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龙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龙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Word版缺答案

龙胜中学2018学年度秋季学期 段考 高二年级 历史 ‎(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制卷人 黄俊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把它涂在龙胜中学考试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此,他主张(    ) ‎ A. 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天人合一               D.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3.为保证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宋代士大夫亦努力“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    ) ‎ A. “正君心”                      B. “格物致知                      C. “本心体悟”                      D. “致良知”‎ ‎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心外无物                         D. 知行合一 ‎5.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A. ‎ 政府治国严谨            B. 妇女地位低下            ‎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 ‎6.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7.有文献记载:“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木板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木为子,……‎ 盔字既满用木楣楣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该“巧便之法”创制于(    )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 A.李清照 B.柳永 C.辛弃疾 D.李煜 ‎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10.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 A. 篆书                                     B. 隶书                                     ‎ C. 楷书                                     D. 行书 ‎11.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1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3.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14.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 ‎ A. 土地革命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 国共合作方针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    ) ‎ A. 《论十大关系》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1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 ‎ A. ‎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年度 高等学校 中学 小学 学校 学生 学校 学生 学校 学生 ‎1950‎ ‎227‎ ‎13.4万 ‎3690‎ ‎109万 ‎40万 ‎2439万 ‎1965‎ ‎434‎ ‎67.4万 ‎80993(包括61626所农业与职业)‎ ‎1441.8万 ‎168.19万 ‎11600万 A. 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B. 职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 C.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 A. 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 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 “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 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21.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 项目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22.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 ‎ 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 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 C.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 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 ‎23.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2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 ‎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26.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    ) ‎ A. 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 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 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 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28.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陪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这反映了明朝(    ) ‎ A. 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                                     B. 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 C. 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D. 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 ‎29.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这类作品突出表现了(    ) ‎ A. 多彩的生活                   B. 真实的景象                   C. 个人的情感                   D. 繁华地街市 ‎3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 A.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B.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二、材料题(40分)‎ ‎31.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 材料二: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 ----《荀子》‎ ‎ 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分) ‎ ‎(2)据材料一、二,归纳荀子和韩非子思想主张的异同点。(4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到汉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变化归纳儒家思想的时代特点。(6分) ‎ ‎2.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 材料三 ‎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6分) ‎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6分) ‎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