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仁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人起于关中、社会经济较落后,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商代时已是文明发达区域,所谓“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实行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先代贵族和商朝遗民的统治,故选A。宗法制调整的是贵族内部的继承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世袭制开创于夏启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与武王灭商不符,排除D项。‎ ‎2.我国古代“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形成一种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这种“格局”‎ A. 形成于我国商周时期 B. 得益于井田制的推行 C. 体现生产者生活富足 D. 呈现自给自足的特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经济形态为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故选D。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史实错误排除;小农经济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排除B项;生产者生活富足与材料无关,且小农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者并不一定都生活富足,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更为常见,排除C项。‎ ‎3.宋朝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选人“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真庙(指真宗赵恒)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他描述的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知,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北宋时开始实行糊名法,故选D。世卿世禄制实行于先秦时期,依据是血缘,与材料不符,A项排除;察举制实行于两汉时期,依据是品德或才能,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时期,依据是门第,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4.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 A. 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 B. 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 C. 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 D. 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可知明初朱元璋之所以实行海禁是因为担心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故选A项。BC两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张士诚、方国珍、日本海盗均非西方殖民势力,排除D项。‎ ‎5.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洋洋洒洒,但直到16500字后才涉及主题,朱元璋很生气,指出只需500字即可把事情说清楚。针对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的政务,朱元璋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 建立内阁,参与政务 D. 重用身边宦官,参预机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导致政务繁忙,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其特设立殿阁大学士来充当处理政事的助手,故选B。A项是造成朱元璋日理万机的原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排除C;朱元璋要求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重用宦官乃是因为内阁权利的扩大而采取的制衡措施,这是后话,排除D项。‎ ‎6.朱熹理学引导人们用经典对照,一物一物求,皓首穷经,读书明理,然后修身成仁。但古代中国,有条件读书的是少数,那些愚夫愚妇,如何修身成仁?对此,从理论上进行回应的是 A. 程颐 B. 王阳明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朱熹理学引导人们用经典对照,一物一物求,皓首穷经”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与其在理论上相对的是陆王心学的直指本心,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愚夫愚妇可与圣人同,故B项正确。程颐与朱熹同是程朱理学,排除A项;C、D两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其理论上回应的是士大夫们空谈心性的做法,提倡经世致用,排除。‎ ‎7.如下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王羲之的《远宦帖》。该图中的字体 A. 笔画详备,形体严整 B.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D.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字体是草书,其特点是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故B项正确。A项是楷书的特点,排除;C项是小篆的特点,排除;D项是隶书的特点,排除。‎ ‎8.“他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自为天弟。他奉天父天兄之命来救世,崇拜耶和华上帝者,无灾无难;不崇拜者,蛇虎伤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李鸿章 D. 孙中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天父天兄,上帝等词可知,他指的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洪秀全,故选B项。A、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9.李鸿章在奏折中写道“华商集资组建公司,由一官派经理指导之,并授予与潜运专利以保公司利润。”从李鸿章的实践看,与此相符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轮船招商局 D. 发昌机器厂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并授予与潜运专利以保公司利润”可知,李鸿章创办的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只有C项符合。A、B两项为军用工业,排除;D项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 ‎10.光绪二十年元月,《申报》先后发表《战必胜说》《论日本之谋朝鲜将为俄人所误》《论中国之兵可胜日本》等评论文章,都认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场战争后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国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 C. 东交民巷被设立为使馆界 D. 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申报》发表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故选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国人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B项错误;东郊民巷被设立为使馆界指的是《辛丑条约》,C项错误。‎ ‎11.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里秘密配制炸弹,不慎引起大火,巡捕赶来后,发现了文件、票据、火药等,湖广总督后又搜到一份革命党人名册。据此推断,革命党人下一步的行动 A. 发动武昌起义 B. 建立中华民国 C. 颁布《临时约法》‎ D. 逼迫清帝退位 ‎【答案】A ‎【解析】根据选项的答案,再结合材料的时间和事件发生过程来看,材料讲的应该是1911年在武昌进行准备起义的革命党人制造炸药时犯下的错误,所以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发动武昌起义,故选A。建立中华民国是在1912年,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B;颁布《临时约法》在1912年3月,更靠后,排除C;逼迫清帝退位在1912年2月,排除D。‎ ‎12.“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礼服又实与国体枚关,未便轻率从事。且即以现时西式服装言之,鄙意以为尚有未尽合者。”民国成立后,官方的礼服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民国成立后,官方的礼服是中山装,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吴虞文录>序》中提到:“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一一吴又陵先生!”与之相关的事件 A. 