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普通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普通班)(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普通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如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百家争鸣思想学派强调在中国长期存在,墨家失传较早,影响较小,故C排除; 其思想中强调个人休养的是儒家和道家,法家强调法律对人的管理作用,故D排除;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影响时间最长,材料中提到在中国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故排除A; 道家的无为思想在古代西汉初期在政治上有过重要影响,促进了西汉初期的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判定了坚实的基础,故B符合。 故选: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并了解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进。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辨别能力,关键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准确记忆,其次在本题的解题中注意运用排除法比较好。 ‎ 2.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德教化民众”“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以看出是儒学与法学的并用。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相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到封国,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特点的理解。 ‎ 3.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C ‎【解析】A、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故错误; B、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对气节塑造,与佛教无关,故错误; ‎ C、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有重要影响,故这种气节反映的是程朱理学,故正确; D、陆王心学强调的是关注本心、知行合一的观点,与材料叙述的气节不符合,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知识点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知识点的把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掌握程朱理学对中华民族气节塑造知识点的把握。 ‎ 1.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三大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是对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发展,宋明理学也包含了仁政这一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故B项正确。 他们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故排除A项。 三人思想早于西方启蒙思想,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故排除C。 D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他们的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义萌芽产生(根源)。②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黑暗,封建制度没落。③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西学东渐。④阶级:工商阶层壮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 2.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说的是(  )‎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使得哲学成为一门科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项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排除。 B项思想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排除。 D项强调真理高于一切,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需要掌握苏格拉底思想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结合苏格拉底思想及其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苏格拉底思想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要提倡人性,反对禁欲,与“世俗权力”无关,故A项排除; 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与题意一致,故B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它反对封建专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 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专制为主要目的,世俗的封建政权也是其革命的对象,与题意不一致,故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时首先据材料信息“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即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权利,然后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内容分析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 1. 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  )‎ A. 自由平等学说 B. 理性至上学说 C. 民主共和学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孟德斯鸠反对君主暴政具体方法是三权分立的学说。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孟德斯鸠的观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孟德斯鸠的观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 A. 服务小农经济 B. 神化统治阶级 C. 服务祭祀活动 D. 战胜自然灾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中的“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当时人们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 1.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A.选项认为儒释道是中国古代的三种宗教,小说传播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就是传播宗教思想,材料片面的理解,因为儒家思想不不属于宗教思想。 B.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小说冲击封建等级观念,而主要是说,他满足了士农工商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C.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D.材料的意思是指小说是儒释道以外的又一宗教,是把四者并立而论,并没有体现出小说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整合。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的基本史实,重点考察小说产生的背景,和体现的时代特征。 解答本题应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思想文化的繁荣是由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思想文化反映社会现实,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朝的赋,唐代的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当时社会现实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 2.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 山水画 B. 文人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知,反映的是该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需要掌握文人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人画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 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根据“当旧的范式…就取代了它”可知新范式要能够解释旧范式不能解释的新事实。相对论研究的是宏观领域,量子论研究的是微观领域, 两者不存在取代与被取 代的关系,并且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理论,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展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万有引力定律发展了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相对论和量子论,具体考查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理解,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相对论提出的背景、广义和狭义相对论的内容、意义。 ‎ 1. 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水位经常变化,时高时低,在白天出现的海水水位变化叫“潮”,晚上的叫“汐”。对潮汐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是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由于地球自转,在月球连续两次经过某地天子午线的时间间隔--24小时50分内,地面上每一地点都会经历了从最近到最远那样的置,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两次落潮的现象。故B正确。 A只是为经典力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故排除A。 CD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除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还有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学生应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回答好本题。 ‎ 2.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一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蒸汽机 D. 计算机 ‎【答案】C ‎【解析】A、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不属于“直接”因素,A项错误; B、达尔文进化论研究生物有机领域,B项不符题意; C、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可以看出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这一转变。在蒸汽机发明以前,机器大多靠自然力和畜力推动,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出现后使机械化生产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故选C项; D、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但本身不提供动力,D项不符题意。 故选:C。 根据题意,本题的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 3. ‎《孔子改制考》一刊登,在封建士大夫的各个阶层中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 A. 主张尊孔,恪守孝道 B. 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C. 否定专制,宣传变革 D. 宣扬共和,驱除鞑虏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主张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C项正确。 A项是顽固派思想,排除。 ‎ B项是洋务派思想,排除。 D项是革命派思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需要掌握维新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孔子改制考》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维新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 1. 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 A. 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 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C. 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D. 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即是材料中标注的“专注造船、制器、练兵”),是作者观念中的“末业”,作者观点中的本业是指“政教”,是西洋的政教,不是中国的纲常伦理,故AC错误; 作者在批评洋务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他不仅要学西方技术又要学西方政治制度的观点,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推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还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维新变法思想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虽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但是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对于开阔眼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参政热情,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 2.