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计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合计48分)‎ ‎“朋”象形兼会意。字从二肉。表示二人相与为 友,同类相好。‎ ‎“志”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国语·晋语四》‎ ‎1.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世禄制 ‎2.《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 B.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 C.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 D.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 ‎3.西汉初期,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监察地方官政绩。汉武帝时划分天下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汉宣帝时派使臣“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得失”。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①监察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 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 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入阁前有关情况 人数 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 ‎157‎ ‎96.9%‎ 入为翰林官 ‎139‎ ‎85.8%‎ 任过地方职务 ‎21‎ ‎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 ‎35‎ ‎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 ‎54‎ ‎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 ‎69‎ ‎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 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 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 ‎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 ‎6.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B.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 D. “最现代 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 《马关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8.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9.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0.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 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 B.实行包容性的民主 C.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 ‎11.社会主义改造一路高歌猛进,为了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讨论,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3.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 )‎ A.《中国之歌》 B.《四海一·台湾回归展望》‎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15.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希腊人打败波斯帝国的原因,称:“说雅典人拯救了希腊人无疑是正确的。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他们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肯定会获胜……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他们坚定不移,勇敢地迎击侵略者。”上述记载反映了 A.希腊人崇拜于超自然的力量 B.雅典城邦热衷于对外扩张 C.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D.作者质疑雅典直接民主制 ‎16.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 A.民主制的局限性 B.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D.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 ‎17.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古罗马将法律条文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公布于众,公元前536年的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下列选项理解准确的是 ‎ ‎①公布成文法推动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 ②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执行 ‎ ‎③打破了贵族专断刑律任意处置的局面 ④是中西方君主政体中原始民主的遗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9.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这说明 ‎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国王在新政治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于1777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规定邦联国会以州为单位投票,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必须有9个州同意方能行使。邦联不设行政部门,有权设立邦联法庭,以处理各州之间的争议。各州必须遵守邦联国会的命令,各州享有独立的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该文件 A.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十三州反英联盟 B.保障中央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C.标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首创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21.美国实行代议制,建国之初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只有拥有财产或纳税的成年白人男子才有选举权,代议民主制具有强烈的贤能政治色彩,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了普选,用以界定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词已从“自由”与“共和”转换为“民主”。这表明美国 A.由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变 B.精英政治岌岌可危 C.民主政治是混合政制的共和版本 D.共和政治出现了腐化 ‎22.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美国在18世纪70年代的10年中,各州“选举宜誓对代表的训令、群众大会、委员会及协会出现,都从立法机关的大门外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压力,增加了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抗议的政治”,这表明美国 A.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B.人民群众为美国取得丰硕的民主成果做出了贡献 C.人民群众在革命期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极大重视 D.人民群众有权参与制定美国各州法律及训令 ‎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 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 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 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 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D. 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其中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 (18分)从古至今,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教训。阅法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材料二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变法革新”上前:“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据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6分),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变法革新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2 分)‎ ‎26. (22分)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增加了中美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4日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彭斯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重误解,其结果就是令美国公众以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将会增强,而对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知之甚少。‎ ‎——来源于《海外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2分);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2分);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评析(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复杂的两国间关系(4分)?‎ ‎27.1905年的中国(12分)‎ 材料一 1905年部分大事记 ‎4月 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 ‎7月 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 ‎8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9月 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 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 ‎10月 京张铁路开工 材料二 1904—1905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四 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余培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05年中国的认识。(12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共48分)‎ ‎1-5 BDDAC 6-10 BDBCB 11-15 BABCC 16-20 DACDA ‎21-24 ABCC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三道大题。25题18分; 26题22分; 27题12分,共计52分)‎ ‎25.答案 ‎(1)特征:血缘关系浓厚;家国同构;君权、父权至上;人治。(6分)‎ 评价:有利于多民族巩固和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可能出现暴政、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4分)‎ ‎ (2) 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6分)‎ ‎(3)趋势:政治日益民主化;社会日益法制化。(2分)‎ ‎26.答案 ‎(1)变化:由对抗走向对话,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变美国在与苏联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4分)‎ ‎(2)内涵: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2分)‎ 评析:该观点符合史实。近代史上英国崛起的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原有海洋霸主西班牙、“海上马车夫"荷兰及欧洲大陆霸主法国,成就自己霸业;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德国两度崛起,挑起两次世界大战。(6分)‎ 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激烈冲突和战争;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之下,尽管美苏之间有尖锐对抗,但双方始终没有爆发战争。(6分)‎ ‎(3)主要因素: 国家利益,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国际地位,人权与民主问题。(4分)‎ 应对: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中美交流与合作。(4分)‎ ‎27.【答案】示例:‎ 观点:1905年的中国在屈辱中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一年。(2分)‎ 论述:1905年是中国政治复杂发展的一年。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的侵略和瓜分,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政府在战争中宣布中立,充分暴露了其腐朽落后的本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日益高涨;清政府在政治上不得不做出转变,推动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台。‎ ‎1905年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不同救国道路的一年。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出各种思想主张。既有孙中山等革命派宣传三民主义,又有严复等改良派坚持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化,还有知识分子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介绍到中国。‎ ‎1905年是中国近代文明进步的一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科举制废除,新式教育发展,推动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塑造大量的新式知识分子;京张铁路开工,促进交通近代化;清政府删除刑法中野蛮落后的条款,也表明中国法制文明的不断进步。(答对一个角度得3分,答对二个角度得6分,答对三个角度得8分)‎ 结论:1905年是中国螺旋式上升的一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鼎故革新的总体特征。(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