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3.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的做法是( ) A.设置内阁 B.设三省相互制约 C.设军机处跪受笔录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C.察举制有利有弊,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还起着重要作用 D.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5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 10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北宋中央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7.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 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8.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 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 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9.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 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10.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 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 10 - 11.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12.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 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14.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15.“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16. 雅典为公民发放工资与津贴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公民的艺术欣赏水平 B.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 - 10 - C.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D.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 17.《十二铜表法》:“以后凡公民大会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 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20.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 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21.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22.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 - 10 - 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23.“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2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资格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6. 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的任何法律”。该规定的实质是 ( ) A.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B.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C.限制南部 11 个蓄奴州的立法权 D.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27.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 - 10 - 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28.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29. 参加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30.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31.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3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 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10 -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33.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 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34.《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 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35.恩格斯在论述《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该宪法规定 A.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B.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 议会掌握王位继承决定权 D.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 - 10 -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 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罪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 在中央,秦汉的延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及罗马法的影响?(7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 10 -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3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9分) - 10 - 高一文科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BCAAD 6-10BAAAD 11-15DBADB 16-20CDBAC 21-25BCDCD 26-30BCCDC 31-35DADA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5分) (1)(8分)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答任意4点满分) (2)(7分)核心内容:以自然法为指导,维护私有财产,调解经济、人事纠纷。(3分) 影响:调解了矛盾,巩固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的源头。(4分) 37(15分). (1)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3分)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分) (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3分) 特征:代议制民主(2分) 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4分)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