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杭一中2019年12月高二历史合格性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存在分封的诸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这一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是指国家王位按照血缘在一家一姓内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点睛】掌握题意关键词句是正确解题的方法。根据“诸侯”、“勤王”即可判断该制度是分封制、‎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 分清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 B.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 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答案】B ‎【解析】‎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所以它与地方官制没有关系,故排除A;D是关于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故排除;BC两项相比较而言,B更应该属于积极意义,而C只能说当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故选B。‎ 点睛:这一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评价。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唐朝办事效率。做做对这一题,还需要在B和C之间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答案。‎ ‎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 上述歌谣提到的“打下南京城”可以判断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因为太平军曾在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其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A项正确;BD项没有“打下南京城”,排除;C项不符合“天兵”“杀妖”,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天兵”“南京城”“田地分”,找到这些关键词后,再回归我们的课堂讲解和教材,便可知道“天兵”就是天平天国的军队,打下“南京城”跟他们定都南京有关。‎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此次战役是渡江战役,故本题答案选D项;“中山”可以判断是南京地区,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5.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54年、“国家根本大法”‎ 等信息可知,该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D正确;选项A、B都不是宪法,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涉及的时间1954年,以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解读。‎ ‎6.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正确;ABC是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在万隆会议”,联系所学万隆会议的内容解答即可。‎ ‎7.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第一国际的成立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D ‎【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D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联系十月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 ‎8.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指1931—1945年,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B项是1932年,排除;CD项是1937年,排除。‎ ‎9.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 A. 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 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 实行“陶片放逐法”‎ ‎【答案】A ‎【解析】‎ 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这是梭伦改革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B、D两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C项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措施。故BCD三项排除。‎ ‎10.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不正确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B. 美国1787年宪法一一联邦共和制 C. 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制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一议会共和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共和制,故B项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C项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故D项排除。‎ ‎1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 A. 法国 B. 俄国 C. 德国 D. 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答案为B项;法国和德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C项;新中国在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 ‎1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态势表明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消除了战争威胁 C. 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 D. 实现了永久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排除C;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 ‎1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2000多年这一时间可以排除隋朝时期大运河与赵州桥。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项符合题意,排除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国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水利的兴修 ‎14.下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从铁犁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 A. 耕作技术的改进 B. 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产业结构的升级 D. 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汉代到唐代,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发展为曲辕犁,体现了农耕技术的进步,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B;材料只反映出耕作技术变化,未反映产业机构变化,排除C;从材料看,唐代依然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的使用,反映了耕作技术的进步。‎ ‎1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 A. 香港地区 B. 沿海地区 C. 北京地区 D. 内陆地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所以它最早应该出现在沿海的开放的城市,香港在西方入侵后成逐渐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排除A项。CD两项不具备民族经济最早产生的客观条件,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6.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 张謇 B. 梁启超 C. 李鸿章 D. 荣德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A正确;B是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家;C是洋务运动倡导者;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不是晚清状元。‎ ‎17.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此处评论的是 A. 报纸 B. 电视 C. 电影 D. 广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知,此处评论的是电影,故选C。报纸和广播均不能产生“亲眼得见一样”的效果,排除AD;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B。‎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及“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的描述。‎ ‎1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富尔敦发明汽船 D. 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B ‎【解析】‎ A选项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地区,因此不能得出“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的影响;B选项新航路的开辟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汽船的发明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航行就不能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主要针对的是陆上文明,即便是海上也没有涉及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围绕着“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来分析,首先要有新的地区或者新的大陆被发现,才能算做“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由此可以排除很多干扰。‎ ‎19.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A. 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 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 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出现,后形成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能够形成特定的人群,说明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20.下表是1978—1990年中国农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78—199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均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选项D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为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 ‎21.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计划经济的推行 C.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故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排除A;斯大林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计划经济,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 ‎2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法家、道家、墨家的核心思想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CD项。‎ ‎23.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人物及译著是 A. 林则徐——《四洲志》 B. 魏源——《海国图志》‎ C.