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  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B ‎【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故A错误; 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故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故D项错误。 ‎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 1. 孙中山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鉴于此,他提出的主张是(  )‎ A. 驱除鞑虏 B. 平均地权 C. 创立民国 D. 扶助农工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孙中山看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过大,结合所学可知,为此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这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故B项正确。 A项是民族主义,排除。 C项是民权主义,排除。 D项是三大政策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民生主义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民生主义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民生主义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材料最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从共产党创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是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根据题干信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南方谈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D正确。 C在1985年出现。故排除。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搜索于1979年11月26日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提出的重要论断。故排除B。 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问题,难度适中。 ‎ 2.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 A. “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 “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 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 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958年”“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相对落后,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是国内“大跃进”的思想氛围和国外与苏联关系恶化、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的形势逼迫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与国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C.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中的“完全有能力”表述绝对化,不符合“1958年中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现状。 D.结合所学知识,“应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中的“一切工作”表述绝对化。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8‎ 年”“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并正确把握1958年中国的社会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张在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阶级各阶层提出的不同的治国主张,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 2.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可知,时间是1956-1966年。A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符合题意。 B项是文革时期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应排除。 C项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应排除。 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判断出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的识记。 ‎ 3.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浪漫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作品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掌握。 ‎ 1. ‎“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理性。”与材料相同流派的作品是(  )‎ A.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B. 高尔基《母亲》 C. 海明威《老人与海》 D. 雪莱《西风颂》‎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一种感情而非理性,这是浪漫主义思想特征,而选项之中只有雪莱《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 2.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 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表现个性和个人心理的刻画,突出突出个人的感受。 A C 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音乐,具体考查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浪漫主义音乐诞生的背景、代表音乐家和作品以及意义。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候,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是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重要主张。‎ 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活动。‎ ‎【答案】【小题1】(1)一问,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结合题意“思想领域”进行回答。二问,从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根据材料二“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地方..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从地方治理、君民关系、议政机构进行阐述。 (3)根据材料三“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从西方思想影响、资产阶级的意志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相关努力进行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表现: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派别:法家; 主张:提倡以法治国,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 (3)条件: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 实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结合题意“思想领域”。 (2)本题考查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关键信息是“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地方..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3)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关键信息是“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再现,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应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线索。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 ‎【答案】‎ ‎【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能力,注意材料一中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材料二中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思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出处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联系新文化运动,从材料“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可知是批判孔教,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第二小问再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与社会角度回答背景。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能力,本问是开放式问题,回答问题要注意依据材料中三者关系,从中西方思想对比的角度,但要注意三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人文主义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基础。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是以欧洲启蒙思想为指导的”角度组织答案。 (4)本题属于综合归纳类型试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从三则材料中每个人地位,从“彼特拉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角度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人文主义思想;启蒙思想。本质特征: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 (2)主张:批判孔教,反对专制,追求民主。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提倡尊孔复古;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兴起。 (3)人文主义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基础。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是以欧洲启蒙思想为指导的。 (4)彼特拉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思想的本质特征,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 (2)本题考查批判孔教,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提倡尊孔复古;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兴起。 (3)本题考查三则材料的联系,人文主义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基础。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是以欧洲启蒙思想为指导的。 (4)本题考查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彼特拉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1.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 请回答:‎ 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分别有何作用?‎ 材料二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之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又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 ‎【小题1】(1)考查三民主义思想,第一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含义为民主共和;第二小问依据图2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分析;第三小问考查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从其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与推动的作用角度来分析。 (2)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的出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判定时代背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而分析其背景,理解革命曲折体现出的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也就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其理论成果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3)考查邓小平理论知识点,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是邓小平理论发展与成熟的两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解决了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 (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想。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及其影响、毛泽东思想、“南方谈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需掌握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