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选考专版第35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作业
一、选择题 1.(2020·杭州重点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 A.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这个实验得出的理论为万有引力定理,是近代物理学的代表,故A项错误;实验和观察法研究事物始于伽利略时期,近代物理学还没有产生,故B项错误;因为牛顿力学解释宏观物体之间的关系,潮汐也是其中一个问题,故C项正确;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而不是近代物理学,故D项错误。 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牛顿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像只大橘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 A.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解析:选C。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故A项错误;该成果提出时英国启蒙运动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根据“说地球是个扁球体,像只大橘子……后被证实”可知该成果得到证实,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故C项正确;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故D项错误。 3.(2020·杭州高三检测)计算表明,GPS卫星搭载原子钟每天比赤道上用户的钟快38 μs(微秒),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修正而直接采用G钟的读数,用户终端上的结果每天都就会累积±11.4 km的误差。可以解释“出现G钟时间比赤道时间快”这一现象的科学理论是( ) A.惯性定律 B.加速度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相对论 解析:选D。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与题干中“GPS卫星搭载原子钟每天比赤道上用户的钟快38 μs(微秒)”,即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项正确。 4.(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 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D。题干中“这一新的宇宙哲学”是指广义的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狭义的相对论,故A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天文学现象,而不是力学现象,故B项错误;题干运用的是观察法,不是实验和数学的科学方法,故C项错误;广义的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正确。 5.(2020·嘉兴模拟)“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解析:选D。从“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可看出该理论是量子理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故C项错误;量子理论引导人们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探索微观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 6.(2020·杭州模拟)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例如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和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偏差: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上述两个观点主要运用与借鉴了( ) A.量子理论与进化论 B.量子理论与相对论 C.细胞学说与原子论 D.经典力学与进化论 解析:选D。17世纪末,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构成近代力学体系,称之为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19世纪出现的进化论,影响了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故D项正确。 7.(2020·嘉兴基础测试)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选B。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截然相反,且为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奠定理论基础,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 8.(2020·台州检测)19世纪的一则名人讣告这样评价他的某项成果:“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是( ) A.牛顿 B.瓦特 C.西门子 D.爱迪生 解析:选B。牛顿主要研究领域是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推动人类社会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故B项正确;西门子制成发电机,促进了电的推广,故C项错误;爱迪生发明了各种电器,推动了电器的普及,故D项错误。 9.由于体力劳动者减少,20世纪之初为数尚少的所谓的“白领阶层”在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革命 B.启蒙运动 C.社会改革 D.习俗革新 解析:选A。科技革命导致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带来脑力从业者的增加,所谓的“白领阶层”扩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故A项正确;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但与中间阶层的扩大无关,故B项错误;社会改革会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但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习俗革新会影响就业观念,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但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0.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 A.发电机 电影 B.电动机 电话 C.电灯 电报 D.电车 无线电 解析:选B。“动脉”和“神经”是指电力既能传输能量也能传递信息。电影不能传递信息,故A项错误;电动机可以传输能量,电话可以传递信息,故B项正确;电灯不能传输能量,故C项错误;电车不能传输能量,故D项错误。 11.如果选择一个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现代术语为下图命题,最恰当的是( ) A.工业近代化 B.交通立体化 C.信息网络化 D.农业现代化 解析:选C。注意@是表示通过邮箱实现人们的交往,应是信息网络化的现代术语,故选C项。 12.2015年4月29日,新华科技网发表刘芳宇《一张图看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图中的“四次工业革命”( ) A.煤炭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解析:选D。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煤炭是最重要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新能源——电能,所以A错。相比较而言,工业革命没有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而导致环境污染,所以B错;工业革命没有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所以C错;四次工业革命都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故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者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体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牛顿和工业革命的关系,有下列两种观点:①“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大国崛起解说词·英国》)②牛顿和工业革命无关,因为“工业革命得益于科学经验而非科学认识,更遑论形式化的科学知识了”。(《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英国》《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写出集中反映“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著作的名称, 并阐述其发表的重大意义。“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哲人们”又发现了哪些“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2)综合上述材料,请您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阐释说明。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二小问考查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便可作答。第三小问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来回答即可,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制衡、法律至上等。(2)本题考查科学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任取其中一个观点作答即可,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1)著作名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意义: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初步建立;标志着人类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牛顿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法则:天赋人权(自然权利学说)、自由平等博爱、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与制衡。 (2)观点①: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否定了上帝的权威,彰显了人类的力量,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以来,技术在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 观点②:18世纪中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而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大多源于经验而非理论科学,牛顿的科学发现并未直接推动工业革命。 14.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届颁发,已历经一百多年。探究其历史,有利于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材料二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 61 19 8 10 2 1921~1940 70 17 15 5 11 1941~1960 88 6 15 0 42 1961~1980 125 8 21 6 65 1981~2000 127 14 7 4 72 ——数据来源:《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解析:(1)考查20世纪的科学技术,马可尼是无线电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无线电通信;普朗克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量子理论。(2)考查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其趋势从表中的数据变化即可归纳,可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分析。 答案:(1)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2)四国获奖比例一直占总数的60%以上,反映了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占有世界科技优势;20世纪初期德国占优势,中后期美国后来居上,反映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多人分享诺贝尔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反映现代科技合作趋势的加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