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 严复——《天演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严复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故答案为D项;林则徐《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排除A项;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排除B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排除C项。‎ ‎【点睛】严复的《天演论》,系统地介绍和宣传“优胜劣败”的进化论学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特别是用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24.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 A 民主与科学 B. 新道德与新文学 C. 科学与新文学 D. 民主与新道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陈独秀将民主称为“德先生”,科学称为“赛先生”,为新文化运动竖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故答案为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但新道德与新文学均不是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排除B、C、D项。‎ ‎【点睛】“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的音译为德莫克拉西,即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的音译为赛因斯,即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顾炎武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选项D正确;选项A是朱熹的观点,排除;选项B 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选项C是李贽的观点,排除。‎ ‎26.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南方讲话”是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科学概括;“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都是与邓小平理论有关,故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7.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B.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 “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新中国科技成就,可知杂交水稻的出现和推广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杂交水稻的影响:‎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第一人。‎ ‎(2)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8.“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牛顿的贡献是 A.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改良蒸汽机 C. 研制内燃机 D. 发明电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牛顿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答案为A项;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先后发明的,排除C项;爱迪生发明电灯,排除D项。‎ ‎29.深刻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 A. 《哈姆雷特》‎ B. 《唐璜》‎ C. 《人间喜剧》‎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深刻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19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部作品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故C项正确;A项是16世纪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D项是反映的是俄国的社会状况,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中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30.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是其中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A. 英国的贝尔德 B. 美国的贝尔 C.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D. 美国的卓别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故选C;英国的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的卓别林是电影演员,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电影”,联系所学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的史实分析解答。‎ 二、材料解析题 ‎31.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北平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5艘日舰,日本海军到沉重打击。‎ 材料二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这次决战历史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的特点。‎ ‎(3)上述两场战争,中国一败一成,请简要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黄海海战。‎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击侵略,沉重打击了日军。‎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使略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次决战历史上称为黄海海战。‎ ‎(2)根据材料中的“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抗日战争的特点,包括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来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等方面来回答。‎ ‎3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中的哪一阶段?‎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②阶段。‎ ‎(3)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解析】‎ ‎(1)背景:根据“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等角度分析回答。‎ ‎(2)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2-1919时间段符合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的时间,即②阶段。‎ ‎(3)主要因素:可分别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和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总结概括。‎ ‎33.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这位思想家提出的著名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最早体现在中国的哪一部文献中?‎ ‎(2)材料二、三表达了两位著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3)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掀起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说出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需写出三次运动名称,否则不得分)‎ ‎【答案】(1)思想家:孟德斯鸠。学说:三权分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共同点:强调天赋人权(或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3)①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②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③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的出处《论法的精神》,判断出材料一是孟德斯鸠提出的。孟德斯鸠为限制公权力,提出学说三权分立学说。1912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 ‎ ‎(2)“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反映了追求言论自由,由材料“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是在歌颂自由,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对天赋人权、自由的渴望和尊重。‎ ‎(3)欧洲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而文艺复兴宣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启蒙运动标志人文精神的成熟。‎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联邦宪法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的权力主要是外交权,与总统的外交权相联的还有军事权;总统作为行政首长拥有的权力主要是命令权,这些命令有法律的效力,总统作为行政首长还有一种重要权力是任免权;总统可通过两院议长建议立法,可主动用咨文形式建议立法,这对于立法具有指导性作用;总统以执政党领袖身份掌握的权力:在党内,全国委员会由他控制,其主席是由他选择和任命的。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赋予美国总统职权的法律文献。‎ ‎(2)结合材料与所学美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总统制的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文献: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 ‎(2)【示例1】论题:美国总统制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确立。‎ 论述:美国独立战争后成立的邦联政府软弱松散,无力应对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困境,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限;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总统制的确立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美国社会发展。‎ ‎【示例2】论题:美国实行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 论述:联邦宪法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美国总统拥有外交军事、命令、任免等权力,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等权力的制约,防止了美国总统演变成专制君主,确保了共和政体,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美国实行总统制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度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说明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赋予美国总统职权的法律文献是1787年宪法。‎ ‎(2)根据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材料信息反映的赋予总统较大权力可以确定“美国总统制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确立”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从美国独立后邦联政府软弱松散,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赋予总统很大的权限来论述。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国总统制的确立有利于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信息,确定“美国实行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的论题,然后根据总统所掌握的权力和三权分立体制来论述。论述过程要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