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礼乐典制 D.以民为本 2.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前期重视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的探讨,关注现世战乱,在科学研究领域和逻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这一派别 A.具有强烈的实践精神 B.要求超然于社会之外 C.主张重建起礼乐制度 D.提出严刑峻法的理念 3.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4.成书于汉代的《礼记》,规定了大量系统性的礼仪: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这反映了 A.儒家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结果 B.汉代礼制的规范化与世俗化 C.皇室贵族受到礼法制度制约 D.孔子倡导的周礼已不复存在 5.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A.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6.据统计,魏晋时期偏安南方的东吴、东晋、南朝等政权大部分官员皆是北方人。而到宋代,整个浙江,共有24人担任宰相,北宋时期有4人,南宋时期多达20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形势的需要 B.科举制度的影响 C.文化繁荣的结果 D.经济重心的变化 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 A.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8.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9.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10.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1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3.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14 .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 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 D.鼓吹民主革命 15.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D.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9.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20.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 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 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 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 21.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 “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2.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录取率与经济发展完全一致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23.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与落实到了对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的大力倡导上。这实际上是提倡 A.极端的个人主义 B.以人为中心理念 C.反对王权和神权 D.主权在民的主张 2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25.“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 26.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7.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蒸汽动力的应用 C.石油工业的发达 D.电器的广泛使用 28.《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大卫——《马拉之死》 B.梵高——《向日葵》 C.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D.毕加索——《格尔尼卡》 29.“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 B.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一战后西方人心灵迷惘、痛苦 D.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蓬勃兴起 30.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僵。”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爽。”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黄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伙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赞《藏书卷》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2) 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不同结局,分析其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朱熹与李赞的观点。(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5分) (2) 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4分)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 33.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与“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国学热”,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CBA 6-10 DACDC 11-15 DCCCB 16-20 CCDCC 21-25 DDBDC 26-30 BBBAC 二非选择题 31.(12分)(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分)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2分) (2) 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 所以不被重用。(2分);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分) (3)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分) 32.(15分)(1)态度:怀疑神灵。(2分) 产生原因: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答出一点给2分)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2分) 思想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2分) (3)主要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理性主义; 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33.(13分)(1)三个阶段① 学术觉悟;② 政治觉悟;③ 伦理觉悟。(3分) 历史条件:①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文化;②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原因:①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②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③ 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得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