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可知,该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A项排除;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属于中国学习西方的器物阶段,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 ‎14.漫画通过夸张、形象的手法来描述事件,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也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基础,故选D。A项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是中共一大,排除;C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 ‎15.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此言论出自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联合政府》‎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A选项涉及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正确。B项涉及的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排除;C项涉及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政权性质的问题,排除;D项涉及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排除。‎ ‎16.2017年I月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形修改相关内容。教育部界定“十四年抗战”的史实依据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案】A ‎【解析】之所以说中国的抗战是14年,原因在于这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恰好14年,故选A。B项发生于1935年,排除;C项发生于1937年,排除;日本全面侵华也意味着中国全面抗战,时间为1937年,排除。‎ ‎17.建国之始,新中国选择的是一种有别于苏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英协商的政治体制。这种“精英协商的政治体制”指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村民委员会制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有别于苏联的一党专政,故选A。B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建立于改革开放之后,排除。‎ ‎18.某同学无意中在家里翻出一个铝牌(如下图)该铝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三大改造 C. 工业化建设 D. 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中的“生产合作社”字样,可以看出这是三大改造时期的铝牌,故选B。洋务运动创办的是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与此无关,排除A;一五计划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无关,排除B;大跃进运动时期全国大炼钢铁,创办人民公社,与此无关,排除D。‎ ‎19.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饮食消费水平统计表。当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是由于实行 城镇 农村 ‎1981年 ‎1984年 ‎1981年 ‎1984年 粮食 ‎145.4‎ ‎142.1‎ ‎248‎ ‎267‎ 肉类、鲜蛋、水产等 ‎33‎ ‎38.2‎ ‎7.65‎ ‎15.1‎ A. 农业合作化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南方谈话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选B。A是1953年,排除;C是1984年,且与我国人民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性的关联,排除;D是1992年,排除。‎ ‎20.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老兵组成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准备先赴陕西拜谒黄帝陵,然后到卢沟桥举行向海峡两岸抗日死难同胞致敬典礼等集体活动。台湾老兵能够成行的因素是 A. 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台湾当局政策的调整 D. 三通的正式实现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台湾当局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加强,故C项正确。AB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是在2008年,排除。‎ ‎21.“各部落各选一名有行政和军事才能的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一年一任,轮流统率军队并负责行政,可按其表现随时罢免,也可以无限期连任。”材料所述内容属于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统治 D. 《十二铜表法》‎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结合所学可知,它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22.如图是菲律宾在马克坦岛修建的拉普拉普纪念塔,1521年,拉普拉普及他的战士在这里击退了入侵者,并杀死其头领。被杀死的“头领”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我们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麦哲伦是在菲律宾群岛参加部族之间的斗争中,被杀害的,故D正确。迪亚士是到达非洲好望角,排除A;达・伽马是向东航行达到印度,排除B;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排除C。‎ ‎23.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列关于后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英国出现一国二主的现象 B. 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 国王真正意义上“统而不治”‎ D. 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推翻国王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另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为新国王,故使英国出现一国二主的现象,A项正确。B项指的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有关,时间为18世纪,排除;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排除D项。‎ ‎24.有学者认为:在那些无法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源且煤炭价格便宜的地方,这种目前被称为“火力机”或“火力抽水机”的机器就算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动力源。材料中的“火力机”是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水力织布机 D. 蒸汽机车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种火力机指的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蒸汽机,故选择B。A项是手摇纺纱机,排除;C项与煤炭无关,排除;D项是交通工具,并非动力源,排除。‎ ‎25.一战期间,沙皇政府因兵源缺乏把面包师征召入伍,导致面包脱销,引发主妇们抢购的风潮,接下来工人宣布罢工,并有部分士兵加入罢工者的行列,冲进监狱释放政治犯,最终导致了政权更迭。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完成了四月提纲的革命任务 C. 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沙皇政府即罗曼诺夫王朝因此而被推翻,故选A。BCD都与沙皇政府没有关联,排除。‎ ‎26.欧洲如果政治、经济、社会崩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过剩产品将失去市场,失业、经济萧条以及由于欧洲欠美国大量战债而造成美国预算严重不平衡也会接踵而至。为此,美国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实行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 D. 制造两个德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的这项措施是专门针对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而马歇尔计划恰恰就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故选B。杜鲁门主义属于美苏冷战在政治上对抗的表现,排除A;北约的建立属于军事上的对抗,排除C;制造两个德国与题意无关,排除D。‎ ‎27.“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为改变此状况,苏联在农村实行 A. 余粮收集制 B. 