大宗教已是一大分裂。在同一宗教下,又有宗派分裂。民族与国家,各自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法律家、财政经济家、企业资本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者,均目为一家,此外芸芸大众,则成无产阶级与雇用人员。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5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10分) ▲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 附:蒲松龄(1640—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 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12分) ▲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 “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政府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8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法两国宪政进程的不同特点及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7分) ▲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度下期4月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C C D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B D D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2分。) 25.(25 分) (1)特点: 中国:重视教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方式灵活;以私家讲学为主。(3 分)西方:重视知识技能,培养专门人才;教育场所相对固定;教学课程化;最先由教会创办。(4分) 成因: 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儒家学说(传统文化)的影响;统治集团的提倡。(3分)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人文主义、理性思潮的不断发展;受中世纪教育的影响;宗教改革。(任意3点即得5分) (2)影响: 中国:适应传统社会的发展需要;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5分,2点4分,3点即得5分) 西方: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转型;促进人们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5分,2点4分,3点即得5分) 26.(12分) 答案提示:(1)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3分) (2)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9分) 27.(15分) (1)争执: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选择:三权分立(受限制的权力)、联邦制、总统制。原则:制约与平衡。(8分) (2 )特点:美国:在革命后通过一系列协商(妥协)完成的;法国:经历了长期的一次次革命(激烈的斗争)完成的。本质: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