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农产品收购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及所叙述的情形,可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为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在农村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故选D。AB两项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排除;C项恰恰就是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排除。‎ ‎28.年代的金汇兑本位是在世界各国内部立法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国际条约协定的约束和国际协调机制,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比较脆弱。对此,二战后建立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欧洲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关系由此而稳定,故选A。BC两项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排除;D项成立于1995年,属于贸易体系,排除。‎ ‎29.20世纪90年代,英国曾实行“青年新政”年龄在18﹣24岁,处于失业状态并申领求职者津贴连续6个月者,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这项政策主要针对 A. 经济发展中的虚假繁荣 B. 国家干预的减少 C. “福利国家”制度弊端 D. 信息技术的扩展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项政策的用意在于防止青年习惯性地处于失业状态,一味地等待着政府救济,其主要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故选C。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的行为恰恰就是政府干预的表现,B项排除;四个项目都与信息技术的扩展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 ‎30.罗丹说:我服从自然,从来不想命令自然,我惟一的欲望就是像仆人一样似的忠实于自然,下列风格与之一致的作品 A. 《格尔尼卡》 B. 《日出印象》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的“忠实于自然”可知,罗素主张的风格是现实主义,A项属于立体主义画派,排除;B项属于印象派,排除;C项属于现实主义,正确;D项属于浪漫主义,排除。‎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西汉在地方上采用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西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刘邦在地方采用的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制度,故本题说法错误。‎ ‎32.对公平、公正、大同世界的追求,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工业革命后思想家给出的答案是《共产党宣言》。(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意尖锐起来,马克思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在理论上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在内容上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平、公正、大同世界的不懈追求,故正确。‎ ‎33.一战期间,全国共设纱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内因在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短暂的春天,其内因在于一方面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扫了障碍;另一方面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后提出的,故此说法是错误的。‎ ‎34.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把上帝从无生命领域赶走,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 ‎【答案】正确 ‎【解析】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使人类认识到支配日月星辰运转的不是上帝,而是自然规律。这样就把上帝从无生命领域赶走,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故此题正确。‎ ‎35.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时局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错误 ‎【解析】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故说多极化格局形成,说法是错误的。‎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答案】(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培养治国人才;认识自己。‎ ‎(2)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思想:人文主义。‎ 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临时约法》。‎ ‎【解析】‎ ‎(1)由材料中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可知,其观点为美德即知识;由材料“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可知其观点为主张教育培养治国人才;由材料“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可知其观点为认识自己。‎ ‎(2)第一问由材料的出处可知这项变革运动为文艺复兴。第二问由材料二可知,莎士比亚在强调人的价值,彰显人性的高尚与尊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核心思想为人文主义。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发生的经济根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3)第一问由材料“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可概括为其主张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由材料中所列三种情形所带来的危害可以概括为其主张三权分立。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实践三权分立的典型为《临时约法》,西方实践三权分立的典型为美国1787年宪法。‎ ‎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1)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 ‎(3)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中美建交。‎ ‎(4)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解析】‎ ‎(1)根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由材料“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由材料“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知,外交方针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日内瓦会议,图二为万隆会议。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门打开”指的是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故20世纪70年代在其后“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表现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出现第三次与中国的建交热潮等。‎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据材料三中美关系的变化可知,影响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成为中国不断前进的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并列举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具体指什么?并指出1992年,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事件。‎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举措:建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2)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事件: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3)成果:邓小平理论。‎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问根据时间80年代和答题角度对外开放的限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一直是在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之后开始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结合提问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